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害怕自己的日子没有留下印记。当我翻开日记本发现上一篇日记还是八月的所写。BLOG上也不过写摘抄。
《碧玉刀》的开篇让我印象深刻:春天,江南,段玉正少年。
我都做过了什么呢?我其实不是很在乎达到何种目的的吧?
电台里主持人在说:痛苦来自比较。
可是如果我们,自己,既做执行者,又做评判者,那么,执行与评判还有价值吗?
当然,我们应该让自己去除掉无谓的比较,只是在结果层面上的比较,但是我们不能说,完全不需要比较,特别是自己我观念上的完善。
尽管如此,比较依然产生痛苦,是不是?
噢,我想起来了,那个电台节目是介绍某种药物的,收音机已经一整天没有关过了。
那个和善的专家的意思是说,既然你已经获知自己患有某种疾病,那么你就不要和过去健康的自己或者其他的健康人做比较,你应该积极接受治疗,你唯一的参照应该是治疗前后自己的变化。
可是不比较就能革除痛苦吗?
也许追求不痛苦就是错误的。
假设,一个绝症患者,他从窗口向外张望,他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他觉得那么平常的生活是多么好啊!他从桌上拿起过去的照片,象过去那样多么好啊!现在,他不比较了,他完全忘记自己时日不多,但是他不仍然不能影响自己的疾病。
人为什么要追求不痛苦呢?
为什么把不痛苦当作常态?
似乎又回到“存在主义”的路子上去了。
如果把痛苦当作常态呢?不痛苦只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痛苦的常态间的休息。
不痛苦是危险的,而痛苦是提醒我们在生活的一个讯息。不痛苦是麻木,痛苦是清醒的。
比较所产生的痛苦同样是一种讯息,是我们内心期望对我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在一次一次的叹息中把挑战转为痛苦,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调整自己离内心期望更近一些。也许在调整中,你早已经忘记,向你提出挑战的究竟是谁了。
《碧玉刀》的结尾是这样的: 所以他能击败青龙会,并不是因为他的碧玉七星刀,而是因为他的诚实。
诚实很难,一个人可能不会去欺骗别人,他脑子有一个关卡,时刻检验他的行动语言,但是却缺少另一个关卡,来检验对自己的态度,人们通常对自己是不是诚实的。
痛苦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虚假认识和对自己的虚假要求。
大概吧?
《碧玉刀》的开篇让我印象深刻:春天,江南,段玉正少年。
我都做过了什么呢?我其实不是很在乎达到何种目的的吧?
电台里主持人在说:痛苦来自比较。
可是如果我们,自己,既做执行者,又做评判者,那么,执行与评判还有价值吗?
当然,我们应该让自己去除掉无谓的比较,只是在结果层面上的比较,但是我们不能说,完全不需要比较,特别是自己我观念上的完善。
尽管如此,比较依然产生痛苦,是不是?
噢,我想起来了,那个电台节目是介绍某种药物的,收音机已经一整天没有关过了。
那个和善的专家的意思是说,既然你已经获知自己患有某种疾病,那么你就不要和过去健康的自己或者其他的健康人做比较,你应该积极接受治疗,你唯一的参照应该是治疗前后自己的变化。
可是不比较就能革除痛苦吗?
也许追求不痛苦就是错误的。
假设,一个绝症患者,他从窗口向外张望,他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他觉得那么平常的生活是多么好啊!他从桌上拿起过去的照片,象过去那样多么好啊!现在,他不比较了,他完全忘记自己时日不多,但是他不仍然不能影响自己的疾病。
人为什么要追求不痛苦呢?
为什么把不痛苦当作常态?
似乎又回到“存在主义”的路子上去了。
如果把痛苦当作常态呢?不痛苦只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痛苦的常态间的休息。
不痛苦是危险的,而痛苦是提醒我们在生活的一个讯息。不痛苦是麻木,痛苦是清醒的。
比较所产生的痛苦同样是一种讯息,是我们内心期望对我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们可以在一次一次的叹息中把挑战转为痛苦,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调整自己离内心期望更近一些。也许在调整中,你早已经忘记,向你提出挑战的究竟是谁了。
《碧玉刀》的结尾是这样的: 所以他能击败青龙会,并不是因为他的碧玉七星刀,而是因为他的诚实。
诚实很难,一个人可能不会去欺骗别人,他脑子有一个关卡,时刻检验他的行动语言,但是却缺少另一个关卡,来检验对自己的态度,人们通常对自己是不是诚实的。
痛苦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虚假认识和对自己的虚假要求。
大概吧?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