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星期三 晴
当退出成为……
2005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是大师杯15年历史中前无古人、不知会不会后无来者的一届。
11月4日,萨芬因膝盖伤势退出;
11月8日,休伊特因妻子临产退出;
11月9日,罗迪克因背伤退出;
11月14日,纳达尔伤退;
11月14日,阿加西伤退。
退出成为了一种“潮流”。
“很不幸,由于膝盖受伤,我将不能参加大师杯了。我在中国的成绩非常好,所以我喜欢在那里比赛。”
“我真的很失望,2002年在上海我度过了难忘的时光。这次我实在没办法抽身。”
“对于期待我参加大师杯赛的球迷和赞助商,我感到非常抱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师杯赛,以这种方式结束,非常遗憾。”
“我是带着乐观的希望来这里打球的,但我发誓我现在不能再打了。”
不幸、失望、抱歉、遗憾、幻想……
退出成为了一种无奈。
纳达尔不停抱怨场地,阿加西输了球便退赛……一时谣言四起,说诈伤的有,说无辜的有,说留面的有……不禁让人想起02年上海大师杯时,阿加西连败两场因伤退出后留下的疑惑。
退出成为了一种猜疑。
遥想02当年,阿加西晚节不保,多少球迷对着他的背影扼腕叹息;如今,一周之中连走五人,晚景凄凉,仅留费德勒一人独称门面,05大师杯成了“大失悲”。自2002年上海掀起网球热,上海的网球迷其实就是追星迷。“说实话,很多观众就是冲着这些大牌的球员才买票来看比赛的。”以身边一例为证,鄙人同学情迷萨芬,如果不是没人“志同道合”(她本人语),她早就到希尔顿门前守株待兔了。“如果他来比赛,我一定会整场摇着俄罗斯国旗喊着他的名字。”其疯狂可见一斑。这基本上就是大部分上海球迷的写照了。可见,这次打击有多大。
退出成为了一种失望。
赛事组委会已郑重声明:绝对会对球迷负责。
明年票价不上浮,持票根者明年买同类型票打六折,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安排多位网球明星来沪……“太好了,太好了,明年我一定来,我明年一定会再去买票来看比赛!”此举既显示了组委会的诚意,又为明年的比赛做了宣传,燃起了球迷们的热情。
五位大师退出便有五位替补。纳尔班迪安,高迪奥,普尔塔……都是平时“只可远观”的“不出名”的高排位选手。尤其这次智利的冈萨雷斯也来参加比赛,这架“轰炸机”有着我极为欣赏的“世界第一正拍”,我真的着实兴奋了一阵。
退出成为了一种希望。
退出可以成为任何一样,只是希望退出不会成为一种习惯,网球大师杯的习惯。
2005.11.17 星期四 晴
情结
中国人喜爱张德培,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黄皮肤黑头发;上海人喜爱阿加西,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网球巨星之一,与桑普拉斯齐名。
而在上海赛场,阿加西留给人们的、无一例外的都是迈着小碎步离场的落寞背影。因此,上海有了一种情结,名叫阿加西。
我是上海人,我也是喜欢阿加西的。但无论是2002年还是2005年,每次看阿加西打球,他让对手疲于奔命时认为他狡猾;他被对手调动得满场奔跑时觉得对手聪明,抓到了老阿的弱点。我这样真的能叫喜欢吗?
我没有看过拉夫特的比赛,对他的退役无动于衷;我没有看过桑普拉斯的比赛,对他的退役毫不动容;看张德培的比赛已是十几年前,无甚印象,对他的退役仅有一个概念;我看过阿加西的比赛,不只一场,不止一年;就在曾几何时,就在中国上海。我对他也是有一种情结的,也许不同于大多上海观众。他如果退役,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真真正正地结束了,具体、形象、直观、深切。
世界最好的接发球手,以前没有,以后不知道有没有。阿加西代表了以前某个美好时光的尾声,就像深秋般充满怀旧。
也许他只是我对那一代行将结束的辉煌岁月的追思与悼念。
原来我没有我认为的那般喜欢阿加西啊。
2005.11.18 星期五 晴
喜欢—不喜欢
讨厌一个人总有理由。
像对高迪奥,我讨厌他,不管他的单反多么犀利,不管他的滑步多么出色,我讨厌他只因为在已忘了是哪一年的辛辛纳提,他穿了一件像睡衣一样的衣服出赛,摘了帽子的脑袋像草窝,加上咧着嘴发球,那样子要多邋遢有多邋遢。从此我便不喜欢他了。
但对费德勒,这条规则不适用。
费德勒的身材结实匀称,举止潇洒迷人,球风优雅稳健,感情专一忠诚,该是个完美的人,符合所有受欢迎人士的标准。但看他打球时总是气结。他打出好球,便恨他的对手不成钢;他被打死,便会兴奋异常。当小组赛柳比西奇破发费德勒时,我又叫又跳,和足球迷看到进球时相差无几(我妈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汗)。
不过,我也很清楚,无论费德勒再怎么大比分落后,最后赢得比赛的一定是他。既觉不合常理,也觉合情合理。他似乎已成为一座不可一世的高山,拦在众球手的面前。不知这是不是网球运动的悲哀。
球王桑普拉斯有阿加西为对手,他们互有输赢,齐头并进;球王费德勒无人为对手,不知是对手都太弱,还是有“逢费必败”的心理暗示。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费德勒的教练,据说其执教生涯功勋卓著,我奇怪,作为费德勒的教练还有什么成就感,还有什么趣味?我同样奇怪,我们的费天王怎么不觉得高处不胜寒,他怎么不会仰天长啸:什么时候我可以输了?
因此,我承认费德勒的确是新一代球王,但也总觉得到目前为止,它的含金量远没有桑普拉斯的足。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不喜欢费德勒。如若真要找个理由,恩……我追求完美,费德勒完美了,但也许正是他的完美让我无法喜欢他。
2005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赛,是大师杯15年历史中前无古人、不知会不会后无来者的一届。
11月4日,萨芬因膝盖伤势退出;
11月8日,休伊特因妻子临产退出;
11月9日,罗迪克因背伤退出;
11月14日,纳达尔伤退;
11月14日,阿加西伤退。
退出成为了一种“潮流”。
“很不幸,由于膝盖受伤,我将不能参加大师杯了。我在中国的成绩非常好,所以我喜欢在那里比赛。”
“我真的很失望,2002年在上海我度过了难忘的时光。这次我实在没办法抽身。”
“对于期待我参加大师杯赛的球迷和赞助商,我感到非常抱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师杯赛,以这种方式结束,非常遗憾。”
“我是带着乐观的希望来这里打球的,但我发誓我现在不能再打了。”
不幸、失望、抱歉、遗憾、幻想……
退出成为了一种无奈。
纳达尔不停抱怨场地,阿加西输了球便退赛……一时谣言四起,说诈伤的有,说无辜的有,说留面的有……不禁让人想起02年上海大师杯时,阿加西连败两场因伤退出后留下的疑惑。
退出成为了一种猜疑。
遥想02当年,阿加西晚节不保,多少球迷对着他的背影扼腕叹息;如今,一周之中连走五人,晚景凄凉,仅留费德勒一人独称门面,05大师杯成了“大失悲”。自2002年上海掀起网球热,上海的网球迷其实就是追星迷。“说实话,很多观众就是冲着这些大牌的球员才买票来看比赛的。”以身边一例为证,鄙人同学情迷萨芬,如果不是没人“志同道合”(她本人语),她早就到希尔顿门前守株待兔了。“如果他来比赛,我一定会整场摇着俄罗斯国旗喊着他的名字。”其疯狂可见一斑。这基本上就是大部分上海球迷的写照了。可见,这次打击有多大。
退出成为了一种失望。
赛事组委会已郑重声明:绝对会对球迷负责。
明年票价不上浮,持票根者明年买同类型票打六折,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安排多位网球明星来沪……“太好了,太好了,明年我一定来,我明年一定会再去买票来看比赛!”此举既显示了组委会的诚意,又为明年的比赛做了宣传,燃起了球迷们的热情。
五位大师退出便有五位替补。纳尔班迪安,高迪奥,普尔塔……都是平时“只可远观”的“不出名”的高排位选手。尤其这次智利的冈萨雷斯也来参加比赛,这架“轰炸机”有着我极为欣赏的“世界第一正拍”,我真的着实兴奋了一阵。
退出成为了一种希望。
退出可以成为任何一样,只是希望退出不会成为一种习惯,网球大师杯的习惯。
2005.11.17 星期四 晴
中国人喜爱张德培,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黄皮肤黑头发;上海人喜爱阿加西,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网球巨星之一,与桑普拉斯齐名。
而在上海赛场,阿加西留给人们的、无一例外的都是迈着小碎步离场的落寞背影。因此,上海有了一种情结,名叫阿加西。
我是上海人,我也是喜欢阿加西的。但无论是2002年还是2005年,每次看阿加西打球,他让对手疲于奔命时认为他狡猾;他被对手调动得满场奔跑时觉得对手聪明,抓到了老阿的弱点。我这样真的能叫喜欢吗?
我没有看过拉夫特的比赛,对他的退役无动于衷;我没有看过桑普拉斯的比赛,对他的退役毫不动容;看张德培的比赛已是十几年前,无甚印象,对他的退役仅有一个概念;我看过阿加西的比赛,不只一场,不止一年;就在曾几何时,就在中国上海。我对他也是有一种情结的,也许不同于大多上海观众。他如果退役,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真真正正地结束了,具体、形象、直观、深切。
世界最好的接发球手,以前没有,以后不知道有没有。阿加西代表了以前某个美好时光的尾声,就像深秋般充满怀旧。
也许他只是我对那一代行将结束的辉煌岁月的追思与悼念。
原来我没有我认为的那般喜欢阿加西啊。
2005.11.18 星期五 晴
讨厌一个人总有理由。
像对高迪奥,我讨厌他,不管他的单反多么犀利,不管他的滑步多么出色,我讨厌他只因为在已忘了是哪一年的辛辛纳提,他穿了一件像睡衣一样的衣服出赛,摘了帽子的脑袋像草窝,加上咧着嘴发球,那样子要多邋遢有多邋遢。从此我便不喜欢他了。
但对费德勒,这条规则不适用。
费德勒的身材结实匀称,举止潇洒迷人,球风优雅稳健,感情专一忠诚,该是个完美的人,符合所有受欢迎人士的标准。但看他打球时总是气结。他打出好球,便恨他的对手不成钢;他被打死,便会兴奋异常。当小组赛柳比西奇破发费德勒时,我又叫又跳,和足球迷看到进球时相差无几(我妈都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汗)。
不过,我也很清楚,无论费德勒再怎么大比分落后,最后赢得比赛的一定是他。既觉不合常理,也觉合情合理。他似乎已成为一座不可一世的高山,拦在众球手的面前。不知这是不是网球运动的悲哀。
球王桑普拉斯有阿加西为对手,他们互有输赢,齐头并进;球王费德勒无人为对手,不知是对手都太弱,还是有“逢费必败”的心理暗示。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费德勒的教练,据说其执教生涯功勋卓著,我奇怪,作为费德勒的教练还有什么成就感,还有什么趣味?我同样奇怪,我们的费天王怎么不觉得高处不胜寒,他怎么不会仰天长啸:什么时候我可以输了?
因此,我承认费德勒的确是新一代球王,但也总觉得到目前为止,它的含金量远没有桑普拉斯的足。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不喜欢费德勒。如若真要找个理由,恩……我追求完美,费德勒完美了,但也许正是他的完美让我无法喜欢他。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