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从小事做起

      KATHY BABY 2005-11-25 9:33

===美白从小事做起===


喜欢白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对不仅要美丽还要健康的现代人来说,美白不再是年轻少女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实防癌、抗老的第一步。

大家都听过“一白遮三丑”的至理名言,因为同样是黄种人,肤色的等级还是有很多种,表皮健康无杂质,又能透出白里透红的柔嫩肤色最令人羡慕。所以坊间也出现许许多多可以帮您解决烦恼的方法举凡:雷射去斑、维他命C导入法、涂抹左璇维他命C等,这些方法虽然立竿见影,但却花大钱且又无法持久,真正想要美的健康、美的持久就必须从生活习惯改变起。如果您的肤色天生已经注定了,您除了每天勤快的往脸上涂涂抹抹外,其实您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您永续经营,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抗老化呢!以下就帮您检视您日常生活中是否符合美白的小细节。日常生活中您不可忽略的美白注意事项:

防晒:

很多人以为只有夏天紫外线指数高的时候才要防晒,那就错了!因为紫外线的指数高低只代表紫外线中的UVB含量,UVB是会让您的皮肤晒红、晒伤,但真正会让您的肌肤晒黑、出现斑点、皱纹、老化的却是UVA,这种UVA在紫外线中却占了98%以上,强度最弱但穿透性超强,它可以隔着玻璃、薄衫都能使您不知不觉的晒黑,所以不要怀疑很多人会在阴雨绵绵的冬天晒黑,为避免这种情况就是不论晴雨、不论室内室外除了睡觉时间以外都要擦上防晒乳(因为室内的墙壁、玻璃也会反射紫外线,室内所用的卤素灯、萤光灯也都含有紫外线),并且外出时要撑把洋伞或是戴帽子,要真正的美白就要做到预防重于治疗。

饮食:

  很多人以为多喝牛奶、豆浆皮肤就会变白,酱油或咖啡喝多了会让皮肤变黑,其实是不正确的。您可能不知道有些香料食物本身就容易感光,例如:芹菜、韭菜、芫荽(香菜)等的食物吃多了经紫外线照射易产生斑点,又如:红豆也是一个极易感光的食物,红萝卜、木瓜、柑橘、芒果等B-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的食物因为本身的黄色素吃多了比较容易有色素沉着或脸色偏黄的情形,以上这些食物本身都又它特有的营养成份,并不是因此要您因咽废食,只要不过度食用或是出门前不要吃就行了。

事实上食物中还是有很多可以真正帮助您美白的呢?例如:白菜、洋葱、萝卜对于退黑色素就有很好效果,玉米中的胱胺酸含量丰富是食物中少有的,也是可以替您阻挡紫外线的天然食品,水果中的草莓、奇异果、芭乐、西红柿、柠檬等维他命C含量较丰富的食物也是天然的美白圣品,可以由体内帮您很快的白回来。

充足的睡眠:

皮肤每二十八天新陈代谢一次,大约在二十五岁达到巅峰,之后随者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会走下坡,若是年纪在三十岁以上,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经常性的熬夜、想要有美美肌肤可能就有点困难了。每晚的十一点到两点俗称「美容时间」,皮肤在这时候新陈代谢最旺盛,如果你想让皮肤还维持年轻的活力与自然修复的能力,就不要轻忽睡美容觉的功效。

不抽烟、不喝酒:

烟与喝酒都是对皮肤造成最大的杀伤力,如果你有留心,可能会发现凡是有抽烟的人脸色看起来会较暗沉,嘴唇的颜色也比较暗,那是因为抽烟会导致色素沉着的缘故,如果再加上经常的喝酒,对肝脏会造成负担,也容易表现在皮肤上,除了皮肤较暗沉外两颊还易出现斑点,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呢!届时可能就不是你用任何保养品所能弥补的。

多喝水:

最简单、方便、便宜的美白方式就是多喝水,要美得水亮透明就要注意水分的补充,适度的补充细胞内的水分,不但可以帮助各器官的运作正常,体内的老旧废物也可藉此一并带走,帮助新陈代谢,对于因紫外线照射而使皮肤底层的麦拉宁黑色素增生也可以藉由细胞的新陈代谢使之较快移除,还可以让表皮细胞由体内自然的补充水分,比保养品的由表皮给水来得实在的多。保养品的选购与涂抹方式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标榜可以美白的保养品,其中就属含有果酸、A酸或是酵素之类的保养品是可以促进表皮的新陈代谢,可以让皮肤较快的白回来,但在使用这类产品时也要注意它的含量与成份(通常是在10%以下,若是在10%-20%或是以上的话通常是拿来作换肤用的,而且是限于医疗上有医生处方使用的)最好不要任意去购买一些私人护肤中心自己进口的产品,并且不要连续使用超过六个月以上,因为这类酸性保养品过度使用会导致皮肤表皮变薄、变脆弱,有很多敏感性肌肤就是这样造成的使得日后晒到太阳两颊会很容易发红、发痒。

有些人觉得晚间所使用的保养品比较“补”把它拿来白天擦,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夜间的保养品通常所含的油脂成份会较多,或是有些甚至还含了果酸、A酸之类的成份,如果在白天使用反而会让皮肤感光,容易晒黑。白天的保养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肤质,适度的保湿和适当的防晒就行了;如果脸上涂的太油或是让保养品的油份与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融合在一起时,再经过阳光的照射会增加紫外线的穿透性,反而更容易晒黑而且还会有较深层的皱纹产生。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