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宣化没走多远的路程就上了宣大高速公路,宣大高速修于哪一年我已没记得了.但我只是知道这条高速修好后,我就在没有走过原来的旧路.旧路是什么模样的,在我的记忆里已淡化了,淡化了哪些路边的村庄,那些贫瘠的土地.以曾经有过的陌生记忆.
2005年2月6日我送诗友回老家,早上9点多出宣化,在宣大高速的收费还让人家高速的警察们罚了一百元钱,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其实我以前总走这条路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管你系不系安全带的事情.今天就有人管了,管就管吧,无非是过年没钱了找个借口而已.
去往诗友老家的道路很难走的,我从没有走过,以前大约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去过王河湾哪时的王河湾的道路很不好走,现在呢?已铺成柏油路了,而二边的红土塬还是没有变,也没有什么树,留在记忆里的哪一块蛤蟆石还在哪里,只是风吹雨淋的长了很多的苔藓.冬天的日子看上去黑乎乎的.临近王河湾我看到了大秦铁路线穿过这个偏乡僻野,也许在从前很多人是没有见过火车的,我到王河湾的时候正逢上赶集,集镇上很热闹的,过年的氛围很浓厚,卖肉的,卖年货的将本来不太宽的马路堵塞的很严实.王河湾是乡政府所在地,自然在过年的时候呈现出一种新年的气象来,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这里赶集,自然也是这块土地的文化政治中心了.过了王河湾就是李家湾村,仅从村景看这个地方是很贫困的,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公路到这里自然也就没有了,只剩下沙石路面的道路.出李家湾村子,我们沿桑干河行走,车子颠簸的很厉害,桑干河水在这里很清,虽说是冬天河面上也没有结冰,水很急的,桑干河的南岸是公路,北岸是高山,大秦线就从这群山中穿过,沿岸的村庄像一些零散的星星,错落无致.听诗友说,他小的时候还来这条河里捉过鱼呢.南岸的山很高,路这在山崖壁下很是险峻,走在这样的路上真担心会有石头滑坡而下,哪时候真的可是死路一条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只在我的脑子闪了一下…….
没走多远我们就走入山里了,这里的道路根本就不是道路,坑洼不平,而且是在两山的加缝中,抬头看天是一线天,低头看山底望不到底,路只有一辆东风车宽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才看到一个村子,天岚说这个村子就叫傅家堡,是山里最大的村子,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样子.
到了诗友的家里已是下午一点多了,他的家叫南洼村,只有五户人家的小村,座落在山坡上,村子里的房子也是破旧的.路在这里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羊肠小道,真的是羊肠小道一点都不能没有形容错的,村子里的人吃水还是靠毛驴去驮的,至于到什么地方,我也不清楚只是听朋友说这边的泉水很多的,山高但是没有树,光秃秃的.
四点多天上飘起了小雪,因道路不好走,我们告辞了朋友.他说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把朋友带到家里.
雪越下越大,天地苍茫,而哪个村庄早已被我们甩在了身后,若干年后,我想这个村子如果能够出名的话,大概是要借我诗友的名字了……我想过不了几年这村子会消失掉的…….
补记:南洼村:明代建村,人口最多时54人,16户人家.村址坐落于南山洼处,因此而得名.
王河湾:228户,726人,乡政府所在地.明以前建村,原名河南庄.清初,因王姓人口居多,村址坐落在河湾处,改为现名.
2005年2月6日我送诗友回老家,早上9点多出宣化,在宣大高速的收费还让人家高速的警察们罚了一百元钱,说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其实我以前总走这条路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管你系不系安全带的事情.今天就有人管了,管就管吧,无非是过年没钱了找个借口而已.
去往诗友老家的道路很难走的,我从没有走过,以前大约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去过王河湾哪时的王河湾的道路很不好走,现在呢?已铺成柏油路了,而二边的红土塬还是没有变,也没有什么树,留在记忆里的哪一块蛤蟆石还在哪里,只是风吹雨淋的长了很多的苔藓.冬天的日子看上去黑乎乎的.临近王河湾我看到了大秦铁路线穿过这个偏乡僻野,也许在从前很多人是没有见过火车的,我到王河湾的时候正逢上赶集,集镇上很热闹的,过年的氛围很浓厚,卖肉的,卖年货的将本来不太宽的马路堵塞的很严实.王河湾是乡政府所在地,自然在过年的时候呈现出一种新年的气象来,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这里赶集,自然也是这块土地的文化政治中心了.过了王河湾就是李家湾村,仅从村景看这个地方是很贫困的,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公路到这里自然也就没有了,只剩下沙石路面的道路.出李家湾村子,我们沿桑干河行走,车子颠簸的很厉害,桑干河水在这里很清,虽说是冬天河面上也没有结冰,水很急的,桑干河的南岸是公路,北岸是高山,大秦线就从这群山中穿过,沿岸的村庄像一些零散的星星,错落无致.听诗友说,他小的时候还来这条河里捉过鱼呢.南岸的山很高,路这在山崖壁下很是险峻,走在这样的路上真担心会有石头滑坡而下,哪时候真的可是死路一条了,不过这样的想法只在我的脑子闪了一下…….
没走多远我们就走入山里了,这里的道路根本就不是道路,坑洼不平,而且是在两山的加缝中,抬头看天是一线天,低头看山底望不到底,路只有一辆东风车宽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才看到一个村子,天岚说这个村子就叫傅家堡,是山里最大的村子,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样子.
到了诗友的家里已是下午一点多了,他的家叫南洼村,只有五户人家的小村,座落在山坡上,村子里的房子也是破旧的.路在这里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羊肠小道,真的是羊肠小道一点都不能没有形容错的,村子里的人吃水还是靠毛驴去驮的,至于到什么地方,我也不清楚只是听朋友说这边的泉水很多的,山高但是没有树,光秃秃的.
四点多天上飘起了小雪,因道路不好走,我们告辞了朋友.他说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把朋友带到家里.
雪越下越大,天地苍茫,而哪个村庄早已被我们甩在了身后,若干年后,我想这个村子如果能够出名的话,大概是要借我诗友的名字了……我想过不了几年这村子会消失掉的…….
补记:南洼村:明代建村,人口最多时54人,16户人家.村址坐落于南山洼处,因此而得名.
王河湾:228户,726人,乡政府所在地.明以前建村,原名河南庄.清初,因王姓人口居多,村址坐落在河湾处,改为现名.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