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的意义
西西弗斯受着诸神残酷的惩罚,他徒劳地把巨石推到山顶,等待它滑落到山下,再徒劳地把它推上去。这种无望无效的劳动是最让人心灰意冷的了.然而加缪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加缪和许多存在主义者一样,认为人是荒谬的。 “在任何包含着某种非人因素的美的深处以及这些山丘,这宁馨的天空,这些树的倩影,这一切突然在同一分钟之内丧失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幻想的意义,从此就变得比市区的天堂还要遥远.经过千年沧桑变幻,世界与我们的对立愈加强烈.我们在一瞬间突然不再能理解这个世界……惟一确定的事实是:世界的这种密闭无隙和陌生,这就是荒谬……这种在人本身的非人性面前所产生的不适感,这种在我们所是的东西的图像前引起的堕落,这种被我们时代的某个作家称作”厌恶”的感情,同样也是荒谬.” “荒谬就产生于这种人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
尼采时上帝就已经死亡,人不再是上帝珍贵的造物。人只是毫无缘由的被抛者。人从此变成绝对的孤独者,他被放逐到这个冰冷无情的洪荒世界,再也没有了至高者的呵护与庇佑.这样的世界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当选择不是二取一那么简单?
这个世界注定是否定性和悲剧性的,当现代主义的自我——主体轰然倒塌,当人发觉主体的逐渐衰落和被消解,当这个人生注定是荒谬的,我们依靠什么活下去?萨特选择了“超越”,而加缪说“不”,因为人无法超越自身。人是有局限的存在,人必有一死.因此,绝不能“拔一毛以利永恒”!加缪要的是“此刻”,而不是“永恒”;是“实在”,而不是“超越”。因此,要对生活回答“是”,而对未来回答“不”!
于是,要“穷尽现在”。荒谬意味着破裂,但我们要带着这种破裂一往无前的生活。明天是虚幻的,彼岸也是虚幻的,既然一切都是不可确定的,就要穷尽一切去生活。宁可燃烧着毁灭,也不做一块冰冷的岩石。世界在我的反抗,我的自由,我的激情中穷尽一切, 这是人全部的尊严和荣光。荒谬中的人带着某种绝望,但我们却要反抗绝望。人的意义就来自这反抗,反抗是一种无奈的抗争,更是一种最大的蔑视。
所以我说,加缪是一个“诗性哲学家”。他拒绝冰冷的理性,拒绝在否定和绝望面前屈服,他带着人的损伤和局限去完成人的意义和尊严。这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我在那些要粉碎人的东西面前赞扬人……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且是他自己惟一的目的”。因此,我们无法遗忘《鼠疫》中关于孩子的死亡。孩子的痛苦虽微渺却深邃,以至于天堂永恒的幸福都无法补偿孩子一时所受的痛苦。是的,这是一种主体的凸现,甚至相对于海德格尔主客的消融是一种倒退,但却更加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这里有着诗意的激情,有着痛彻骨髓的悲悯,有着对人类肉体的最真挚的关切和怜惜。
也许,海德格尔在存在的阐释上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揭示上更为彻底和深刻,也许,萨特和雅斯贝尔斯对美的揭示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在如何面对荒谬的问题上,谁的警示力量也没有加缪这样启示人,震撼人,鼓舞人。加缪逝世已近半个世纪,可是他的思想在这近半个世纪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萨特的 “他人即是地狱”却广为流传。在我们的思想质素中,是不是缺少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
西西弗斯不管我们如何思想,依然循环不止地滚动着巨石。这是对诸神最大的蔑视, 意义就在这反抗之中。正如加缪所说:“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 。因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对我们自身,亦应作如是观。
西西弗斯受着诸神残酷的惩罚,他徒劳地把巨石推到山顶,等待它滑落到山下,再徒劳地把它推上去。这种无望无效的劳动是最让人心灰意冷的了.然而加缪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加缪和许多存在主义者一样,认为人是荒谬的。 “在任何包含着某种非人因素的美的深处以及这些山丘,这宁馨的天空,这些树的倩影,这一切突然在同一分钟之内丧失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幻想的意义,从此就变得比市区的天堂还要遥远.经过千年沧桑变幻,世界与我们的对立愈加强烈.我们在一瞬间突然不再能理解这个世界……惟一确定的事实是:世界的这种密闭无隙和陌生,这就是荒谬……这种在人本身的非人性面前所产生的不适感,这种在我们所是的东西的图像前引起的堕落,这种被我们时代的某个作家称作”厌恶”的感情,同样也是荒谬.” “荒谬就产生于这种人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
尼采时上帝就已经死亡,人不再是上帝珍贵的造物。人只是毫无缘由的被抛者。人从此变成绝对的孤独者,他被放逐到这个冰冷无情的洪荒世界,再也没有了至高者的呵护与庇佑.这样的世界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当选择不是二取一那么简单?
这个世界注定是否定性和悲剧性的,当现代主义的自我——主体轰然倒塌,当人发觉主体的逐渐衰落和被消解,当这个人生注定是荒谬的,我们依靠什么活下去?萨特选择了“超越”,而加缪说“不”,因为人无法超越自身。人是有局限的存在,人必有一死.因此,绝不能“拔一毛以利永恒”!加缪要的是“此刻”,而不是“永恒”;是“实在”,而不是“超越”。因此,要对生活回答“是”,而对未来回答“不”!
于是,要“穷尽现在”。荒谬意味着破裂,但我们要带着这种破裂一往无前的生活。明天是虚幻的,彼岸也是虚幻的,既然一切都是不可确定的,就要穷尽一切去生活。宁可燃烧着毁灭,也不做一块冰冷的岩石。世界在我的反抗,我的自由,我的激情中穷尽一切, 这是人全部的尊严和荣光。荒谬中的人带着某种绝望,但我们却要反抗绝望。人的意义就来自这反抗,反抗是一种无奈的抗争,更是一种最大的蔑视。
所以我说,加缪是一个“诗性哲学家”。他拒绝冰冷的理性,拒绝在否定和绝望面前屈服,他带着人的损伤和局限去完成人的意义和尊严。这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我在那些要粉碎人的东西面前赞扬人……人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而且是他自己惟一的目的”。因此,我们无法遗忘《鼠疫》中关于孩子的死亡。孩子的痛苦虽微渺却深邃,以至于天堂永恒的幸福都无法补偿孩子一时所受的痛苦。是的,这是一种主体的凸现,甚至相对于海德格尔主客的消融是一种倒退,但却更加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这里有着诗意的激情,有着痛彻骨髓的悲悯,有着对人类肉体的最真挚的关切和怜惜。
也许,海德格尔在存在的阐释上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揭示上更为彻底和深刻,也许,萨特和雅斯贝尔斯对美的揭示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在如何面对荒谬的问题上,谁的警示力量也没有加缪这样启示人,震撼人,鼓舞人。加缪逝世已近半个世纪,可是他的思想在这近半个世纪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萨特的 “他人即是地狱”却广为流传。在我们的思想质素中,是不是缺少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
西西弗斯不管我们如何思想,依然循环不止地滚动着巨石。这是对诸神最大的蔑视, 意义就在这反抗之中。正如加缪所说:“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 。因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对我们自身,亦应作如是观。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