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郁的诗--郑愁予

      他人之花 2008-2-2 13:31

  好几年前,喜欢读诗,抄了厚厚的一本国内国外的诗歌,那些美好的语言,契合我阴霾的青春和心情。直到现在有时还翻来看看,依旧动人心弦。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残堡》边塞组曲之一

戍守的人已归了,留下

边地的残堡

看得出,十九世纪的草原啊

如今,是沙丘一片……

 

怔忡而空旷的箭眼

挂过号角的铁钉

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

戍楼的石垛啊

一切都老了

一切都抹上风沙的锈

 

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

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

这儿我黯然地卸了鞍

历史的锁啊没有钥匙

我的行囊也没有剑

要一个铿锵的梦吧

趁月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

自琴弦……

 

《牧羊女》边塞组曲之三

    “那有姑娘不戎花

    那有少年不驰马

    姑娘戴花等出嫁

    少年驰马访亲家

    哎    

   

  那有花儿不残凋

    那有马儿不过桥

    残凋的花儿呀随地葬

    过桥的马儿呀不回头……”

    

当你唱起我这支歌的时候

    我底心懒了

    我底马累了

    那时  

    黄昏已重了

    酒囊已尽了……

《情妇》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着我的情妇

    而我什么也不留给她

    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