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羊山

      行走天下 2005-12-28 10:14
出宣化过洋河大桥沿新修的公路走上十几公里就到黄羊山了。

在宣化居住这些年来,到黄羊山也是有数的几次。黄羊山对于宣化以外的人来说是陌生的它不像北京的香山、青海的昆仑、黑龙江的兴安岭、四川的蛾嵋山那样有名气,但它在本土宣化确实是如雷贯耳的一座名山,洋河二岸居住的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就连它的名字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俗语里。在当地常听人说:“三天见不到黄羊山,就要哭的说法。”粗看这句话似乎是在褒贬本地人没有出息离不开家的,细想也并不是那么回事。宣化矿产资源丰富,洋河二岸土地肥沃,所产五谷足以丰衣足食。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在家就能解决的温饱了还外出打什么工,经什么商?三天不见黄羊山是在说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黄羊山并不高耸,海拨高度也不过1800米。但它像座屏障突兀的被上天放在了那里。小时候站在宣化城北的山上,放目远眺可以清晰的看到黄羊山,看到黄羊山脚下那一片金子般的沙滩。人们的记忆是相通的,说起黄羊山人们总会想起那一片沙滩。听老人们说山是由海所生,自然那一片沙滩就是想当年的海滩了,也许那上边还有许多未经变化成石的贝壳之类的海洋生物。当有一天真的走到那里时才知道小时候的那些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山故然由海所生,但那片沙滩是由北方的风吹到那里常年累月集攒起来的,至少也得在几百年的历史以上。是黄羊山抵挡住了这些沙子,才在那里形成若大的沙滩。

沿公路前行,村庄越来越少,山也就越来越清晰,岭也越来越高。过了那条沙河就是登山之路了。当年黄羊山还设有军事管理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阻止前苏联的突然袭击在山上修有雷达站。行至山腰还可以看到那些遗弃的营房废墟,也许这也算是当年历史的一段见证,走不远就是一所变电站,现在也没人看管了房子早已补拆。人去房空至于当年在此居住或是工作过的人,他们还在脑子里留有当年的记忆,或许也有的人早已带着那段历史离开了人世。留下来的只是些道听途说子乌虚有的事情了。

已是初秋的天气,爬了一阵子山浑身也是汗水淋漓的。过了当年那所变电站,翻过一座山头,大家就一屁股坐在了一块干净的山石上。山风吹来顿感清爽,极目远眺,山下的村子像散落的翡翠玛瑙,点点滴滴的。静下心来仿佛能听到村子里的鸡鸣狗叫。远外的高速公路像结了冰的河道般明亮,那些行驶的车辆大的像市面上出售的小乌龟,小的像眼前的七星瓢虫,只是它们行驶的速度远比这些动物和昆虫快的多……

我们终究没有爬上山顶,只是在更高的在方停了下来,本来想看一看山的阴阳二面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同行的几个朋友一个劲喊累啊累的,他们喊累我的腿也酸了起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心情在往上攀登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倘若和几个爱爬山的人结伴,肯定能到山顶的。听说翻过山就是涿鹿县了,那边属于山的阳面还有大片的森林,我们只能从侧面看到一点森林的边缘迹象,至于森林里到底怎么样只能用心去想,留有一份遗憾也算是一种美,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也不在刻意的去追求完美了。秋天的黄羊山灌木茂盛,远望那些山岭或红或黄或紫或绿层次十分的分明。黄的像金,红的如血,绿如翡翠,紫如朝霞,那些在秋天里盛开的山花浪漫无比点缀着黄羊山的秋景,每个季节都有花儿开放,有如人生……

秋风吹来,我坐在山石上看山真的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我不想把山比喻或是像征什么,山就是山他呈现给我的就是一种自然,没有一点的娇情造做,那浑然天成的形状人为的去附与它其它的含义那也是对山的一种伤害,用自然的眼睛看自然形成的山体,自然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偶尔有山鸟飞过,带着一两声鸣叫,之后就是更加深厚的宁静。静的无声,静的如同游丝,静的能让你接近恐惧……我不知道是我在看黄羊山还是黄羊在看我。我不知道这座山为什么叫黄羊山,难道真的有个叫黄伯当的人在此修道成仙,还是当年这里曾有过成群结队的黄羊,还是这座山就像黄羊?置身于山内我一点也看不清山的的形状,只能看到山下景致,开阔一下久居于市井之内被人世所蒙昧的心野……

下山时天已近黄昏,在往回走的路上惊飞了一群半翅,不知是谁情不自禁的啊了一声,我的头发也竖起来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看着那群飞远的半翅我们只是笑了一笑,骂了几句这些惊着我们的半翅就又说起其它的事情。那群半翅不知道落到那里了,黄羊山又恢复了那种持久的宁静。走到山脚下,回望黄羊山,看到那些山岭真的有如一匹匹巨兽的脊背,错纵交叉起伏延绵。静至极限黄羊山仿佛动了起来,它们或呈跳跃或呈伏下的姿势像是永远都在奔跑,不知疲倦浩浩荡荡,呈现出黄羊山巨大的生命内驱力。那些生长的野生植被就是这些巨兽的皮毛,他就以这种恒久不变的姿势造就了这座山的魅力造就了黄羊山的永恒!

夕阳西下,柔和的光线轻轻的掠过黄羊山,在它的皮毛上呈现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它是那般温和与沉静。山与光融为一体呈现给我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力量就是一种纯朴,就是一种粗旷,就是一种恒静,就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之美……

















忘 忧 草

作者:温 国

记得第一次到黄羊山的时候,在变电站值班的卜师傅为我们几个年轻人炒了一道菜,就是黄花炒鸡蛋。黄花是卜师傅利用闲暇的时间从山里采来的。吃起来味道挺好,有股山野的味道。按卜师傅说比人工种植的营养要丰富的多了。也是因为一份好奇问起卜师傅采黄花的过程,他一一的告诉了我,说每年的七月翻过这道山梁就会看到大片大片的黄花,黄花开的花金黄金黄的,还有红的,采黄花就摘那些没有开花的,摘下来后烧一锅水水开了把黄花放到笼上去蒸,蒸熟了在拿到太阳地上去晒,晒干了就收起来等到冬天吃。山里的人没有什么稀罕的吃的大部分人家是拿着当招待客人的好菜。

那时正是谈恋爱的年纪,回到宣化就把这事情与当时的女朋友小宽说了。她一听要与我去爬黄羊山还能采黄花,十分的开心,她的脸上溢出来的笑容是那样的可爱,真的像盛开的花朵。我说那要等到七月份才行的,她似乎有些急不可奈的说,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啊,其实当时都是六月份了。不过也好,正好小青放假回来,到时我们一起去,也让她开开心玩一玩。小青是她的妹妹在南方上大学。

七月很快就到了,她的妹妹也从南方放假回来了。七月底的一个休息日,天刚蒙蒙亮我就起来了,开着车到了她家的楼下。她和她的妹妹早就等在了那里,她笑着冲我打着招呼说:“我还以为你起不来呢,没想到今天还挺守时。”她的妹妹只是冲我笑了笑,我们就出发了。路上与小宽的话不多到是与她的妹妹说的多,那时的大学生不像现在这样多,总是想问一问她们在学校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是出自于年轻时的一种好奇心吧。

车行走在沙石路面上,路上不算太颠簸,只听到车轮压着沙石子沙沙作响。 太阳还没有爬上山顶我们就到了黄羊山脚下,我们停好车,我对小宽说看到那个变电站了吗?那里的人我认识的。她只是笑了笑了别打忧人家了,我们自己去吧。沿着山道我们有说有笑的就上了山,大约在十点左右我们才找到那些黄花,黄花正是开放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渗透着一种奇香,深深的吸口气都会觉得精神倍爽。我也当起了师傅,告诉她们不要采那些开过花的,只摘那些没有开花的才可以。她的妹妹对我说:“我在南方见过这种花,这花也叫忘忧草,萱草。”我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她,我真的不知道这些的。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就问到,你知道为什么它叫萱草吗?我摇了摇头,她对我说:在古代男儿离家远行时,就会在母亲居住的屋前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因为照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忘掉忧伤。后来在唐朝李世民的时候萱草就被命名为母亲花了。当年李世民南征北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终日郁郁寡欢,忧思成疾。大夫就用萱草煎汤给她喝,並在她住的北堂种植萱草,它油亮鲜绿的叶子,象征了李世民的健康。萱草花开时就是她儿子回来的日子。因此,后人尊称母亲为“萱堂”,萱草亦得“忘忧草”。萱草呢也就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了。

我对眼前的这位妹妹油生一种敬意,心里也暗暗的佩服这位学中文的大学生。她冲我笑了笑说,听我姐说你喜欢文学所以才和你说这些的,我给你背首诗吧: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这是孟郊的,还有这首: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这是苏轼的。她还想和我说什么,这时她的姐姐在喊我们了。“你们俩说什么呢,快来这边吧,看这边的黄花有很多的!”

她答应了一声,冲我笑了笑就向她姐姐那边走去了,我看着她的背影,她的小辫像小狗的尾巴一样跳上跳下的,我一下子觉得她与她的姐姐就是同一种花而有不同的名字的二个人,一个叫黄花,另一个就叫忘忧草!在这里我更多的是把忘忧草想为是象征着爱情的一种花朵。

忘忧草的名字很美,它像是一种高贵与典雅。而平凡美丽的黄花,它更具北方人的纯朴与善良。

那天回来的很晚,那是快乐的一天!那天我专门挖了几株忘忧草,栽到了母亲的屋前。没想到的是我与小宽在还没有入冬的时候就分手了。分手后一年多的时间,我听到了周华健唱的忘忧草。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盘磁带,没事的时候就听那首忘忧草,“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 ,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 ,依依不舍爱过的人 ,往往有缘没有份……面

后来在去黄羊山时我总会想到她们姐妹俩,事过多年我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说宣化大也不大小也不小,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没有在见到过她们,也许这正如周华健的歌中所唱的:忘忧草忘了就好,梦里知多少 ,某天涯海角 某个小岛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

道是我在母亲屋前种植的那株忘忧草每年的春天一到,它就会吐出如兰的绿叶,几场春雨过后它碧叶葱茏,进入七月饱满的初蕾竞相抽绽,好不繁盛!

也没有人知道母亲屋前的忘忧草居然来自于黄羊山……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