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氏----神人...

      Loli被推倒鸟. 2004-10-27 11:14
任性自然的风,透明清澈的水,变化万端的云,飞行,少女,魔法,自然和人类的永恒主题。

  让我们放慢脚步,一切从最初开始……

  出生于1941年东京的宫崎骏,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宫崎的母亲是个严格而聪明的女性,对宫崎一生的影响甚大。看过《天空之城》的人,大概绝对不会忘记狡猾而可爱的海盗婆婆吧?虽然长像不同,但海盗婆婆的个性和宫崎的母亲可是颇为神似哦。而47年,由于母亲患结核病而造成的灰暗悲惨的家庭,亦在《龙猫》中有着一丝影子。从小就喜爱漫画的宫崎经常喜欢涂画一些军舰、飞机之类的东西,不过多年前在粗燥的纸上幻想着飞行,魔法的小男孩大概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成为开创一代动画事业的宗主吧?


说起来真正燃起宫崎对于动画兴趣的影片呢,也许大家也会记得一部描述残酷的冰雪女王,小男孩冰的心和女孩溶解冰心的热泪的古旧影片吧?没错啊,就是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人物,原画还是情节,都只是属于古董级的幼稚的俄国动画片《雪之女王》耶!!正是这部动画,燃起了宫崎骏心中的创作的火焰哦,乃至若干年以后,他仍然充满着崇敬的回忆着:“我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

1965年秋天,宫崎骏自愿帮忙高田勋导演的《太阳王子》,担任场面设计及原画,从而走上了动画制作的“不归路”。虽然如果现在回首的话,《太阳王子》无论从制作,人物到情节,音乐,都近乎可笑的幼稚,简直和我们的那位海尔王子有的一拼,可是,那毕竟是宫崎的“处女作”啊。在此之后宫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动画之路,纵然在拿着微薄的月薪,支付着日益增大的家庭开支的情况下,亦无愿无悔。

  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宫崎骏监制的作品《未来少年柯南》播出并颇受好评,宫崎展现未来少年的冒险电影风格在该片中大大地展现。这是宫崎风格和思想逐渐形成的期间,浪漫的气质和冒险的勇气,纯洁的少年和成长的心情……宫崎终于开始进入自己一直所梦想的幻境。

1982年在宫崎迷的心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是《风之谷》开始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 杂志上开始连载的时刻。这部以文明毁灭后千年,边境小国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因在腐海森林中漫游,遭遇宿命的王虫,卷入人类的战争而开始的漫画,一直连载到1994年才完结。为时12年,长达7卷的这部漫画巨著,不但包含着史诗般宏大的篇章,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寻之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更是宫崎自己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长期思考,不断深入的思考的结晶。可以说,要认识到宫崎从对环境的关注,转变到怀疑“环保”的正义性,从对人类本身的关怀,少年青年直至中年的成长历程的思考,到对人类本身的起源,意义的质疑和解读,以至最后在混沌黑暗的时刻提出的“生命是黑暗中闪烁的光”,因此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活下去!”的“最终奥义”,无不在这部深重宏伟的漫画中得到了体现。因此,要窥探宫崎思想的发展过程,漫画《风之谷》是最简便轻捷的方法。


1984年三月剧场动画《风之谷》上映,虽然由于电影长度和包容的限制,动画《风之谷》的内容只是漫画的一本多一些的情节,而且作为宫崎动画圆滑期的代表制作,影片明显煽情的结尾和宗教情结都受到评论家的批评,但是其丰富的想像力及深沉的内容,却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女主角娜乌西卡的形象,更是因此跃居人气女主角的第一名,直到十余年后才被超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风之谷》集中了宫崎动画制作的众多特色,优美精致的画面,丰富多采的人物,幽默诙谐的对话,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切使得宫崎作为老少皆宜的国民动画家的声誉雀起。而片中体现了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的自然,巨大的菌类组成的腐海因为人类产生的毒素而散发着毒气,更是被环保主义着作为圣经宝典珍重不已,宫崎作为“环保主义”的教主的身份由此确定。

1985年,宫崎骏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开始制作《天空之城》。背景是工业革命的19世纪欧洲,可爱纯洁的小女孩席塔(Shita)在善良勇敢的小男孩帕索(Pazu)的陪伴下,寻找自己失落的故乡,在旅途的尽头天空之城,终于明白了无论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如何,人都是不能离开土地的。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此进一步体现,而漂浮在空中的伟大都市拉普塔最终的毁灭,仿佛在告戒世人: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纪里,面对着的其实是未定的将来。

1988年的《龙猫》和1990年的《魔女宅急便》,在宫崎的作品中可算转型的篇章。一方面宫崎关心的焦点由自然逐渐转向人类,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作品均是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的幻想世界,而使得宫崎的世界似乎只是张力的剧情和虚幻的时空。放弃了一切夸张表演和复杂剧情的《龙猫》和《魔女宅急便》,则是着眼与平凡的人类和周围的世界。《龙猫》中对亲情的描述,和《魔女宅急便》中对少女成长细致入微的描述,无不使人感到亲切和感动。


1992年,宫崎的《红猪》问世,这是宫崎相当重要,却经常被轻易略过的作品。其实无论是从这部作品本身还是从它对宫崎创作生涯中的意义来说,这都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描述简单的人和简单的故事,充满着反都会情结,重视环保主义,充满爱的深广和辽阔,适合合家观看”的宫崎骏动画,从这时,而不是在97年才突然开始发生变化的。虽然如果从外表来看,这个背景设置在20年代的意大利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个叫做红猪的猪的故事,影射的是中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无论是从美伦美央的画面,温馨优美的音乐还是轻松幽默的剧情,都是打着明显的“宫崎制作,必属精品”的特制商标,可是一直以来一直以少年,尤其是清丽明快的少女为主角的宫崎,此次突然换上一个长着猪脸的中年阿吉桑,本身便是一个值得警戒的信号。虽然影片中的红发女孩菲娥承担了为红猪带来光明和希望的鼓励者的角色,可是,所谓中年人的成长,亦不过是,“虽然很多事情已无法改变,但只要喜欢自己,亦可以让自己生活的不一样”而已,宫崎一向体现出的乐观的精神,这时其实已经有所改变。尤其是,宫崎的影片虽然自从《风之谷》以来一直是不尽人意的,但如同《红猪》这样的简直可以说“不合情理”的结尾,却是第一次出现。所以,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宫崎就已经进入了对于以前所有作品的反思,对于“环保”,“人文”和人类的自然的深切反思,而这种反思的结局,直接的体现到了94年宣告结卷的漫画《风之谷》中。这也是为什么宫崎自己会说,如果任由他自己的性情,《幽灵公主》可能会成为一部讲述“你们没有活的资格”的影片。

了解这一点,也就不用为时隔 5年出现的《幽灵公主》感到震惊了。尽管由于从最初的 5个小时缩减到了2 个余小时因而显得有些生硬晦涩,尽管为了商业的目的而加入了过多的感情戏,人物的刻画反而不及宫崎以前的作品,《幽灵公主》仍然不能不说是宫崎的顶峰制作,是宫崎对自然和人类关系苦苦思索不得其解而呕心沥血的作品,是自己也没有答案的宫崎,面对着这个时代所能够唯一看到的希望。因此,这部背景设置在日本开始侵略山林的室町年代,描写山林中的物化族以及发展中的人类两个圣域战争的故事,才可以得到解释。而影片的最后,没有通常的大团圆结局,而是认识到战争还远没有结束的阿席达卡对小桑所说的那句“一起活下去吧”,也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理解。这是推翻了自己过去纵然不深信,却一直在宣扬的理想和主义的宫崎,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无奈的苦笑和期待。生命的高贵尊严,自然的不可侵犯,以前的所深信的一切此时已经灰飞湮灭,在没有任何支持力量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的宫崎把问题抛回了观众。“活下去”的主题,也成为贯穿始终,却不停变化的意念,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

  自84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动画宗师的地位以来,13年的心路历程,对于过去的全面回忆,终于到了终点。宫崎的世界并没有给世人明确的答案。我们是“被诅咒的种族”么?与自然一同进化会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么?我们的心,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是只有漆黑的一片么?也许,所谓的答案,本身也是不切实的东西。但是,能够作的事情,也只有一点。就是深信,生命,是最重要而美丽的。

  所以,无论如何,请,活下去!

作品列表


2002年:《猫的报恩》


2001年:《千与千寻之神隐》


1999年:《邻家的山田君》


1997年:《幽灵公主》


1995年:《On Your Mark》


1995年:《侧耳倾听》


1994年:《百变狸猫》


1993年:《听到涛声》


1992年:《红猪》


1991年:《岁月的童话》


1989年:《魔女宅急便》


1988年:《再见萤火虫》


1988年:《龙猫》


1986年:《天空之城》


1984年:《风之谷》

Ghibli的宫崎骏







宫崎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

  有人将他和金庸相提并论:两人都是通过“低俗”娱乐形式,传达思考者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两人在具有高度内省意识、不断否定自身思想的同时,又坚持以本国文化为作品精神内核。

  所不同的是,金庸有十三套长篇、一部中篇小说充分表达其理念,宫崎骏迄今为止,只有亲自监督的七部动画电影来表达自己,即:《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幽灵公主》,和即将推出的《千与千寻的幻影仙踪》。

  要谈宫崎骏的创作生涯,就要从Ghibli谈起。

  Ghibli,译做“基布利风”,原指撒哈拉沙漠季节热旋风,二战期间意大利空军飞行员将其侦察机命名为Ghibli。飞行器迷宫崎骏将自己的工作室如此命名,也有要为日本动画界带来新旋风的意思。

  和手冢治虫一样,宫崎骏的动画生涯也是从“东映动画”开始,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事业伙伴高田熏和自己日后的太太。

  1965年秋,宫崎为高田导演的《太阳王子华伦斯的冒险》一片担任场面设计原画,这是两人合作的开始,同时也是宫崎动画生涯的第一步。

  1982年,经过多年等待,宫崎终于有机会向世人完整表达自己,巨著《风之谷》于这一年开始在德间书店Animage杂志上连载。这是一部充满对战争、对人类文明反思的漫画“荷马史诗”,它讲述了人类文明损毁千年后,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身上发生的种种艰苦战事。《风之谷》前后断续连载了12年,这十二年里,故事情节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主题从单纯的环保渐渐到对单纯环保发生怀疑,究竟是生存重要还是爱护环境重要呢?宫崎眼中,人是自然的对立面,两者不可调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实际也是宫崎的思考历程。这一主题在后来的《幽灵公主》中更进一步深刻展示。

  也是这一年,宫崎与另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相遇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德间康快。德间作为全日本最大书店总裁,他敏锐地意识到宫崎的才华,并资助宫崎、高田两人创办工作室。

  1984年3月在德间资助下,剧场版动画电影《风之谷》上映,宫崎、高田组成二马力工作室,也即是Ghibli前身。

  1985年Ghibli工作室正式成立,开始制作《天空之城》。翌年,该片问世,获得很高声誉。至今观众还清晰牢记那个建立在大树上,最终毁灭的城市。

  Ghibli工作室坚持使用质朴的动画语言,在日本动画史上不断创造“草根”奇迹。由于它从不以盈利为前题,而且“痛恨”当时风行的粗制滥造动画TV长剧,因此,Ghibli几乎就是靠精工细制的剧场版活着。

  没有人认为Ghibli能够生存下来,包括这两个创始人,然而,倔强的沙漠热风创造了历史,它用自己的存在树立起动画界的荣誉感和良知。

  Ghibli为追求高品质,基本不外接漫画改编。长期依靠宫崎和高田两人从剧本、原作到动画电影,一步到位地工作,连漫画出版都跳跃掉。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跟钱过不去。所以,至今,这个工作室在创造了高额利润的同时,保持着穷人的身份。

  《天空》之后,Ghibli同时制作了两部没有外星人、血腥战斗的回忆电影:《龙猫》、《萤火虫之墓》。《龙猫》(1988)选取战后日本质朴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小姐妹和代表自然精灵的龙猫之间的友情故事。宫崎骏倾出全部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出真实、美丽的朴素田园生活。片中多处景色抒写让人想起唐诗和中国山水,该片甚至囊括了该年度最佳摄影大奖。《萤火虫》则是高田对战争的反思和控诉。

  两部片子为工作室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幸好,商人自动上门请求将龙猫形象制作为玩偶出售。龙猫多年来的热销意外地弥补了Ghibli高额亏损。大概出于感激,GhibliStudio选择了龙猫作为工作室标志。后来,争气的《龙猫》还在美国售出了数量惊人的录像带。

  1989年,探讨少年成长经历的《魔女宅急便》上映,这是Ghibli第四部作品,也是Ghibli成为票房保证的开始。它吸引了大约2.64亿名观众,成为日本当年度最卖座的电影。

  1992年,宫崎骏转型。他撇开一贯的少年探险情节,选择了1920年代的意大利为背景,以一只面临中年危机的猪面飞行员“波哥”,作为电影《红猪》(红の猪)男主角。实际上,猪脸孔的欧吉桑也是宫崎的自嘲,该片更像是自传,你在片中可以看到波哥充满自嘲的自述。在日本本土,“波哥”击败了《美女与野兽》和《虎克船长》的好莱坞攻势,稳稳占据票房首位。虽然Ghibli从不因市场考虑制作所谓“国际口味”影片,《红猪》还在法国、台湾等地获得了成功的票房成绩,尚·雷诺为法语版“波哥”配音。

  1997年《幽灵公主》(《MonsterPrincess》日文名もののは姬)上映,宫崎担任该片导演、剧本、原作。影片推出后因过于操劳,宫崎骏一度宣布退休。《幽》片选用日本中世纪室町时代为背景,描述人、神、魔三界之间争夺生存权的斗争。该片血腥的少女海报,已经预示《幽》将展现的残酷世界。《幽》片剧本酝酿16年,胶片总数多达13.5万张,宫崎本人首次成功采用电脑CG为《幽》片增色不少。当然,这位大师也趁机添置了天文数字价格的设备。幸好,《幽》成为日本当时有史以来第一卖座电影,Ghibli又一次改写了历史。

  大家都笑说宫崎复出也是为报卡麦隆(《泰坦尼克号》)夺走“史上第一”之仇。无论如何,宫崎骏再度出关已经足够画迷睡着笑出声来。

  宫崎骏始终坚持批判精神,并且是个环保主义者、飞行器狂,据说还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做过工会会长)。他在创造成绩的同时真实地活着,从不扮演大师,这是很多大师需要学习的一点。


电影[幽灵公主],可以说是宫崎骏监督作品的集大成。宫崎监督在各报刊的采访中也说过,“这部作品的目标是studio ghibli成果的总结”。这种说法也许容易使人认为这个成果的总结指的是人才,技术水准,资金力量等方面的成就,其实,不如认为这指的是作品思想角度的结晶。那么,这个“思想的结晶”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回顾宫崎监督的作品和studio ghibli的历史来考虑吧。

另外,studio成立的经纬,作品的制作,成员的编成,技术的推移,业绩变迁以及制作资料,趣闻等内容,因为在别的杂志上也曾被多次介绍,这里就一概不涉及。故事与人物的繁杂的介绍也避而不谈。本小论,只为考察宫崎骏监督的思想变迁而作。

1.前史--东西冷战与核废决后的希望

宫崎骏氏确立了自己作为演出家身份的70年代末,正处于东西冷战的高潮。美苏两大国诱发最终战争,使用核武器,最后导致人类灭亡的绝望式的世界观,正风行一时。尤其在SF小说或电影等的假想世界里,不断重复着这种未来景观。[未来少年conan]的原作--[残留的人们]也是当时的作品之一。

1978年制作的[未来少年conan],是宫崎氏第一部参与制作(监督)的系列作品。这个作品与原作截然不同,可以说完全是宫崎骏个性的作品。在作品中,以最终战争后被海水淹没了的世界为舞台,决定着残留下来的人类的命运的超磁力兵器的复活,构成了故事的核心。也因此,当封印了这个最终兵器和排除了独裁者后,世界迎来了和平的共同社会与明朗的未来。正可以说,故事以大团圆为终结。这里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对最终兵器废绝后,讴歌人间社会的再生与发展的明快的希望。

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宫崎氏的先见性和独资的特点,是没有仅仅描绘了一个打倒独裁者的英雄谱来使故事过于单纯化,更通过人物的交流,融入了心灵的解放,身份地位差别,自己自足的共同体社会的重要性等问题。但是,这些到底是以人的世界的故事为主,并没有像其后的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与自然打交道”的那样的宏大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世界里,比起天灾,凶暴的生物所带来的危险,人类之间的破坏与威胁更加可怕。

故事的大前提是“自然宽恕了一切人类的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的操作,平稳地再生,包容了人类”。也就是说,这里的自然界是一个对人类温和的世界。

其后,在电影[lupin三世 卡里欧司特之城]中,也明显地显示出宫崎氏的主要动机是着重描写人类解放的故事。然后,在电视系列片[新lupin三世]中的[第145急/死之翼阿鲁巴陶劳斯][最终话/永别了,亲爱的lupin]中,描写了一个打倒了暗中活跃的兵器商人的lupin。从中可以看出,宫崎氏的兴趣与愿望主要在于“通过核武器废绝来实现人类和平”。

但是,仅仅是核武器的废绝与打败核保有国,世界就可以变得和平吗?从根本上来说,人类是那种只要除去了“绝对恶”就能得到永久发展的保障了的生物么?而且,自然能够不断再生,宽恕人类的破坏么?

在组建ghibli以前的宫崎氏的各个作品中,这个本质上的难题,被作为“无法憎恶的反面角色们的可怜的末路”来处理,没有深入地进行描写。换句话说,可以认为这是宫崎氏为自己划了一条“作为动画,应该避免踏入如此深刻的思想领域”的界限。 ----------------------------------------------------------

2.与“常绿广叶树林文化论”的相遇(原文的日文汉语为照叶树林文化论,by ling)

宫崎氏的巨大的思想转换大概可以说是在70年代后半。这个转换指的是与植物学者--中尾佐助氏提倡的“常绿广叶树林文化论”的相遇。

在太古的地球上,从希玛拉雅山脉到日本,呈带状分布的常绿的广叶树林非常茂盛。在各地,产生了以这样的森林为根据地的文化。这样的文化,从衣食住行乃至文化传统都拥有很多共同点,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文化圈。由于常绿广叶树林地带只发生在温暖湿润地区,再生能力非常强。因此,只要停止人为的破坏,仅仅数十年就可以恢复成茂密的二次林。在国土狭窄的先进工业国日本,现在仍然残留着众多的杂木林,也是这个原因。日本的自然,对待破坏是宽容的。

不考虑国境,民族,按照原生植物的性质决定人类的文化的这个学说,为宫崎氏的思想吹进了清凉的新风,宫崎氏在对阴暗凶险的森林或绳文文化的憧憬中,发现了自身(思想)的根源。这一点同时也是,一直以来以左翼情绪对祖国的历史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持否定态度,憧憬亚洲中部与欧洲诸国的宫崎氏,首次把“日本人”作为“与世界相连的森林的居民”给与肯定。从此,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日本的风土与常绿广叶树林,成为了宫崎氏的课题。

打倒独裁者与武器商人之类的大恶人,便可以迎来社会改善的世界观,无非是仅仅以数十年的和平为着眼点的观念。因此,把宫崎氏粗暴地解释为定义含糊的“环境保护者”是极大的错误。非要来定义的话,也只能说他是“常绿广叶树林文化论者”或“绳文文化的再考主义者”。不过,这样的牵强附会实在是即失礼又毫无意义。 ----------------------------------------------------------



89年的[魔女的宅急便]本来并不是宫崎氏立案的策划。本应该是为了培养新监督与制作人员的实验作品,由于宫崎氏的强烈自我主张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变成了由宫崎氏自己兼任监督与经理的“预定外的作品”。作品对现代青年人自闭的个人主义与缺乏政治志向的心理作了解释。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比较能看出宫崎氏流的健康特色的作品,

作品制作中,中国发生了天安门事件,苏联解体。宫崎氏曾经憧憬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终于在现实的国家里无法实现,而最后走向崩坏。同时,日本正处在泡沫经济的繁荣期,源于傲慢的拜金主义的开发(环境破坏)行政正处在顶峰。与监督作品的明快感相悖,对宫崎氏来说,这是一个苛刻的时期。

此后的[红猪]本也是作为小品来策划的。正如宫崎氏自己也曾多次谈到的“延迟期的电影”那样,是一部离开主线为了调整情绪而策划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结果作成了一部长篇大作,但这也不是体现一贯主题的作品。是宫崎氏自己直到最后都在不断后悔的“不应该做的”作品。对[娜乌西卡]之后的课题的摸索,依然处于搁置状态。

在作品准备中,爆发了海湾战争。这是场无法判断国联,伊拉克两军谁是谁非的混沌的战争。由对民族纷争的镇压到大国间的核战争的单纯的战争观,完全的崩坏了。新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连日在电视中报道着像游戏一样的画像,在缺乏现实感中,人们却确实地不断在死亡的充满怪异恐怖感的高科技战争。然后,南斯拉夫内战又爆发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直到最近还很协调的民族,却发展到了互相残杀的绝望的事态。受到巨大打击的宫崎氏,把南斯拉夫从作品的舞台上去掉了。

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一个把核武器,核能发电,艾滋病, atopy遗传过敏症,环境污染,人口增大等麻烦问题全部继承下来,一边处于混乱一边活下去的世纪的这种印象越来越鲜明了。世纪末的美丽的灭亡也只是个幻想。得以幸存的才更加艰苦。然后在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坏,进入到持续至今的长期萧条中。

处于不断加深混沌的世界中,宫崎氏的作品与社会间出现了一些距离。“少女的自立”,“中年人的精神上的解放”,都各自拥有一定意义的主题,但却不是宫崎氏自己抱负的“面对世界的人类的大题目”。不过,讽刺的是,把主题的深化搁置一边的这两部作品,创造了当时ghibli史上最高的记录,也使宫崎氏的社会评价,立于不倒的地位。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这两部作品看作是宫崎氏从漫画版[风之谷娜乌西卡]时抱负的思想的苦恼的反作用力里诞生出来的产物。在上述漫画中,与苏联解体同时期描写了土鬼帝国的崩坏,在民族纷争爆发的同时描写了铺满死尸的战场。在漫画中描写自己内心的深刻题目,而为了调整心情把电影做成了娱乐作品。这也许可以说是宫崎氏自身的精神的平衡感觉造成的。可是,这个分工,却意味着宫崎氏没有在动画中拿出真心去做,这使得他内心蓄积了“做成了延迟期(moratorium)电影”的罪恶感。

总算是结束了连载长达12年的漫画版[娜乌西卡]的宫崎氏,在此之后,必然的要在动画作品上,为一切做一个了解。 ----------------------------------------------------------


3.漫画版[风之谷娜乌西卡]--再生与破坏同在的凶暴的森林

最初反映出“常绿广叶树林文化论”的影响的作品,是1982年开始连载的漫画[风之谷娜乌西卡]。在这部作品中,宫崎氏完成了对自己的主题的巨大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踏入了连自己也不知道结论的领域”。

容易使人联想到[盖德战记]和[沙之行星]的这部作品的最大特征,是把被称为[腐海]的会喷出毒气的森林作为了舞台。[文明消灭,森林出现,生命再生]的构想自身,在[未来少年conan]中也得到了描述。而这里的森林,则包含着净化由人类文明产生的毒,并且掌握着生态系的再生的所谓“神秘的悖论”的意义。(“腐海”)对人类有害,对地球却是有益的。

在西欧的科幻小说里,包括上述作品(指[盖德战记]和[沙之行星])描写“在文明消灭后,环境激变,(地球)变成了荒漠之星”的场合比较多。宫崎氏当初也曾构想以沙漠为舞台,但总是不能与自己心中的原始的印象相符,最后终于想到了这个以凶暴的森林为舞台的设想。这与在实际中为了维持文明而把森林伐尽直至成为沙漠的欧洲人的自然观比较,是完全异质的“可以再生的森林的居民”的日本人风格的想象力。对宫崎氏来说,腐海的设想的原点,指的正是人类难以接近,充满生命力的太古的原生林--也就是指常绿广叶树的森林。

在作品中,展开了众多(因接近枯竭的资源和针对小的领土的支配权的民族纷争,争夺能够烧除森林(腐海)的最终兵器,生态系的操作等)的多层面而且浓密的人的故事。可是,故事的真正的大题目,却存在于它的外围。也就是指,“自然(=腐海)与生存于其中的动植物,和人类应该怎样共生”的大题目。主人公娜乌西卡,最关心的存在不是人类,而是充当着森林之主的被称为“王虫”的怪物一般的巨大爬虫。她正因为知道了人类只是环境与生态系的一个因子,才对从追求生命操作和战争中表现出的人类的傲慢与短视持以戒心,但她没有因绝望而逃入森林,反而中立于森林与人类,一边苦恼人一边摸索共生的道路。此后,不断重复的围绕着自然与人的深刻的主题,都是以此为开端。

  其实,宫崎氏曾多次表示过,“娜乌西卡本来并不是为了制作成动画而构想的作品”。说这句话的原因,可以说是宫崎氏痛感到在时间短暂的电影中不仅难以道尽故事复杂的世界观,而且还存在着“在商业动画中,无法描绘植物的生态系”的局限。在重视分工与效率的商业动画的世界中,描绘植物的生态系,不论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根本是在讨论的余地之外的事情。在普通的商业作品中,草木只是作为绿色的记号而存在的。

  “如果以个人工作的漫画为媒体,利用由不需要着色而节省下的手工进行自由的描绘的话,说不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弥补”,宫崎氏在连载漫画时,大概就是这样的考虑的。反过来说,宫崎氏大概认为,正因为是在漫画中,才能够讲述出在动画里一直避开的“森林与人类的故事”。

  也就是说,把[娜乌西卡]制作成电影的决断,标志着宫崎氏将从正面挑战动画的界限。结果,[娜乌西卡]电影版的制作,毫不留情地迫使制作人员把力量发挥到极限来与植物的描绘做较量。然后,这种“缜密地描绘植物”的制作态度,成为以后的ghibli作品的一大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之城laputa]--超越了兵器争夺的存在

继续而来的86年的[天空之城laputa],可以认为是到那时为止的宫崎氏的作风的集大成。在这部作品中,围绕兵器与帝国的争夺的描写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也加入了与自然共生的题目。不过,并没有讴歌世界的最根本的净化。这意味着,它作为娱乐作品虽然实现了很高的完成度,但没有推出比前作[娜乌西卡]更深刻的题目。所以说,这是一部标志着由“大团圆”向“大混沌”思想的过渡期作品。

作品的前半部,主要描写了冒险与解放。中盘开始,却以文明崩坏后被繁荣起来的森林覆盖了的浮岛帝国为舞台,变成了灰暗的故事展开。故事虽以打倒独裁者为终结,反面角色却不是最高权力者,而是受了政府特务机关密令的野心家(实际上是王家遗族)。虽然封印了机器人与帝国的力量,走向法西斯制度的政府与军队却仍然存在着。在少年居住的封山寸前的矿山,大概失业者仍要增加。通过讲述故事,既没有制伏了巨恶,世界自身也没有变得健全。仅仅以一块土地上的冒险故事,不可能给整个世界作一个了断。故事之后将要来临的时代大概更加艰难。

在作品的结尾,大树的根拯救了怀着必死觉悟的少年与少女。在这里,在围绕着财宝与兵器的争夺的外侧,确实地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应该共存--“与大地共生”--的健全的揭示。但是没有提到具体的与自然的共生形态。这个“单纯的宽容式的自然”的观点,虽然可以看作是从[娜乌西卡]向[未来少年conan]的倒退,不过,在对看像是常绿广叶林的大树的描绘里,带着些许的威慑人的力量,这个包含着原生林式的生命力的描写值得注目。

可以推测到,在故事之后,主人公的少年和少女,大概过着一边对抗着时代局面的恶化,又与自然共生的谨慎的生活。这不是要描绘刷新世界的宏观的革命思想,而是对有节制和礼节的微观的人的生活的礼赞。不是扬弃了军事力量的理想共同体(准国家),而是个人与家庭程度上的现实主义。在这一点上,与同类型的作品--[未来少年conan]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大概也是因为宫崎氏对78年至86年世界局势的激变而产生的动摇的结果。

总之,在宫崎监督作品中一再出现的最终兵器与独裁者的描写,以这部作品为最后,永远消失了。因为最终兵器的发动而导致世界终结的悲剧观,和只要将此扬弃便可以迎来光明未来的价值观,也渐渐变得过时。这时正是冷战构造发生崩坏的3年前。 ----------------------------------------------------------

5.[龙猫]--日本风土的再发现

88年的[龙猫]是以日本为舞台,编织了一个儿童与象征着自然的精灵一样的动物,相遇以及冒险的作品。这部作品去掉了繁琐的人际关系的恢复,兵器争夺等大主题的设定,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幻想故事。大概可以说是一部,把主题集中到了“自然与人的交流”这一点上的作品。

“重视日常性的小冒险剧”的故事结构,在80年代成型了。这是继承了以前[熊猫熊猫]的传统的作品。比起[熊猫]一片,最大的飞跃是对花草,森林的描绘更加清晰真实。这部作品在日本商业动画史上,首次鲜明地描绘了从初夏到盛夏的里山的风景。这一点,远比去重点描写复杂的故事,更直接而成功地表现出了宫崎氏的意图。这个意图,就是指通过作品重新发现日本的风土。

不过本作品的独自性,不在描写体验里山的自然风光时的快乐上,而是在描写与阴暗的原生林的精灵相互交流这一点上。totoro寄宿的山林大树,不是松树或杉树,而是属于常绿广叶树的樟树。人们居住的地方在里山,但totoro的住所周围,是一片太古的常绿广叶树的森林的景象。也就是说,totoro是属于原生林的精灵,即便能来到人工的敞亮的里山来玩,也无法定居于此。不用说,当然更不可能接近铺满沥青与混凝土的都市。这里的自然,不是对人类一味宽容的大海一般的自然,从中还能体会到一点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的或是共生或是敌对的共存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不去考虑后果地伐倒御神木,强硬的开发搞建设的话,totoro就将灭绝。与totoro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信森林的神灵,划分清楚圣地与人类居住地的界限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这是绳文时代以来,日本人继承下来的对森林的崇拜思想,也是与近代合理主义(功利主义)不相容的思想。宫崎氏特意把作品的舞台设定为不远的过去,大概是为了表明对近代社会的不仅原生林,连里山也破坏至尽的价值观的批判。现在我们人类,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不断地杀害着数以百计千计的totoro和susuwatari。

后来宫崎氏曾讲过,“在这部作品里,我已经做完了自己想做的动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动画中应该向儿童们传达些什么这个问题上,宫崎氏没有确信地持续了一段摸索期。

(名词解释:totoro--龙猫。susuwatari--像小黑绒球一样的小精灵。 里山--日语汉字。这么说虽然不严密,但大致可以认为是“受到人为影响的以田野树林等植生为主的生态环境。”比如,城市周围的树林。by ling )



6.[幽灵公主]--终于踏出的最后一步
在决定把[幽灵公主]拍成电影的背后,其实有着宫崎氏的可以称之为悲壮的“一个决意”。这指的是把他自己抱负着的“自然与人类”的主题,决心一口气向深处挖掘,创作成一个没有结论的保持混沌本色的作品。就是说要结束犹豫不决,丢掉对自我的规制。这同时也指决意踏出13年前在电影版[风之谷娜乌西卡]里怎么也没能踏出去的最后一步。

长年梦想的以凶暴的原生林--“日本的常绿广叶树林”为舞台。要描写对其破坏的人类的业。要描写不分善恶的浑然对立的构造,激烈的生命的冲撞(杀戮)。要描写在历史背后支持着中世的日本的庶民与异民族的故事。要做一个无视预定调和的压抑解消(katharsis)的娱乐作品。

宫崎氏这样作出了把这些决定要求于自身的“干到最后”的决意。不过考虑到宫崎氏的年龄,体力和工作量的话,不得不说这个果敢(无谋)的尝试,值得惊叹。

作品述说了在生命伦理崩坏了的世界中,绳文时代的生命观,主张既要接收来自从民族的重力中解放的常绿广叶树森林之风的洗礼,又要背负起人类的业果与可能性地“活下去。”。这是宫崎氏留给生活在混沌与荒废的世界里的儿童们的最后和最大的信息。对此,大概存在很多称赞与批评对立的论点。遗憾的是这里没有对此详细分析的版面。

附加一句的话,这部描写背负一切的“活下去。”的作品的份量,大概并非所有的观众都能够容易的接受。和至今为止的马上就被赋予极高评价的作品作风不同,[幽灵公主]一片,到获得正确的评价为止大概要花一些时间。(本来,至今为止的作品也并不见得得到了正确的评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里只能看到疑问的冰山一角,其内侧才包含了宫崎氏自己也无法掌握得了的“自然与人类”的巨大故事。想知道其深广的朋友,推荐首先去读一读宫崎氏留意的人类最古的叙事诗[gilgamesh]的后半部。

正如至此叙述的那样,宫崎氏把自己作为“负债”抱负着的巨大主题倾吐在[幽灵公主]一片中。可以说这是集大成,也可以说是“ghibli时代的宫崎作品的完结”。就像宫崎氏自己说的那样,如果以后也按照“年长者(senior/上级者)ghibli”的喜好来做动画娱乐作品的话,说不定十年后会被人说成“[幽灵公主]是宫崎监督的真正出发点”。作为一个观众,笔者只是希望真能如此。

(另外,针对宫崎氏深深参与的95年近藤喜文监督的作品[侧耳倾听]虽然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叙述,但由于纸面的制约,不得不割爱了。)

(名词解释:预定调和--哲学用语,具体说明略。压抑解消(katharsis)--同为哲学用语。 本句话--要做一个无视预定调和的压抑解消(katharsis)的娱乐作品--我想可以粗略地理解为要做一个反传统,无视完美结局的作品。(汗,其实我也没全理解原文……) [gilgamesh]--希望知道中文译名的朋友告诉在下。)



-----一群爱好者试图为我们解释一个真实的老宫....
253吧...老宫...继续等待你的神作....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