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电话回家,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的姥爷(外公)已经在前几日去世了。我的心中感到很沉重,以后我回家再也见不到他了,我的 Blog 里少有生活中的事情,但是这次我却很想把我的感觉写出来,在我的启蒙教育中,我的姥爷应该算我最早的启蒙老师了。
关于对联
姥爷是村里少有的读过私塾的秀才,而且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学问大概是村里最好的,据说在县里编县志写到临蔡乡一节,都特地找他验证资料。我小的时候,村里都很穷,过春节贴春联都很少去买,都是买便宜的红纸,裁开后自己写。由于我姥爷写得一手毛笔字,而且出口成对,所以周围亲戚家的春联都由他来包办。而贴春联则是我们小一辈的事情,我们平辈的几兄弟在姥爷写好春联后,拿着春联浩浩荡荡挨家去贴,当时我的任务主要是分清上下联,因为我小时候背的古诗特别多,所以对平仄分得很清楚,在几次的分辨下来没出差错后,父母就放心地把这个工作交给我,而我自己也感觉特别好,感觉仿佛自己也是个有学问的人,所以每次贴完,我都要多读几便,看明白每个春联的意思。
或许小的时候得到过锻炼,自己年少时候也很喜欢对对联,我特别喜欢那种信手拈来的对联,例如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需梅(媒)。现在还记得两副我对的比较得意的对联,一个是曾经在国内报纸上征下联的一个回文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最后好象是“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获得最佳答案,而这个当时我也对出了,是“河南黄花菜花黄南河”,因为我是河南人,我家乡的特产是黄花菜。还有一次是我和老婆一起吃饭,恰好有个藕片的菜,我老婆说考考我,有一副和藕有关的对联是:“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说不是你善于对对联吗,这个对对看,我想了一会儿,就对出了下联“万缕昭君丝”,虽然老婆是中文系的高才生,也夸我对的好,意境远远超过原对,因为丝又和思谐音,能让人想到昭君出塞。当然,现在每日都想运营发展,战略规划,这些生活趣味都留在回忆中了。
关于古诗
或许因为时间久远,回想起来自己小的时候好象很出色,大概把一些糗事给忘了吧。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古诗,本来我上学就早,6岁上小学,大概3、4岁就开始背古诗了,虽然不太懂里面的含义,但是感觉背起来朗朗上口,比平时说话有意思,所以经常会找简单的古诗背,我上学前一直住在姥爷家,这个启蒙任务就由他来完成了,虽然教给我的都是窗前明月光,汗滴禾下土一些最简单的,但是仍然让我乐此不疲,大概在我上学之后,就让我开始背三字经,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仿佛回到古代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后来才知道窦燕山不是打仗的。三字经其实是本很不错的儿童读本,不过后面关于历史的太难记,砍掉后应该还是不错的。
不仅背诵古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好象是有次上学刚好碰上大雾,然后下课后出了太阳,我就有感而发,居然还真写了出来。由于白话太多,经过我姥爷修改润色一下,现在看来还挺有意思:
白雾似云烟,
薄暮遮眼帘;(原句好象是近处看不见之类的)
红日滚滚出,
景色更可观。(原句是更好看)
关于奖状
上小学后,我搬到学校和老妈一起住,老妈也是教师,虽然她是教高中的,我还是很听我们小学老师的话,而不觉得她教得好,一直到五年级我做出一道老师做不出的数学题后,老师等于神圣的印象才得以打破。由于是乡里的小学,大部分学生除了上课,还要回家干农活,而且他们父母基本上都不识字,而我家的条件相对好得多,除了不干农活外,还有课外书看,所以我小学的成绩一向很好。那个时候很流行发奖状,每年我和弟弟带给姥爷的新年礼物就是奖状,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到我们的奖状,而且经常会问一些得奖的细节,这给小时的我们很大的鼓舞。姥爷家的客厅里除了一幅中堂外,贴的都是奖状,最早是我老爸的最多(可以知道后来的经济大潮下,我老爸是个忠厚老实而不会赚钱的人),等到我上大概3年级的时候,由于课程和竞赛增多,我的奖状就成了最多的了。
最遗憾的是我四年级的寒假,那一年我得到有史以来最多的奖状,除了学校的考试外,我们那开始流行全乡小学的语文数学竞赛,和别人不同的是,一般他们只能语文或数学单科得奖,而我则是两门都得奖,而且经常是前三名里面。那一年我和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奖状从家里去我姥爷家,我想这下可以把所有的墙都糊满了,该是多有成就的一件事呀。可惜后来到家发现,里面的一筒给甩掉了,最后拿回去只剩下最外面的两张,后来回去找也没有发现。虽然后来爸妈都证明我得了好多奖状,但是我心里依旧很别扭,本来可以好好让他高兴一下,而且也会大大夸我一番的,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个时候挺好笑的,仿佛每次我回去见他就是为了让他看奖状。
关于杭州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小学二年级,刚好爸爸有次出差时间比较长,经过老妈的提议,我就和姥爷就去杭州旅游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老妈也是个挺了不起的人,她既和世俗的观念很相符,又经常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而且现在看起来这些决定都很正确,包括后来在我上初中时她调到县城工作,带我和弟弟到县城读书,她虽然生长在一个错误的时代,但是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当时我自己都担心要耽误学习,她说机会难得,耽误两个周的课回来补补就行了,事实上我回来后马上就碰到期中考试,照样是第一名。
这次旅游是我姥爷经常津津乐道的,例如我在上海因为天气热,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走路,非要另外一个叔叔背着我,特别喜欢吃上海的冰砖,一个可以吃很长时间,还有回来后不愿意吃我妈做的鱼,非要她烧西湖醋鱼。但是这些事情都没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我记忆里的有三件事情。
一个是在上海我们住旅馆,是住地下室,我出来上厕所后,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因为每个房子都一样,不知道哪个是我们地下室的入口。我当时转遍了整个小区,但是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我头脑里的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走出大门,只要不走出大门,我就没有危险,后来实在找不到,我就坐在一个楼前面哭起来,一个好心的服务员把我带回了宿舍,奇怪的是当时我听不懂普通话,真不知道她怎么能带我回去的。
另外一个是在灵隐的溪水旁拍照片,一个来旅游的日本人在旁边把我也给拍了进去,然后他和我叽里呱啦地说话,看我们实在听不懂,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中日友好纪念章,那枚纪念章非常精致,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最精致的纪念章,那个时候我对国外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就是他们的东西比我们的好。
最后一个好象他们都不记得的,我看课外书知道飞来峰里有个三生石,据说躺上后可以得到自己前生或来世的提示,让他们帮我找三生石,他们都说不知道,后来我看到一个大石头,上面可以躺一个人,认定这就是三生石,还爬到上面躺了一下,当然,没有得到任何提示。后来我和老婆聊天时会说起来,会不会在我躺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的她刚好从石边路过呢?这样那个三生石就造就了这么一番姻缘。后来我和老婆去飞来峰,再找那个我躺过的石头,好象没有找到,但是碰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大石头,我们在下面放了一圆钱,说看我们是否以后若干年能再找到,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石头的摸样倒很象真正的三生石。
三生石的原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关于节约
老一辈是节约惯了,他们省吃俭用,给晚辈最好的条件从不心疼,但是他们不喜欢我们浪费。这个最好的表现是在吃饭上,小时候我背诵的第一首诗是《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吃饭,如果我碗里有剩的东西,他都会教育我,你小时背的诗不是说粒粒皆辛苦嘛,怎么反而不如小时候了。他每次教育我都是拿一些古训来,而且从来不生气,都是很和蔼的和我讲道理。后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否吃饱,只要碗里还有,我一定会把它吃光。以至于现在每次我回家,我老妈为了想让我多吃点饭,都是挑最大的碗给我装得满满的,她说就知道我不会剩饭的。现在看起来,这个也算我的怪癖之一吧。
关于气功
真正和姥爷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是在学前,后来和他的接触是逐渐减少,但是每次回家,我的感觉就是要回姥爷家,感觉我的根好象是在那里。即使在县城生活后,他们也经常牵挂我,我考上大学后,听我妈说起,我姥(外婆)在我上高三的时候,每逢初一十五都步行到县城的太昊陵(伏羲的坟墓)替我烧香,或许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在高中成绩一般的我,高考中出色发挥,虽然差一分未能进上海交大,但是却阴差阳错来到杭州。
在我和老婆结婚后,回家看他,我老婆说在我老家的老人中,就是和他说话还能沟通,感觉他很有文化。他说起来自己的晚年生活,说最近自己在练气功,而且已经有成绩了,说他发功替我七姥爷治病,效果比医生还好。当然我和老婆知道这是他老小孩的表现,人家恐怕是辜负他的好心,随口说说,他就当真了。作为一个老人,能够回到儿童心态,可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吧。
所有的一切只能回忆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被琐事拖累,暑假的时候应该再回家一趟,虽然最近两年我好象忽然懂事了一些,连续两个春节都回家,但是我还是没有料到他这么快就离开我们。我妈说他最近一直在我家里住,平时看上去都很正常,就是有天早上起床,感觉到头晕,然后晕倒,等120到的时候,已经抢救不了了。对于一个清高矍铄的老人,自然死亡或许是上天能给他的最好结果。我的姥爷叫常树俊,享年89岁。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