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

      随心*随写 2007-4-24 12:15

终于去看了,《暗恋桃花源》,看来这个文艺青年是当定了。

大剧院的大厅,晚上灯火通明时,是很有气派的,美丽的威尼斯水晶大吊灯,奥地利产的,一步步拾级而上,感觉文艺的光环在头顶上越来越亮,到了台阶顶端大剧院门口,回望一下凡尘,换个高度看平常自己常走的路,的确有不一样的感受。

大厅里一如既往在卖东西--我开始以为是节目单即剧情简介之类的,结果发现是一系列的产品包括暗恋桃花源纪念邮票,还有台词版剧本和剧评,促销广告上说凭有价票可以以10元购买原价35的剧本,于是我和老张觉得很值,打算买一本,但是被告知,不仅要凭票,还要凭一本赖声川的著作《创意学》,那上边还有个优惠券,得两张齐全才行,我恨恨的说,早知道我刚才吃饭的时候现写一本出来,原来欣赏赖导演的心被打了不少折扣,觉得他在借此推销自己未必卖得出去的书。

300元,是一楼22排的位子,要想看清演员表情,望远镜是大大的有用的。

我还没来得及掏出望远镜,灯光暗了下来,台上有了点动静,开场了。

大概剧情很多人都知道了,就是两个剧组,一个在排演《桃花源》--喜剧,一个在排演《暗恋》--浪漫主义的悲剧,但是却同时租了一家剧场在排,结果就乱了套啦,他们开始是轮着排演,于是观众们看了一段悲剧再看一段喜剧,后来大家把舞台分了两半用,台词就串了,笑料从此而来,后来又分开排演,于是我们看了一段喜剧再看一段悲剧。最后一场是以《暗恋》的悲剧结局来结束的。

现在说说我的想法,我开始以为是有点戏外戏那种的,即演员们因为同用一个剧场舞台排练而引发出演员自身的故事,所谓戏中有戏,戏外有戏,而同台只是引发剧情的一个契机罢了,谁知实际上整个就是两部戏串着演,而两部戏本身真的是不搭界,就是对比特强烈,若非要给这两部戏找点联系和相通的地方,就是都反映一个结局--时隔多年,于是物是人非。

我便很疑惑,为什么整个话剧就是建立在把这两个各自独立的剧本愣是扭到一起之上呢?两个剧本,两拨演员,不存在一人分饰两角的,所以不考演员的功力,倒是让观众一会儿伤感,一会儿又爆乐的,看来是考验观众了,顺便看看导演演员驾驭观众情绪的能力,桃花源的喜剧性太强了,看完了桃花源无厘头又爆乐的结局,马上就是暗恋的悲伤氛围和悲伤结局,你怎么就肯定观众能马上转换过来呢,万一有一位还回味刚才的剧情,比如“放轻松,放轻松”还有“时间很愉悦的过去了”,结果就在暗恋那感伤的气氛中大笑出来。。。汗!还好只是我的假设和万一,上海观众的素质还是不错,保持安静的能力也很强,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是很容易入戏的,也容易被剧情调动。其实,如果是单独的两个剧本,排出单独的两部戏来,一个太过滥情--有情人终没成眷属,抱憾终生;一个太过无厘头--这年头,搞笑的多了,不缺你这个,也不过都成了赖导演读书时的习作罢了,那出去还恐怕老师骂--你就是这么念硕士的?还想不想毕业啦?于是,把两个不搭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且越不搭界越好,这样,大家就看到了导演/编剧的技巧和构思的独特而忽略了剧本本身的不过尔尔和水平一般般,这便是创意吧,难怪赖导演顺便再卖一本《创意学》出去,看来创意的确是他的长项,看着他有创意的戏,再买一本他的创意书,这又是一个销售的创意了,看戏没看出戏中戏来,倒被我发现个创意的连环套了,哼哼,容易吗我?

因为原来看过赖导演的《千禧年,我们说相声》,很是喜欢,又听说了《暗恋桃花源》是赖导的第一部公演作品且口碑很好,于是就很想看了,还为了去年没有去看第一次在大陆地区上演而遗憾,现在看下来,其实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真的不如《千禧年,我们说相声》,不过因为其中的桃花源而爆乐,有让我开心的事情也挺好的,而且也真的被暗恋的悲伤结局给调动到了,掉眼泪数滴,300元的票价不高不低,也是大剧院该有的价码,还能看到黄磊和秀才(喻恩泰),捎带着看到何炅和袁泉,所以我觉得还算值得,况且我还承受得起。

不过,还有点经验教训可以指点后来人和新进文艺青年:1,如果你荷包容量有限,又想看到真正好剧,不要被广告和媒体带着跑,要把它们的影响力和评价打个7-8折;2,下次观剧,一定自带平底铁锅一口,就是家常煎饼那种,干吗用?如果旁边有不自觉地,直接给他拍成煎饼,为民除害,功不可没,昨天我们旁边就坐了那么一位,不停给他的女伴介绍此剧的背景--从导演介绍到演员,又说某某演员比他上次来看这个剧时瘦了一些,我K,人家瘦了胖了干卿何事啊?老张拽拽我,轻轻说,受不了,我说,真后悔没带平底锅!

还有件趣事,倒也反映了上海观众素质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该被锅拍的也是有的),每一幕时,大家都很安静,认真观剧,就在幕间即趁着台上换人换景时才咳嗽一下,轻声交谈几句,还是很让人高兴和感动的,趣事就发生在第一幕结束后,刚才估计忙着看戏大家都憋坏了,此时几乎全场开始咳嗽--不至于吧,刚才这么紧张啊,然后大家大概也突然意识到了,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甚是好玩。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