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人说糊涂话:走马观花说陕西

      流浪人生 2005-11-7 14:37

陕西一直是我很关心的一个省,在生意圈子里混了这许多年,也就走遍了祖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但陕西却一直不曾去过,只是早些年去过一次陕西的府谷,算是踏上过三秦大地的边边。这次走了陕西的三个城市,于是对陕西也算有了一个浅薄的认识

西安

小妖肯定不喜欢看到我的这段文字,但西安确实是我走过的三座陕西的城市中最不喜欢的一个。如果简单的评价西安,在我看来西安是一座墓,而且是被盗挖过的墓。人们不甘心那些被盗墓者掠夺的痕迹,于是在墓中添加了许多的钢筋水泥的供品。于是乎这墓就更加的不伦不类,既没有历史的沧桑,也没有现代的气息。尽管面对厚实而沉重的城墙,你刚刚进入历史的大门,就被那喧闹的pub一脚给踹回到现实中了。即便是大雁塔下那皇家的寺庙,也似乎是在摇滚的音乐中颂着佛经

也许西安人都有太深的文化底蕴了,所以他们可以不屑于改良什么,也不屑于我们这些俗眉俗眼的家伙是否能理解到墓中那些历史的沉重。羊肉泡馍的老汤可以让港厨鲍鱼脓浆端不上台面,面皮上的鲜红辣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征服小资们的奶酪蛋糕。西装革履、头发光亮的可以让苍蝇劈叉的白领们一样端着脸盆般的大碗认真地掰着馍,他们是幸福而自信的,那祖先留下的历史沉渣味道足够覆盖任何奶酪和臭豆腐的挑战。

宝鸡

宝鸡是整洁而干净的城市,这个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我没有办法忍受我自己肮脏的车在大街上行驶。宝鸡的魅力在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就连交通信号标志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至于我不停的闯红灯。然而宝鸡却是一个不太遵守秩序的城市,那宽阔的街道上,行人的随意和车辆的横行随时随地的的提醒我这个外来客,要遵守当地的“地方交通规则”---马路就是俺家的院子!

擀面皮和岐山哨子面是一定要吃的,记得sonia第一次带我去西安的时候,为了吃面皮走遍了大街小巷,最后说:这里的面皮都不好吃。我长着油光光的嘴巴愕然的看着她:“面皮不就是面皮?难道还能吃出什么来?”黄色的有些透明、柔软却富有弹性、恰到好处的宽度、伴着爽口的豆芽、油泼过的辣子的擀面皮,一口咬下去会觉得面皮生动的抵抗着牙齿的侵袭,可是那浓浓的味道已经让你的唾液汹涌而出。吃过才知道北京的面皮原来都是垃圾。而岐山哨子面中的酸辣适中的宽汤才让你觉的面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不行了,我写不下去了,键盘上已经沾满我的口水。

汉中

翻越了秦岭就算是南方了,者可绝对不是夸张。100多公里之外就完全是两个季节。无论是方言还是城市,也都都完全不同。自古汉中属于蜀地,因此城市也颇为川化一些,到处都是挖的公路,似乎川人的那种懒散也传染到了汉中。最引我注目的是汉中的mm,端正的五官似乎是我评价美女的唯一标准,因此汉中mm成了我最喜欢的。曾经有过一位汉中mm的同事,确实是五官端正,但缺憾的是五短身材,因此很让一些男同事抱憾不已。对于汉中似乎西安人是不屑的,毕竟隔着一座秦岭,因此汉中在正宗华夏文明继承者的西安人眼里那不过是蛮夷之地,只不过受了些正统文化的熏陶才文明起来而已,因此刘备、诸葛亮们的蜀国无论怎样著名,都算不得正统,充其量不过是演艺文化而已,何以能撼动秦皇汉武的威严?

梆梆面这个“梆梆”(读biang)两个字一定让孔夫子无可奈何,没有人去考证这名称的来历,一个没有办法写的字居然能流传下来,足以可见这面的味道了。宽宽的面条,薄薄的如同一条一条的丝带,很滑爽的感觉,宽宽的汤,酸中带咸,咸中带辣,辣中带甜.....说的再多也不如去吃一碗。

以上文字纯属葫芦糊涂言语,如果惹怒了陕西人,葫芦再次道歉。

葫芦涂鸦

2005-11-7 于成都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