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等待(转载) |
Author:yyj PublishTime:2006-4-4 |
十多年前,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亲眼目睹了幼教老师如何教幼儿们使用只有一套的教具。如果已经有一个孩子在操作这套教具,其他的孩子就只有等待。老师不停地教孩子学会等待,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老师口中说出的话让我很惊讶。听到"学会等待"四个字,我竟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如果孩子真能学会等待,那对他来说将受益一生。
从小就有"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八十年代后又有"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总觉得时间在"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总想以"神六速度"去追赶它,但却无从掌握它,那种感觉"N"失败。我在对待女儿的态度上也是如此,吃饭、睡觉、刷牙、穿衣……无一不要催她:快点,再快点,催得"我心疯狂"。可女儿总是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事要一件一件做,话要一句一句说。
外出办事,免不了要等公共汽车,两分钟、五分钟,始终不来,打车吧,车刚起步,倒车镜里看到公交车来了。想在网上冲浪,但网页打不开,速度"T"慢,等不及,拼命点击,越点越打不开,速度越慢,其实站起来倒杯水的工夫,说不定就已经打开了……我们常常为节省分秒的时间,做些徒劳的事情,自以为找到捷径,谁知反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兴许还不能达到目的。倒不如放下那颗焦躁的心,稍加等待。
我有一个同学(也是同乡),是国内著名网站的CEO,聊起他面试高管时的经历:一是让其"等五小时以上",二是进门后只让他写两个字"博士",同时"察言观色"。理由是:一个博士,学识自是没问题的,但不一定既谦虚又耐心,且愿意做小事。一个好的领导应该让下属把话说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在公共游戏场所玩耍时,经常有小朋友来抢女儿手中的玩具,女儿会立即让给他,然后站在一边看着他,等他,直到那孩子玩好,女儿才会去玩。每每看到这场景,我都替女儿着急,觉得她太软弱,受人欺负。其实,女儿才是智者,她小小年纪就明白这个道理,跟别人抢不会有半点好处:抢到了会担心他再来,玩得提心吊胆;抢不到心存不甘,搞不好要大哭一场,玩其他的兴致也失去了。只有像女儿这样,耐心地等待,才会在重新得到时心安理得。
等待并非消极地不作为,不是坐以待毙、守株待兔,而仅只是退一步而已。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烂俗的话很多人都懂,但几人能做到?!
商场、车站,甚至机场,到处都是不愿排队的人群,早一步轮到自己成为彼时的最高愿望。驾驶车辆互不相让,势必大祸临头;相爱的两个人,因误会而争吵,谁都不愿听对方把话讲完,急急地要表明自己的无辜和委屈,结果佳偶成了怨偶。要学会在应该等待的时候等待、在可以等待的时候等待,这才是关键。
等待与不等待,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不矛盾。那些能等上五个小时的博士生们,因为这次等待得到一份待遇不菲的工作,从而免去了另外应征的等待。把玩具拱手让人的女儿,虽然暂时失去了玩具,却换来了内心的平和。
学会等待是一份美丽而难得的心境,是宽容和智慧的体现。不知哪位名人说过:在说任何话之前,请等待十秒钟。十秒钟,弹指功夫,但也许会改变你的想法,你的态度,你即将要说出的话,因你说出的话而造成的后果。试想,因等待而形成的安静有序的社会是不是大家都愿意拥有?
我相信,会等待的人也是会生活的人。其实大多数人是愿意等待的,只是由于环境所迫而不能忍受等待。可有些人却任凭环境如何我自等待,这样的人更是难得。也许会被人说成傻瓜,可傻人有傻福,你去问问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活得心安理得自在悠闲问心无愧呢?
让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美德,也是等待的体现!人活着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如果等待可以做到,又何乐而不为! |
分类于:分类一
全部分类中有 1 篇日志 | 每页显示 1 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