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之雨中南浔(2006.3.11)

      花蔬园 2006-3-26 10:32
雨 中 南 浔



2006.3.11 晴

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一行46位女士在周末来到浙江南浔。刚一下车,老天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淅淅历历地下起了雨。人总说春天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总觉得应该再加上孩子的任性才妥当。

下雨并不会造成我的困扰。相反的,我从以前便一直感觉:游古镇,应在烟雨朦朦时。因着雨水能洗去多余的胭脂与嘈杂,且有种遗世独立的平静。

人多是不适合古镇的。虽是天气预报所谓的大雨天气,小莲庄的回廊还是成了单行道。可是,当视线转向庄内景致时,却又觉得没有人了。上周在苏州,太阳灼着地面。定园广阔,怡园精雅,狮子林奇峻,只可惜人工雕琢的痕迹都太重。今次惊艳小莲庄,找着了我所认为的典型的江南园林。环水而建,水不是点缀而是中心;没有外墙的限制,既有纵深又有高低;"廊腰蔓回,勾心斗角"。立于临水的亭榭,湖面泛着涟漪,不大,因雨丝的细密;一层薄雾白蒙着远景,各色的伞在远处浮动,传来不甚清晰的笑语。思绪似被吸入一池春水,时光交错了。曾几何时,该是这幅光景吧,庄园的主人们是否回来过呢?

一进嘉业堂藏书楼,顿时人少了很多。四面的藏书阁围成个白亮亮的大天井。身后是黑沉的大书架,身前是光亮的四方地,不禁自觉是站在两个世界的交接线上。内心终究是向往光明,于是,我跨出一步,踏入眼前的世界。虽被四面封闭,却没有封闭的感受,反而身心平静。书阁外围的栏杆由铆钉连接,没有现代的焊接技术却仍历久弥新。细看才发现藏书楼的每扇门扉上都雕有繁复的"嘉业堂藏书楼"大字,大概为此处藏书楼的特色,却是否也暗含着读书人的骄傲与清高呢?

如果小莲庄让我觉得安静,那么文园只能以寂静来形容了。我们几个人大概是文园仅有的游客了,刚进大门时,我真的这么想。"春江水暖鸭先知",虽没有鸭,却有鹅,活生生的鹅!引项高歌着,引得快门无数。湖里的锦鲤也不甘示弱,拼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一跃龙门,"似与游者相乐"。还有溜滑的石子路与随雨摇落的青涩柳叶。在农家乐园,我听到了祖籍的方言,湖州话从一位淳朴打扮的老妪口中传出,真是倍感亲切啊!实为意外之获。

走进张石铭旧居就像走进一座迷宫。它延伸的外墙暗示着内部的广阔,真正走入却只觉得屋主吝啬。走廊全在同一屋檐下,昏暗而迂回,宽度仅容一人通过,被它们所包围的厅堂简直如同囚犯。如果没有指示牌恐怕真的会迷失,绕来绕去却发现只在同一地方打转。真是个捉迷藏的好地方。站在木制的地板上,我这样想着。试着想象从前,似乎真能感觉震动的地板与孩子们的数数和笑声沿狭窄的墙壁回荡。总算来到宽敞之处,两株百年广玉兰树依偎着,"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没有人听得懂它们的致意。而以它们为前景的红砖洋楼,在灰朦的天空下未见丝毫苍老,巍峨屹立着,仿佛还敞开大门,点上灯火,说着"Be Our Guest!"或豪饮、或起舞、或谈天,悉听尊便。

忽然发现手中的参观券图片也是雨雾中的南浔,真的"他乡遇故知"呢。其实,雨中的南浔很耐看,她就像一位大家闺秀,端庄大方又深情款款。杨柳依依、草色青青、鹅鸣阵阵、河水汲汲、人语徐徐……这些本是江南景,但若少了雨神的妙笔,南浔只是景点而非水乡。

多少的感触多少个梦,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中南浔,梦里水乡啊!



雨中南浔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过这些是假鸭,看不出来吧)



小莲庄一隅



看出藏书楼门扉的玄机了吗?



鹅鸣阵阵的寂静文园不甘寂静



水阔凭鱼跃



洋楼前的广玉兰树有百年历史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