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所想到的。

      2005-2-14 19:58
雨中行
前几天来了个雪中行,
今天来个雨中行。

吃过晚饭,觉得浑身发酸,
主要是这几天一直窝在家里,
老没运动来着,
所以虽然天下着大雨,
还是决定去散步一下,
顺便买点吃的。

雨倒没在家里看着那么大,
只是因为下了一天,
整个世界都已经湿透了。
下楼,感觉自己好像走在水中。
走进那条历史悠久的小巷,
想起半年前在古镇西塘的雨中漫步。



那时是和一个朋友一起去的,
女的,有可能成为我女朋友的
(当然,后来还是没成我女友,
因为虽然努力很久,
但实在好像喜欢不上来她)
到西塘的时候,正是大雨,
其他游人可能是兴致索然,
不过我倒觉得很是开心,
因为西塘最有名的就是“烟雨长廊”,
那条长达两三公里的河边长廊,
如果不是雨天去,
估计是没什么味道的。
现在下雨,岂不正好?

虽然已经是夜色正浓,
还是冒雨乘三轮车过去。

游人几乎没有
(这正合我意,
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到了一个景点,
却发现到处是人),
长廊里的店铺都还开着,
一点都不冷清。

长廊不是一次建成的,
也不是相像中富人家的花园那样九曲十八弯的。
这长廊最初估计是那些沿河而居的人,
为了少受风雨,
就在自己家门前的那条路上撑起了木柱子,
又加上了瓦片顶,
如此这般,搭了个篷子。
因为沿河居住的人家很多,
你家也弄他家也弄,
久而久之,差不多整条路上都有了这东西,
于是乎后来探旅游开发的所谓“有识之士”
就把所有的篷子连了起来,
就成了现在闻名全国的有着引人遐想的名字的“烟雨长廊”。

长廊外沿河的柱子上,
每隔十几二十米就挂上一串大红灯笼,
在夜色烟雨中,
不耀眼,倒是温润如玉,
河里驶着的画舫也挂着红灯笼,
细雨蒙蒙中很有些数百年前秦淮河畔歌舞升平的味道。

走进长廊,可以借着灯笼的光,
前到雨丝像镀了银一般在眼前纷纷落水,
听得到沙沙的声音,
这声音让人觉得世界就只剩这平片雨帘,
寂静得使我怀疑明天的太阳是不是还会升起来。

河面上有很薄很薄的雾,
并未升起很高,
只在水面上十几厘米的地方飘,
看不真切,却又明明在那里,
恍惚之间,倒觉得这船似在云中漂动一般。

长廊里多是西塘本地的人家,
或是因为下雨没生意,
所以多已吃过饭,
正悠闲地整理店铺,
或者打小麻将。
满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这不是一般景区那种生硬的人工美丽,
这是纯粹的生活的美丽,
自然更能打动人心。

远处有人大概在放什么戏曲,
隐隐约约传来,唱腔虽然悲怆,
却不让人沉溺,
反而觉得在这样的曲中的伴奏中踏着闲闲的步子走在长廊里,
平静得很。

在一家古玩店买了一些给朋友的小礼物,
店主很是好客,言语爽快,
不多时我们几成朋友。
他告诉我说,这个店面是他母亲留下的,
当时他母亲死时,他想两千块卖掉,
结果没人要(房子很小,破败得很,
当然,
这在眼下看来,倒变成了“古色古香”),
没想到旅游开发之后,
这儿成了中心景区,
现在别人花二十万问他买,
他也不卖了。
呵呵,人的财富和机遇真是难以预料啊。

沿长廊散步许久,
因为身边的女子并非和自己有多少思想上的联结之处,
也算不上美丽,或者是自己不爱吧,
所以除了景致迷人,倒没觉得有多浪漫。
(比前年去乌镇时,在乌镇老街上散步差得多了。)

在我们这条小巷散步,
其实也很有些古镇的味道。
小巷宽仅两米左右,
路面是青石板,
两边是旧式的房子,
木门木窗的,
偶有一些精美的雕刻。
现在下雨,路灯数便丝毫不刺眼,
在夜色中撑起一小片暖暖的桔黄色,
湿湿的路面也把这桔黄色倒映出来,
便扩大了这温暖的面积,
撑着伞走,很好是一个“雨巷”的意境。

可是,我们生活在其中,
很多时候倒反而忽略了它的美丽。
我们出去玩,是带着“欣赏”的眼光,
所以,古镇的景物在我们眼中是动人的。
而我们生活在这里,是带着“习以为常”的眼光,
所以,这里的一切,一般都不会激起我们的兴趣。

最近,每每在想一句话“生活在别处”,
我现在的理解是,
无论生活在哪里,
我们都要带着“远离”的目光来看自己生活的地方。
就把自己当作生活在别处的一个人,
现在偶尔来到了这儿,
如此一来,
说不定倒会发现很多原来我们没能发现的美丽,
那样,
岂不是时时在旅游,
时时在欣赏?
岂不快哉?







图片如下: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