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也可以看看

      不用写的 2008-10-3 15:59

《四部精要·第三冊·經部二·說文解字注》(上古籍)
說文解字注序
說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凡許氏形聲讀若 。皆與古音相準。或為古之正音。或為古之合音。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循而攷之。各有條理。不得其遠近分合之故。則或執今音。以疑古音。或執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聲音之學晦矣。說文之訓。首列製字之本意。而亦不廢假借 。凡言一曰及所引經類多有之。蓋以廣異聞、備多識、而不限於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則或據説文本字。以改書傳假借之字。或據説文引經假借之字。以改經之本字。而訓詁之學晦矣。吾友段氏若膺。於古音之條理。察之精剖之密。甞為六書音均表。立十七部以綜核之。因是為說文注。形聲讀若、一以十七部之遠近分合求之。而聲音之道大明。於許氏之說。正義借義。知其典要。觀其會通。而引經與今本異者。不以本字廢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諸經義。例以本書。若合符節。而訓詁之道大明。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學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若夫辨點畫之正俗。察篆隸之緐省。沾沾自謂得之。而於轉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聞。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聲音訓詁也。其視若膺之學。淺深相去為何如邪。余交若膺久。知若膺深。而又皆從事於小學。故敢舉其犖犖大者。以告經學之士云。嘉慶戊辰五月。高郵王念孫序。

廣雅疏證·序
四部精要·經部二·廣雅疏證· 。頁三八五上
小學。有形有音有義。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為古 。則漢為今 。漢魏晉為古 。則唐宋以下為今 。聖人之制字 。有義而後有音。有音而後有形。學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義。治經莫重於得義。得義莫切於得音。周官六書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形也。轉注假借二者。馭形也。音與義也。三代小學之書不傳。今之存者。形書。說文為之首 。玉篇以下次之 。音書。廣韻為之首 。集韻以下次之 。義書。爾雅為之首。方言釋名廣雅以下次之。爾雅方言釋名廣雅者。轉注假借之條目也。義屬於形。是為轉注。義屬於聲。是為假借。稚讓為博士。作廣雅 。蓋魏以前經傳。謠俗之形 。音義彚綷 。於是。不孰於古形古音古義。則其說之存者。無由甄綜。其說之已兦者。無由比例推測。形失。則謂說文之外。字皆可廢。音失。則惑於字母七音。猶治絲棼之。義失。則梏 說文所說之本義。而廢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古音。是皆無與於小學者也。懷祖氏能以三者互求。以六者互求。又能以古音得經義。蓋天下一人而已矣。假廣雅以證其所得。其注之精粹。有子雲必能知之以是質於懷祖氏 。竝質諸天下後世言小學者。乾隆辛亥八月。金壇段玉裁序

切韵·序

 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阳思道、魏著作彦渊、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咨议德原、薛吏部道衡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鱼(语俱反)、虞(遇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江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外史颜国子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不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余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凡有文藻,即须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稷,何须泣玉?未得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杨雄之口吃。非是小子专辙,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是岁次辛酉,大隋仁寿元年也。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