其实也是为了应付某考试..
作为“法国文化年”的开场大戏,《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自2004年12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以来,观者如潮,我也抽空在其展览期间前往参观。
我前去的时间已是1月初,展览已接近尾声,因为是学生的关系,可以在工作日前去,但是参观的人数之多还是让我小吃一惊,除去前几年在上海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展外,我印象里没有什么展览能令参观者排起如此宏伟的队伍,况且还是在上海美术馆这个相对其他,规模和名气都相对较小的展览馆。上海人总是乐于附庸风雅,但是这总比连附庸都不晓得的来得可爱。
应当说西方印象派绘画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派别,证明就是印象派的历代大师我基本都有所了解,相对于古典派中只能说出几位我比较喜欢在意的画家,比如伦伯朗等,我对印象派的了解应当说是稍微全面一些。当然在印象派的诸位大师中,我也不是一般无二地喜欢与欣赏,相比之下,我更偏向于印象派中风格趋向古典派的几位,比如莫奈和雷诺阿。
在以作者与画作的创作时间来排布作品的展览厅中,就可迅速发现印象派画家们上承古典派,下启抽象派等现代画派的发展脉络,虽然一般而言都认为莫奈的《日出•印象》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但是莫奈的绘画理念当然也不会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此次展览也展出了莫奈之前几位古代气息更浓,但在其规则的构图等等带有明显古典气息的画面上,已开始显露印象派重色重光的特点的画家的作品。
假如要我说古典派与印象派最大的差别——使用比较简略的言语,我会说古典派是需要近看的画面,印象派则是更适宜于远观的光与色。绘画究其本质,无非是画家将其眼中的世界在画布上的再呈现,对于古典派来说,世界是上帝的造物,画家的任务则是一丝不苟地重现上帝的伟力,任何的随意更改都是亵渎,所以我们有了种种刻板教条的宗教绘画,直到文艺复兴才有了哀戚的圣母与安静沉眠的基督,与种种展示“人”之本性的美术作品。而对于印象派来说,具体的“物”是不存在的,人眼能辨识的,只有“光”而已,所以画布需要表现的,是以色来表示物体反射的光的色泽,以明暗来表示光的存在与否,印象派是更信赖人的眼睛,更着重不同的人眼所见到的不同风景的绘画思想。
所以我爱雷诺阿柔软飘逸的布料质感,也爱莫奈睡莲池中无日不变,无刻不改的旖旎风光,如我的朋友曾说过,那座令他耗费了十年岁月的莲池,那千瓣莲花于画者而言,既是天使的圣光,亦是恶魔的耳语——那便是人类的世界。
作为“法国文化年”的开场大戏,《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自2004年12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以来,观者如潮,我也抽空在其展览期间前往参观。
我前去的时间已是1月初,展览已接近尾声,因为是学生的关系,可以在工作日前去,但是参观的人数之多还是让我小吃一惊,除去前几年在上海博物馆的埃及文物展外,我印象里没有什么展览能令参观者排起如此宏伟的队伍,况且还是在上海美术馆这个相对其他,规模和名气都相对较小的展览馆。上海人总是乐于附庸风雅,但是这总比连附庸都不晓得的来得可爱。
应当说西方印象派绘画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派别,证明就是印象派的历代大师我基本都有所了解,相对于古典派中只能说出几位我比较喜欢在意的画家,比如伦伯朗等,我对印象派的了解应当说是稍微全面一些。当然在印象派的诸位大师中,我也不是一般无二地喜欢与欣赏,相比之下,我更偏向于印象派中风格趋向古典派的几位,比如莫奈和雷诺阿。
在以作者与画作的创作时间来排布作品的展览厅中,就可迅速发现印象派画家们上承古典派,下启抽象派等现代画派的发展脉络,虽然一般而言都认为莫奈的《日出•印象》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但是莫奈的绘画理念当然也不会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此次展览也展出了莫奈之前几位古代气息更浓,但在其规则的构图等等带有明显古典气息的画面上,已开始显露印象派重色重光的特点的画家的作品。
假如要我说古典派与印象派最大的差别——使用比较简略的言语,我会说古典派是需要近看的画面,印象派则是更适宜于远观的光与色。绘画究其本质,无非是画家将其眼中的世界在画布上的再呈现,对于古典派来说,世界是上帝的造物,画家的任务则是一丝不苟地重现上帝的伟力,任何的随意更改都是亵渎,所以我们有了种种刻板教条的宗教绘画,直到文艺复兴才有了哀戚的圣母与安静沉眠的基督,与种种展示“人”之本性的美术作品。而对于印象派来说,具体的“物”是不存在的,人眼能辨识的,只有“光”而已,所以画布需要表现的,是以色来表示物体反射的光的色泽,以明暗来表示光的存在与否,印象派是更信赖人的眼睛,更着重不同的人眼所见到的不同风景的绘画思想。
所以我爱雷诺阿柔软飘逸的布料质感,也爱莫奈睡莲池中无日不变,无刻不改的旖旎风光,如我的朋友曾说过,那座令他耗费了十年岁月的莲池,那千瓣莲花于画者而言,既是天使的圣光,亦是恶魔的耳语——那便是人类的世界。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