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Google购并Blogger.com掀开历史性一页

      博客文化 2004-8-13 23:21
作者:方兴东
发表时间:2003年02月17日
出处:新浪科技

  想一下,全球最好的机器搜索引擎Google(利用算法的海量搜索)和全球最好的个人知识过滤和搜索模式(体现个人专业过滤的博客模式),如果结合在一起,那将是什么情景?如今,这个设想终于在一则重大的消息下,成为了事实。

  博客步入主流在美国已经是事实,如今许多重大的消息都是来源于博客。那么有关博客世界的消息,当然不会首先来自博客之外。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5日晚上7:41,所有媒体包括当事者都还未正式发布任何新闻,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也是最著名的IT博客之一Dan Gillmor,在他的个人博客网站率先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公司Google购并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Blogger.com的母公司Pyra实验室,题目为:博客步入辉煌时代。



Dan Gillmor


  显然,这将是博客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既昭示着Google野心勃勃的大新闻战略又迈出新的一步,也标志博客商业化道路从此铺开。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Google被认为最深刻把握互联网应用精髓的公司,因此,Google和博客的融合将为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带来重大创新。这一事件在互联网历史上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最大的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在Google肯定能够敛聚数亿美元的IPO完成之前,其巨大的野心不得不暂时紧紧包裹起来。但是,Google肯定不会甘心于只作搜索引擎,进入互联网内容指日可待。但是,要超越AOL和雅虎,Google的内容战略必然要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本次购并已经开始显露出一点迹象。当然,"Google+Blogger"后诞生出来的新的"Bloogle"或"Gooblogs"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是一个谜语。两者结合,究竟能够爆发何等的威力?还需翘首以待。

  1998年1月17日,原始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报道了震惊世界的"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博客的力量。那么,2001年的9·11事件是博客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发源地。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网站都因为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甚至有人认为恐怖袭击也让互联网成为牺牲品。这时,博客网站脱颖而出,发布了无数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成为传统站点的消息来源。blogger.com上一时出现了上百个报道"9·11"的个人博客站点,发布了无数业余照片、录像和现场录音,远远快过和胜过专业记者的作品。而本次购并,正式掀开了博客商业化的序幕。

  博客有三大基本作用:a、网上个人自由表达;b、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c、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有人认为,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在此之前,博客已经深入主流社会,并频频引发重大影响。2002年,博客界最具震动的事件发生在年底。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Trent Lott)发表的一些言论,几乎被所有大型新闻媒体所忽略。但是,却被博客们注意、追逐和传播,使其突然成为全美新闻记者关注的目标,甚至最终导致其辞职,成为博客在新闻媒体方面又一次辉煌的战绩。《连线》杂志称,博客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记者的预警系统,提前提醒即将爆发的不引人注目的,但是突破性的新闻。

  2002年8月的《新闻周刊》称:"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每40秒钟,都有一名新的博客加盟进来。9月,《财富》杂志一年一度"最酷公司"评选,第一名就是Pyra公司,文章开头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比迅速兴起的"博客"──一种即时更新的在线日记更具有杀伤力了。"政府部门也没有落伍,美国犹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职员和18000其他政府雇员,都使用博客方式作为政府内部交流、沟通和知识管理的工具。

  不少人都将2002年成为"博客之年"。在CyberJournalist.net网站2002年十大网络新闻故事评选中,"博客步入主流(weblogging Goes Mainstream)名列榜首(在2001年的评选中博客的崛起名列第四)。著名的网络媒体《沙龙》(Salon)在盘点2002年商业和高科技领域时,总结乐年度9大最重要的新闻,其中"博客现象"排在第三。小标题为"博客世界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blogosphere),文章写道:"博客出现在我们中间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到2002年,博客已经开始成为一场运动,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互联网经济可能因为艰难岁月,而已经陨落。但是互联网作为一个组织,才刚刚开始舒展它的肌肉。"英国著名的The Guardian也将博客列为年度重大趋势。认为2002年博客的发展,代表着互联网上有价值的内容开始越来越有机地组织起来。

  《华盛顿邮报》在年底总结文章《博客走向主流》中,从新闻的角度也以"博客之年"(Year of the Blog)为标题作了分析。文章写道:"博客,或者称为新闻和观点的网络日志,是2002年的热门故事(the hot story of 2002),这一年,博客以非常重要的方式步入主流媒体的视野,博学者开始认同博客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从政治的流言蜚语到崇拜的乐队的胡言乱语,开始博客一切事物。"比如,MSNBC和《圣何塞水星报》的编辑开始博客,仅仅是主流媒体的两个例子UC Berkeley大学开始为学生开设博客课程。耶鲁大学法学院召开了题为"博客复仇"的研讨会。这是2002年学术机构召开的第三次重要的博客研讨会。9月17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举行博客研讨会,题目是"博客对公众媒体和社会的挑战",主持人是Salon主编Scott Rosenberg,与会者有Meg Hourihan(Blogger.com的创始人之一),Rebecca Blood(Weblog Handbook的作者)、Dan Gillmer(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等。这些都表明源自民间的博客力量已经正式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正成为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Pyra是最早开发博客软件的公司之一,"我激动得无以言表,"Pyra创始人Evan Williams表示说,"Pyra终于有了资源可以向我们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挺进了"。因为公司曾经几经生死。尽管用户火爆,但是由于缺乏收入,三个创始人中的两个已经被迫离开公司。有一段时间,公司就剩Williams一个人,办公室就是他自己的家。都如果不是Trellix公司相助,甚至都已经破产。Williams没有透露本次购并的细节,包括购并的价格(双方都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没有义务公开细节)。他只说协议是周四签订,周六向Dan Gillmor透露。



Evan Williams


  Pyra仅仅成立3年半,它开发的博客软件已经有110万注册用户,Williams估计其中有20万用户积极活跃地建设自己的博客网站。Williams也就常常被人称为"博客之父"(Blogfather)。用户们都寄居在Blogspot.com之下,类似于主机托管。一个只要具备申请邮件的互联网用户,可以在2分钟之内,就申请注册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博客网站。目前,绝大多数用户是免费的,需要高级服务的用户才收费,高级用户每年交费35美元。目前其他还有一些公司提供博客软件产品和服务,针对个人应用与企业博客应用。著名的有Blogger Pro、UserLand的Radio和Trellix的软件。

  Google就不用多介绍,这个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野心。购并Pyra并不是它第一次进军互联网内容领域,两年前购并新闻组服务公司Deja.com。最近,又推出Google News,利用机器,每天从4000多家新闻站点中精选最热门的新闻。购并Pyra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评论和发表内容的协同应用服务。

  Williams和他的同事自然成为Google的员工,其博客托管服务Blog*Spot,也并入Google的服务器中,可以更可靠和强大。

  2003年新年伊始,博客世界就开始了不平静的历程。1月2日,博客领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AOL宣布将正式挺进"博客",为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免费提供博客工具软件,当时估计2月份将正式推出。2月5日,著名门户Terra Lycos捷足先登,宣布为它的订户提供博客出版服务,不另加收费。公司宣称这是第一个为大众提供博客服务的门户。其推出的软件Tripod博客创建工具,允许Tripod的数百万成员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发表其思想、主意和照片的工作。该工具整合了新的博客创建功能和主页设计工具,以巩固它在个人发行技术领域内的领导地位。仅仅几天前,Dave Winner,最著名的资深博客之一,不久前刚刚被哈佛大学博克曼中心聘为研究专家,结果短短几周之内,就将博客全面引进哈佛,在全校范围开通博客站点,目前正处于个人用户申请阶段。他还召集各方名家,进行研讨,大有在哈佛全面引燃博客之火,并使哈佛成为博客发展的新的桥头堡和大本营。业界预测,一向对新技术采取"拿来主义"的微软,早就开始关注如火如荼的"博客"浪潮。这个垄断者再度展开吸功大法,将博客功能纳入其软件之中已经指日可待。

  当然,也有博客担心,Google对博客领域的"入侵"可能会因此改变博客纯粹的民间特性,如同这些年商业化大潮改变自由软件一样。到底是"绝配",还是"冤家"?博客领域开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同炸了锅一样。最热闹的IT技术新闻博客网站Slashdot不一会功夫,就在这条新闻下有了数百条留言和评论。欢呼和质疑并存。而此时,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还静静沉浸在周末的氛围中,安详地不作出任何声响。

  在国内,著名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在《2002中国网络媒体回顾》中,总结了200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五个新特点,其中第五就是博客现象。他认为"博客"现象显露,代表互联网不仅对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群体和个体也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2002年8月,"博客中国(Blogchina)"率先将博客理念推向主流媒体,并迅速获得大家的认同,全国博客实践者迅速达到数千人之多。除了"博客中国"外,国内的优秀博客网站还有"中文Blog心得集"和"数字部落"等。

  2002年12月,由千龙研究院和博客中国联合举办的"首届博客现象研讨会"十分成功,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等都派出人员参加,显示了主流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千龙新闻网的博客申请服务也即将开通。当然,2002年,在中国仅仅是博客的启蒙之年。随着美国博客发展迈向新的阶段,中国博客的快速发展也应该在2003年开始启动。

  附录:什么叫博客(Blogger)?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中文名称"博客"原意是写Blog的人(Blogger)。但是在多数场合也可以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博客(Blog,同义词有web log,weblog),台湾命名为"网络日志"(简称网志)。博客概念三要素为: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市场术语》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 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o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

  想了解更多与博客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请查看"博客中国"网站的"博客文化"栏目:www.blogchina.com/new/culture/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