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照片....

      我的游记 2006-7-21 16:1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说的无非是黄山风景秀丽,五岳都无法与其匹敌,我虽未曾得见五岳之雄姿,但黄山归来之后,不想再看五岳确是不争的事实黄山矗立于安徽省的南部,地临荆蘘,俯瞰天下。山势峥嵘,其势难夺。黄山的迎客松最享盛名。它耸立放玉屏楼东,文殊洞顶上,它体态魁梧,伸出一技长长的桠,低垂在文殊洞口,酷似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客人。黄山松,是与怪石、云海、温泉并列的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有"无峰非石,无石不松"之称。

图片如下:

景区的接待站:
在黄山,学生证还是管用的,可以帮你节省100元的费用。我的学生证尽管上面标明失效期为2004年6月,但售票员和门卫还是放我进了门(偷笑)。

图片如下:

"天都峰最高最险处为青龙脊,一如华山之苍龙岭,脊势如刀背,宽仅一尺,长逾二寻,崖岸险绝,壁裂千仞。"这就是有名的"鲫鱼背"。黄山有"人间仙境"之称。但要登上伟、奇、幻、险的"仙境"谈何容易,攀登者先要登上"自石壁外无路,自岩窦外无宫"的天梯。人类不会效法仙人腾云驾雾,只好自造天梯,明代地理学家曾写道: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这是古法凿路。但"鲫鱼背"则是黄山最险处,是三十年代才凿通的。天都峰是黄山最险峻的主峰,过去便有"何年白日骑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之诗句。而鲫鱼背又是天都峰上险中之险。在顶峰的中部突兀一块约五丈长的巨石,"两厢直削,下临无底",恰似一条露出水面的"鲫鱼背"。一九三七年,一百多名石工分段开凿天都峰梯道,石工吴裕刚正好分配了"天险"鲫鱼背。吴裕刚等石匠土法上马,在陡峭的石壁上打进一根根钢钎,踩
在钢钎一步步往上登,每登上一步,便把身体紧贴着石壁,靠两只手腕用锤在石壁凿出一个蹬级。当他们几经艰辛,把无法驻足的"背脊"凿出两尺宽的路,前面却出现了一道两米宽的大豁口,垂直地把"鲫鱼"切成两段,也切断了通往天都峰绝顶的唯一路线。同吴裕刚一起凿路的石匠杨后印,曾练有跳梁翻墙的本领,决定跳过豁口,然后搭起木桥。杨后印奋不顾身纵身一跃,终放跳过豁口,从而打通了"天上都会"。

图片如下:

连心锁,上面有我和她的名字

图片如下:

黄山从东海到西海,触目可见层峰叠蟑,怪石嵯峨林立。黄山现在的风景游览区,面积达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山势以天平矼为界:矼南为前山,矼北为后山。前山雄伟,南侧以陡峭的斜坡直插逍遥谷底:后山秀丽,北侧悬崖千丈,直落太平县低丘盆地,巍峨峭拔。在波澜壮阔的峰海里,巧石崛起其间,姿态撩人。这些巧石如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千姿百态,有似人的、似禽的、似兽的、似物的,甚至似神仙的,逼真逗趣。 虽是周一但游客也是很多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黄山的四绝之中,怪石是一大绝!

图片如下:

黄山的巧石多如天上的星星,如"猪八戒吃西瓜"、"老僧入定"、"仙人晒靴"、"猴子捧松"……不胜枚举活灵活现。我们只能惊叹于大自然这巧匠!

图片如下:

自暴一张.....

图片如下: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