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

      新概念及其应用 2005-11-24 21:52
教育报记者 徐启建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并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11月份,中国博客大会在上海的召开以及前后由新浪、搜狐和博客中国组织的博客大赛,几乎让所有的网民都激动了起来,一时间“今天你‘博’了没有?”之类的口号风靡天下。但与这些骚动和热潮无关,一个务实的博客群体正在不为人注意地悄悄涌现,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里痛苦、兴奋、孤独、无奈,展示着百般情绪时,他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的却是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这个群体的名字叫——教师博客。

  写进政府文件的“博客建设”

  今年6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淄博人民会堂三楼会议厅召开,到会的有淄博市各区县教育局及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领导、教师等300余人。会上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件竟是《关于推进淄博教育博客建设的意见》。

  在这份征求意见的文件中,淄博市的教育博客建设目标被明确提出:“依托淄博教育网,以高中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并辐射学前教育;区县依托各自的教研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以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支持学校管理为主题的博客网站。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把教育博客建成全市教育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引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论坛。”

  文件中不光有思路和目标,还有明确的通报表彰机制:“对于博客创建情况要及时总结、通报,形成建立博客数通报、访问量通报、日志数通报的机制,并与各区县、各学校的办学综合考核挂钩。博客资源是全市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评审委员会定期评选精品博客资源,纳入资源表彰奖励范畴,定期评选各学段优秀学科博客。”

  显然,这是一份完整的、深思熟虑的教育部门工作文件。这份文件出台之前,淄博市教育局专门派团考察了浙江海盐教师博客建设。

  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海盐教师博客”从今年2月启动至11月,已经注册1365个博客,发表日志7358,回复9174。海盐在职中小学专任教师2700名左右,已经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还吸引了一些来自北京、上海的教育系统的博客。在县教研室的积极倡导下,其中,只县里的天宁小学,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了个人博客,逐渐形成了一个优秀教师博客群,涌现出了像《阿汤的味道》、《雨中漫步》、《爱书女子》、《清风几许》、《依山傍水》、《紫烟若水》、《杨柳依依》、《回首往事》等等一大批较优秀的教师博客。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年会上,“海盐教师博客”荣获主题网站类浙江一等奖。

  本来还在众多的领域里吵吵嚷嚷并未走上台面的的新技术和新生事物,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师博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一个教师被博客改变的生活

  淄博高新区南石小学的曹永老师是被别人“拉”进博客世界的。他先后在blogcn、yourblog和淄博网络教研上申请建立了blog——“正在发生的历史”。取“发生在今天的事情,过去之后就会成为‘历史’,记录下现在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就是记录下自己人生的历程”之意。刚开始时,他所写的内容还不是以教学和工作为主,后来逐渐用来记录在学习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没想到“通过它,自己接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领域的老师、专家、教授”。

  除此,他的整个教育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自己的学习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blog,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在我的blog上就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而它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自己勤于思考。”

  博客不只是使曹永养成了思考和反思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从接触博客以来,他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线的教师、有高校的教师、教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使自己深受感染,激发了自己学习的渴望。另外,当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当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时就赶紧去捕捉住它,并随时记录下来。这当然就渐渐养成了一种好学深思的态度。

  其次是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四年级的语文课,三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每周共六节),另外还有学校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总务处的日常工作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了很重要的问题,而博客使他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别人的经验,无疑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被博客改变的生活”,曹永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由此改变的工作习惯。他归纳为三条:

  “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写博客带来的一大转变,就是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的时候,总要想一想出现过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明白了什么,然后再到自己的博客上去细说一番。”

  “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写文章都讲究要有条理,由此想到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那就要对各项工作合理安排。平时来的任务随时做好记录,有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需要调查什么,了解什么人等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自己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进行考虑,以使自己的工作条理清晰,使自己头脑清醒。”

  “养成积累的习惯。自己参加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但却发现除了一个个早已逝去的日子,其实自己是两手空空的。能向过去的八年索要些什么呢?它又能给予我什么呢?回答是否定的。每天我们的工作中都会发生一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自己产生了什么想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对自己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博客就为你存储这些财富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享受着“幸福博客生活”,曹永很是陶醉:“它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为你承担着你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你的探索、疑惑、所思、所得。”

  博客的“教育之路”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还是在那个淄博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描述的:

  “对教师个体来说,基于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而对学生来说,博客用于对于教学的反馈、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收集整理等,支持学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档案。”

  一位网名叫网悠的教师则特别看重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颜景林老师认为,博客除了能帮住教师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反思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它特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

  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

  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有人说,教师博客的出现就像一个“救星”,它使我们的许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像一直因为缺少互动而推行艰难缓慢的“教育叙事研究”,又比如我们一直倡导但深受人力、财力所限的“跨地域大范围交流合作”。这样的局面让我们“始料未及”,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博客的利用也许刚刚开了一个小头,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帮教师成长有多深?能改变教育教学面貌有多大?我们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期待。

相关链接

  什么是博客?

  WE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贴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2年才开始流行,而教育系统真正开始流行是2004年,2005年是发展壮大的一年。

  博客有何特点?

  如果拿Blog跟个人网站、BBS论坛等相比,共同特点是提供了人们表达和展示的平台。

  不过和个人网站不同,Blog显然没有技术的门槛,就像无需自己造纸也有纸用,Blogger无需掌握建站的各种知识,就能拥有自己的Blog网站。当然现在也有许多傻瓜式的网站模板供个人建站,但二者的内容及组织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Blog强调了微内容在时间上的积累和延续,而前者更多的是以类别的方式,对正规的内容或文本进行组织。

  至于和BBS比较,更不一样了,BBS算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比如酒吧、广场等,而Blog则是私人的小书房、小花园,在自己的地盘上,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规约、没有各种等级制度来限制你。再说,和BBS中到处散落的文本相比,Blogger的内容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展示自己。

  什么叫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摘自方兴东、王俊秀博客论1.0版)

 转载于: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4日第5版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