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篇连载漫画的剧本结构问题

我要留言 Jump to comments Posted in Comic by Evan @ 2005-12-24 21:0
关于长篇连载漫画的剧本结构问题》


漫画的剧本结构在本质与小说上没有区别,所有小说实践成功的东西漫画都可以照搬过来。但我们看到主流漫画结构与小说的结构显然有天壤之别,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导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连载制度。


以周或月为单位在杂志上进行固定篇幅(8至20页不等)的连载,反响还可以的话就一直继续到完结,(中篇半年以上,长篇至少一年半)很受欢迎的话就以10节左右为一册发行单行本。这个连载模式,在日本普遍实行并被亚洲国家尊为样板。

由于漫画格式的特殊,在一个段落的连载登载出来后,作者是没有机会去作修改的。而在以后发行单行本的时候,同样。非线形的文字可以在不改动整体的情况下加减字句甚至章节,也可以通过调整段落使作品获得新生,电影的剪辑版可以剪的和原版毫无关系。相对一般的写作,小说连载算是很难修改的,而漫画则是完全不能修改的线性模式,任何针对某格的修改都会导致至少数页的重新绘制。且不论效果如何,和原始创作相等的人力耗费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


所以,连载漫画要求作者对自己的创作过程有一个全局的预计,这个预计也许不必非常精确——精确的预计只会扼杀灵感,但必须对之后的创作有一个大的规划。再有,考虑到长篇故事多为叙事型,即使是其他形式在单一段落内也多是在叙事,同样重要的,他必须选择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结构,把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难度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许可范围之内。
这种结构必须至少作到以下几点:
以连载期数划分的各小节间有清晰的主线索连接,使读者能够在对上期连载只有些许印象的情况下,尽快进入这一节的情境中。
能在单节连载中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过程,不说起承转折,至少也要有头有尾,由于漫画的一节比其他叙事艺术的一节短,作到这点更难。
要尽可能保持情节的连续——整体的,而不仅仅是某几章节间的统一。


连载漫画还涉及一个画风转变的问题,情节部分的突变往往逼迫作者作出画风上的转变——最好的例子就是《幽游白书》。而情节稳定,但前后画风有天壤之别的漫画,读者很可能会产生“换戏了”的感觉——比如《我的女神》。
一般来说,一部漫画在连载初期,画家都要实验新画风以适合作品的感觉,当确定画风后,后面的画面部分不必产生太大变化,《五星》十年如一日的风格就是证明,《城市猎人》前3本画风乱七八糟,但之后就几乎没有变化。像《暗黑破坏神》那样经常脱胎换骨的“奇迹”毕竟还是少数。


————————————————————————
目前可以看到的模式是:


经典长篇
————————————————
确实存在这种风格统一不变,结构标准如同传统小说的长篇漫画。可以看到的例子是《浪客行》《东京爱情故事》。这种作品往往需要作者的创作进度不受外界干扰。虽然无法在完成后进行大规模的修改,但作者可以通过完备的准备工作来尽量减少之后各方面的变动。这种方式成功的关键是要对情节有一个完整规划,或者作者本人有高超的编剧能力,或者有职业作家代写剧本。其他一些优点,比如可以在创作前先试验出最适合的画风再动笔,避免连载作者“摸石头过河”造成的画风巨变。

可惜,只有有一定实力和名望作者才可能可以花费数年岁月来完成他理想中的杰作,对于大多数挣扎在求存阶段里的作者来说,这种方式显得过于奢侈而不切实际。能够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师级作者,多数也都必须以动画插图等行业为本业,才能用空余时间不受干扰的完成漫画作品。事实上,无论作者水平如何,这样的模式都不适合纯商业作品,因为事前的一切规划都可以被商业计划打乱,比如《棋灵王》。

另外,这种方式没有解决漫画无法修改的问题和风格变化的问题。对小说和电影来说,前期的写作和拍摄其实只是收集素材,之后每个阶段的修改都要对作品作整体的调整,力求使之脱胎换骨。对漫画来说,完美的先期工作可以减少没有后期修改的损失,但同时也断绝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水平变化使作品水平提高的可能。一部花费了十年的小说可以代表作者现在的水平,但花费十年创作的一部风格水平很稳定的长篇漫画则代表作者十年前的水平,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师多是暮年之人,就多少说明了问题。《风之谷》耗时之长,前后风格之统一,很难想象能由年轻人完成。《怪物》也是作者在二流作品中苦熬多年之后才动手的。归根结底,这样的创作方式并不适合可塑性很高,不断争取突破的青年作者,即使他有这样的水平和物质条件,也必须由职业作家负责剧本。



类章回——长
————————
在保证主线完整的前提下,把故事分成很多小的章节,每个章节都结束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说清本章节故事的同时又发展主线。与小说的章回体不同,采用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构上的工整和谐,而是为了能减低各章节间的联系,方便情节和风格变化。这种方式每个段落往往有些标志性事件来标示位置。象《龙珠》用武道会和大决战作为段落标示。《圣斗士》则是用击倒每关的强者来标志。客观说,这样的模式即使发挥的好,也容易变成流水帐,安达充的体育漫画每每如此,结构安排让人觉得可惜。


很多这样类型的作品都是在作者无法采用经典长篇结构之后才无奈转型的,比如《剑风》,鹰之团篇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中篇,叙事流畅,如果这样的模式一直保持下去,前途无量。可惜作者本人对故事没有整体规划,只能采用中篇连中篇的方式构成剧本。《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开头部分的剪切方式相当惊人,不禁令人想起《怪物》,但这个前卫的开场带起的故事只进行了一个短篇的长度就结束了,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漫画家来说,剧本结构的最好参考并不是连载小说,因为小说的创作速度较快,作者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一个相当长——长到可以独立存在——的段落,减少意外对此段落结构的干扰,然后在下一段落里再应对这些干扰。随拍随映式(而不是中国式的集中制作)的电视剧和电视动画是更好的参考。以星期为单位来制作的电视剧,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原因,事先完美的制作计划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迫使电视剧在策划之初就必须考虑到各种干扰因素,增加作品结构的弹性,作出几套不同的应对方案,甚至剧情也可以随作随编。



类章回——短
——————————————————
仍然保留主线,但段落被分的更碎,各段落直接与主线关联,互相之间只有很少的因果关系。与故事集不同,“类章回——短”的故事主线仍然要在故事里发展的。比如《风流寡妇奇遇记》(相聚一刻这种名字还是没有作到读者心里去),虽然是由小故事组成的,很多时候也不免跑题,但响子和五代的感情发展一直是作为主要情节来发展的,小故事前后相当有序。每个故事结构完整,可短可长,甚至有部分长度超过了中篇。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新进的作者,因为对只要对剧情大致有个概念就可以,剧本结构安排上几乎没有难度。想发展主线时就转入正题,精力耗尽的话就写几个小故事放松一下。段落的长度在这里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基本没有章回限制了。



同主人公故事集
————————————————
去掉或淡化主线,只用一些属于同一故事背景的中短篇故事组成一个故事集。比起小说类的故事集,采用同一个故事设定和同样的主角群,整体型更强。它不必象原始的《十日谈》一样刻意作出不同层次的有机结构来统一散乱的故事。可以布置一个主线——《柯南》里和黑社会的争斗。也可以只约定一个结果,故事中发展不发展无所谓——《城市猎人》里良和黑社会的争斗。《柯南》之所以不算入“类章回——短”结构,是因为其中的故事分的太散太碎,主线已经退化为一个背景了,虽然不时出现发展一下,但即使全部去掉对于整体也没有影响。

这还是比较有技巧性的,更多就只是采用同一主人公而已《这里是葛饰区龟有公园派出所》,《机器猫》都是如此。为了方便十年如一日的把故事拖下去,还模糊了时间概念,甚至前后因果关系也可以去掉。

相关的特点在这个类型的始祖——《阿童木》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可以随想随写,画烦了可以停掉,想画则可以无限地干下去,甚至心血来潮也可以转变成长篇来个大决战。这种“碰运气”的模式相当受新人作者欢迎方式,而且诞生了许多用其他方式绝对不可能完成的超长篇连载。


非同主人公故事集
——————————————————
象《聊斋》那样声明自己是一个小故事的合订本,除了故事类型一致外没有限制,随意发挥。典型的就是伊藤润二的恐怖短篇。
与文学界相反,这种方式在日本漫画中并不流行。原因只有一个——商业效益。漫画产业的效益很大部分来自漫画角色的周边(更甚者,迪斯尼的角色周边收入是动画的3倍),很难想象《xx短篇集》这样东西怎么开发系列周边,除非搞一个主题公园。



网状结构
——————————————
把已作好的长篇剧本打散,不考虑时间顺序,按非线性结构组合。各部分间除了剧情里的因果关系外,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小说中不算常见的一种结构,但在漫画中已经开始应用。采用此类结构的漫画中,较出名的是《五星》和《火鸟》。

《五星》的方式是,将完整剧本打散,随机抽出一段来叙述。采用这样的结构很可能是出于作者的心血来潮,因为这样虽然可以创造一个宏大的剧情背景,但作者不可能事前想好剧本里的所有细节,其各个部分的因果关系也非常复杂。即使有了完整的时间表,也很容易在事件逻辑上出问题,除非作者可以保证记住所有剧情设定的细节——事实证明他没有办到,谁都办不到。从实际效果看,《五星》还是不错的,至少大的事件没有硬伤,而且其宏大的剧情得以描述完全得益于采用这种网状结构。可惜的是,这个成就很可能只是个特例,至少没有看到有其他作者采用类似方式得到成功。

与《五星》不同,《火鸟》的结构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选定的,从选题,到前后事件的剪接,事前都有详细的考虑。虽然也是打散剧本后重组,但重组后的各小节间产生了新的逻辑关联,很多事件背后的涵义在非线性编排后得以更清晰的体现。对比死板的农耕时代的铺垫叙述,《火鸟》剧本结构的效果简直有云泥之别。而且,它很可能是最适合漫画长篇连载的结构,因为大部分构成工作都可以边画边进行,不需要非常详细的事前设定。每个段落的长短适当,可以很快结束,新的想法可以马上到下一个段落中实践,非常适合思路活跃的年轻人。

《火鸟》的结构在文学中不算稀奇,但在漫画界则是革命性的,也许它的可行性受作者水平限制,但毕竟是指出了一条新路。可惜的是,这条路上至今没有成功的后来者。晚辈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学是一方面,决定性的因素是,这样严肃的创作,并不符合商业时代的效益产生模式。
关键字:TAGS: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