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听雨

      年少青衫 2005-8-15 19:6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blog的妙用,可我是个懒人任何增加额外卡路里消耗的行为都是能免则免。所以寻找自己blog的行动还没开始就被取消了。前两天,室友展示了他新注册的blog,顺便也免去了我寻找blog空间的辛劳。先向smt表示一下谢意。
取名听雨有两个主要原因,至于观风则是纯粹凑数了。“袁崇焕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听雨呢,是他手书的一幅字”--仿周星星语。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袁崇焕督师手书的“听雨”二字,结合以前对袁督师的敬仰对这两个字竟然再也难以忘怀。及岳武穆谥,世人皆谓之“忠”,然袁崇焕卒,时人皆曰“可杀!”悲夫!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的前行。哪怕下场是被自己拼死保护的百姓一口一口吃掉!周星驰可以通过电影向他尊敬的李小龙和希区可克致敬,我只能接着小小的网络一角对心中的英雄表达自己的敬佩。“还我河山”今犹在,飞霜八月谁人知。现在的人对于民族的英雄人物越来越缺乏基本的敬意,岳武穆已经被教育部的精英们轰下了“民族英雄”的位置,尚可喜倒在家乡赚了一座纪念馆。一个被主子满清毫不犹豫放入贰臣传的多姓家奴却赢得比英雄更多的关注和吹捧。提起农历七八月,人们更多记得的是七夕和中秋节,还有多少人记得三百七十五年前的八月十六日?在这一天,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口被处以凌迟。“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石匮书后集》)而袁督师纵是皮骨具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明季北略》)非叹百姓之愚,叹民族安危、出师未捷尔。
另一个原因是读高中时最喜欢的就是下雨天,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听者雨点噼噼啪啪的打在玻璃窗和对面阳台的铁皮棚上。这时候把窗打开一条小缝,双手置于脑后,两脚搁在桌上,闭目仰靠于椅背,任凉风拂面,冰凉的雨丝洒在脸上。于是身心得到了愉悦,灵魂得到了滋润,灵台一片空明,古人说的“神有太极”不外如是。而且这基本上不需要消耗任何多余的卡路里,偷懒,吾之好也。^_^ 顺便怀念一下单纯的高中岁月,那里有我几乎所有最美好的回忆。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