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近阶段比较迟钝,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上两星期,看到娱乐新闻里放到易中天签名售《品三国》,这书名,这人名,恍悟。
在大学时就看过他的书,喜欢用"品""读"这类的字去给自己的书命名。《读城记》《品人录》。对城市,对人,不错的解读方式。
因在"百家讲坛"的讲学而有了《品三国》,也因为《品三国》的红火使中央台又重播他的讲学系列,让我有了听一次的机会。
不可否认,是个蛮有吸引力的老师。让我一下子有当年坐在大教室听讲课的感觉。
只是:"三国"是我最不熟悉的东西,时至今日,我都没能完整的看掉《三国演义》。但从的他的讲学中,我至少能很清楚的发现,他与传统意义对三国的解读方式有着很大区别。
于是也就有了"读者喜欢,学术批评"。
学术嘛,本就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
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并不多余,也许很多人不愿意阅读原著,而直接选择看品读,接受别人现成的想法……
在想,难道我要去翻出我的《三国演义》?
恩,不会。有点勉强了。
我情愿继续去看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的。
上两星期,看到娱乐新闻里放到易中天签名售《品三国》,这书名,这人名,恍悟。
在大学时就看过他的书,喜欢用"品""读"这类的字去给自己的书命名。《读城记》《品人录》。对城市,对人,不错的解读方式。
因在"百家讲坛"的讲学而有了《品三国》,也因为《品三国》的红火使中央台又重播他的讲学系列,让我有了听一次的机会。
不可否认,是个蛮有吸引力的老师。让我一下子有当年坐在大教室听讲课的感觉。
只是:"三国"是我最不熟悉的东西,时至今日,我都没能完整的看掉《三国演义》。但从的他的讲学中,我至少能很清楚的发现,他与传统意义对三国的解读方式有着很大区别。
于是也就有了"读者喜欢,学术批评"。
学术嘛,本就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
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并不多余,也许很多人不愿意阅读原著,而直接选择看品读,接受别人现成的想法……
在想,难道我要去翻出我的《三国演义》?
恩,不会。有点勉强了。
我情愿继续去看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的。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