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4日,西安,阴有雾,总里程427公里
在今年9月份才让sonia带着我第一次来西安,可是却对西安没有什么好印象。那次也是一个阴天,乱糟糟街巷,拥挤的大皮院,肮脏的街道,喧闹的大雁塔,这些都让我感觉很茫然。倒是阴雨霏霏中的小雁塔给了我一种幽静的感觉。在我看来西安古城四面高耸的城墙,就如同一座坟墓,总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而城墙内密密麻麻钢筋水泥的丛林却仿佛坟墓中祭奠的贡品。三秦文化深厚的底蕴我丝毫品位不出,就连驰名中外的老孙家羊肉泡馍也似乎比想象的寡淡很多。真不知道贾平凹、张艺谋这等大师是如何在这等环境中浸淫出来的?
喜来登的服务还算是不错,昨天得知我要开车去成都,一早就来电话通知西宝高速公路西安-武功因为大雾封闭了。反正我也不着急赶路,索性在电脑前浏览起来。一直到11点多才动身。上了西二环就接到安教练(甲壳mm)的电话,说实话,我这么多年最珍贵的就是这些朋友了。不过就是关心的有些不是时候,这一通电话让我错过了路口,差点就去了咸阳机场。不知道继续跟安教练聊下去是不是我就会去了甘肃?
雾还是很大,车速只好控制在120公里以内,大约1点钟的时候到了虢镇/太白。真丢人,进入收费站的时候,我问收费员妹妹:虎镇往太白的方向怎么走?那妹妹看了我一眼道:“莫有虎镇,呃们这儿是虢镇。”说的我脸一阵发烧,赶紧跟人家说对不起。那妹妹笑了一下说:“莫关系,你们北京人都不太认识这个字。”看来不是我一个人不认识这个字。
从虢镇到太白的路实在是太滥了,几乎都是未铺装路面,车速不超过60公里。检查gps发现还有一条310国道。于是掉头重新回到虢镇,上西宝高速,这次在渭河大桥边上停了下来才发现,原来虢镇竟然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陈仓,可是却不知道古战场在什么地方,只好拍摄了几张渭河大桥的照片算作纪念。
沿着高速公路进入宝鸡的时候,突然觉得很不一样的感觉,整洁干净的街道让人觉得很温馨,路上的人和车都不多。这是进入陕西以来给我感觉最好的一个城市。绝对胜过西安。进入加油站的时候才发现车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都是昨天路过山西时候沾上的煤灰。尽管看着阴沉沉的天气似乎要下雨,我还是决定去洗车,因为我不想让着肮脏的车污染这么干净整洁的城市。
一边洗车,一边给小妖打电话咨询一下是否可以走310国道,答案是否定的,最佳线路还是从虢镇-太白-勉县,因此还要返回虢镇。但是已经下午3点钟了,还要翻越秦岭,而且雾气仍旧很大。洗车的地方正好在渭河边上,我看着缓缓流动的渭河水,突然决定在宝鸡住上一夜。感谢小妖和她的朋友,宝鸡最好的酒店标准间价格竟然被他们剥削到130/夜。让我想起了《小兵张嘎》里面吃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
小妖不愧是地头蛇,下午没事情做就推荐我去法门寺。雾依然是很大,好在路不远,从宝鸡出发走高速也就100多公里。下午4点50到达法门寺,寺庙里面的旅游团已经走了,剩下我一个人可以从容一些。法门寺供奉着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唐朝历代皇帝都曾经从法门寺请回舍弃到皇宫中供奉。说实话,我对佛祖也曾经迷信过,曾经相信有求必应,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明白佛教不是我这等人能够理解的,以至于以为佛祖、观音只要诚心信仰,在危难时候就会得到眷顾。可是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是凡人只要诚心向佛就可以号令佛祖了吗?究竟谁是佛呢?
但是对于佛祖还是要尊敬的,说起来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发现也很神奇,唐朝修缮的木结构的真身塔倒塌了,明朝人们在唐朝塔的地基上修建了一座砖塔,经过地震等地质影响这座塔1981年在风雨中半边塔倒塌了。1987年在拆除半边塔的时候发现了塔基下面的地宫,从而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三枚骨影舍利,一枚灵骨佛指舍利。据说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枚佛指舍利。
参观了地宫和博物馆,我突然觉得有了一个问题,据说这三枚骨影舍利是为了防备盗墓所作的,而且地宫也是三重,而真的舍利在最后一重地宫的密龛中发现。可见唐朝时候为了防止有人偷盗佛指舍利,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奇怪的是在封存的第一重地宫中居然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详细记载了四枚舍利的特征和区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来海尔大师博学多才,应该能找到答案。
离开法门寺的时候,天色已经很黑了,看着暮色中的法门寺建筑,除了第一殿是明朝留下来的之外,其他的大殿都是1987年重修真身塔时候修建的。那建筑的形状据说是仿唐朝的,很像现在日本的建筑,而展出的唐代茶具和饮茶方式竟然和如今日本的茶道几乎一致。可见倭人当年从饮茶到居住都要来我堂堂中华偷师。
回到宝鸡的时候已经7点钟了,本来打算看看法门寺的法会,可是心里又惦念着小妖介绍的宝鸡擀面皮。在小摊上捧着大碗的面皮和岐山哨子面的时候,突然想起来2年前非典时候和63他们在网上精神会餐说各地的面食那个帖子,从刀削面到岐山哨子面再到宜宾燃面还有青海的干拌面和新疆的拉条子。那时候正是非典最危险的时候,可正是那个帖子让大家感觉到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不早了,希望明天没有雾,想去看看定军山。
图片如下:

在今年9月份才让sonia带着我第一次来西安,可是却对西安没有什么好印象。那次也是一个阴天,乱糟糟街巷,拥挤的大皮院,肮脏的街道,喧闹的大雁塔,这些都让我感觉很茫然。倒是阴雨霏霏中的小雁塔给了我一种幽静的感觉。在我看来西安古城四面高耸的城墙,就如同一座坟墓,总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而城墙内密密麻麻钢筋水泥的丛林却仿佛坟墓中祭奠的贡品。三秦文化深厚的底蕴我丝毫品位不出,就连驰名中外的老孙家羊肉泡馍也似乎比想象的寡淡很多。真不知道贾平凹、张艺谋这等大师是如何在这等环境中浸淫出来的?
喜来登的服务还算是不错,昨天得知我要开车去成都,一早就来电话通知西宝高速公路西安-武功因为大雾封闭了。反正我也不着急赶路,索性在电脑前浏览起来。一直到11点多才动身。上了西二环就接到安教练(甲壳mm)的电话,说实话,我这么多年最珍贵的就是这些朋友了。不过就是关心的有些不是时候,这一通电话让我错过了路口,差点就去了咸阳机场。不知道继续跟安教练聊下去是不是我就会去了甘肃?
雾还是很大,车速只好控制在120公里以内,大约1点钟的时候到了虢镇/太白。真丢人,进入收费站的时候,我问收费员妹妹:虎镇往太白的方向怎么走?那妹妹看了我一眼道:“莫有虎镇,呃们这儿是虢镇。”说的我脸一阵发烧,赶紧跟人家说对不起。那妹妹笑了一下说:“莫关系,你们北京人都不太认识这个字。”看来不是我一个人不认识这个字。
从虢镇到太白的路实在是太滥了,几乎都是未铺装路面,车速不超过60公里。检查gps发现还有一条310国道。于是掉头重新回到虢镇,上西宝高速,这次在渭河大桥边上停了下来才发现,原来虢镇竟然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陈仓,可是却不知道古战场在什么地方,只好拍摄了几张渭河大桥的照片算作纪念。
沿着高速公路进入宝鸡的时候,突然觉得很不一样的感觉,整洁干净的街道让人觉得很温馨,路上的人和车都不多。这是进入陕西以来给我感觉最好的一个城市。绝对胜过西安。进入加油站的时候才发现车已经脏的不成样子了,都是昨天路过山西时候沾上的煤灰。尽管看着阴沉沉的天气似乎要下雨,我还是决定去洗车,因为我不想让着肮脏的车污染这么干净整洁的城市。
一边洗车,一边给小妖打电话咨询一下是否可以走310国道,答案是否定的,最佳线路还是从虢镇-太白-勉县,因此还要返回虢镇。但是已经下午3点钟了,还要翻越秦岭,而且雾气仍旧很大。洗车的地方正好在渭河边上,我看着缓缓流动的渭河水,突然决定在宝鸡住上一夜。感谢小妖和她的朋友,宝鸡最好的酒店标准间价格竟然被他们剥削到130/夜。让我想起了《小兵张嘎》里面吃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
小妖不愧是地头蛇,下午没事情做就推荐我去法门寺。雾依然是很大,好在路不远,从宝鸡出发走高速也就100多公里。下午4点50到达法门寺,寺庙里面的旅游团已经走了,剩下我一个人可以从容一些。法门寺供奉着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唐朝历代皇帝都曾经从法门寺请回舍弃到皇宫中供奉。说实话,我对佛祖也曾经迷信过,曾经相信有求必应,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明白佛教不是我这等人能够理解的,以至于以为佛祖、观音只要诚心信仰,在危难时候就会得到眷顾。可是如果真的这样,那岂不是凡人只要诚心向佛就可以号令佛祖了吗?究竟谁是佛呢?
但是对于佛祖还是要尊敬的,说起来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发现也很神奇,唐朝修缮的木结构的真身塔倒塌了,明朝人们在唐朝塔的地基上修建了一座砖塔,经过地震等地质影响这座塔1981年在风雨中半边塔倒塌了。1987年在拆除半边塔的时候发现了塔基下面的地宫,从而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三枚骨影舍利,一枚灵骨佛指舍利。据说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枚佛指舍利。
参观了地宫和博物馆,我突然觉得有了一个问题,据说这三枚骨影舍利是为了防备盗墓所作的,而且地宫也是三重,而真的舍利在最后一重地宫的密龛中发现。可见唐朝时候为了防止有人偷盗佛指舍利,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奇怪的是在封存的第一重地宫中居然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详细记载了四枚舍利的特征和区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来海尔大师博学多才,应该能找到答案。
离开法门寺的时候,天色已经很黑了,看着暮色中的法门寺建筑,除了第一殿是明朝留下来的之外,其他的大殿都是1987年重修真身塔时候修建的。那建筑的形状据说是仿唐朝的,很像现在日本的建筑,而展出的唐代茶具和饮茶方式竟然和如今日本的茶道几乎一致。可见倭人当年从饮茶到居住都要来我堂堂中华偷师。
回到宝鸡的时候已经7点钟了,本来打算看看法门寺的法会,可是心里又惦念着小妖介绍的宝鸡擀面皮。在小摊上捧着大碗的面皮和岐山哨子面的时候,突然想起来2年前非典时候和63他们在网上精神会餐说各地的面食那个帖子,从刀削面到岐山哨子面再到宜宾燃面还有青海的干拌面和新疆的拉条子。那时候正是非典最危险的时候,可正是那个帖子让大家感觉到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不早了,希望明天没有雾,想去看看定军山。
图片如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