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邓兆伦先生

      师友 2012-5-10 12:32
2012年4月1日,邓兆伦先生因病不治在北京去世。现将家属及亲友发来的纪念文章一并发表在此。
邓兆伦先生千古!
--五柳村编者

邓兆伦先生生平

邓兆伦先生 1933 年 11 月 5 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邓先生从小勤奋好学, 成绩优秀。中学毕业后于 1955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 1960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 从 1960 年至 1965 年担任学生辅导员。1968 年至 1969 年到河北省三河地质队担任地震地质调查的 领队教员。1970 年至 1984 年,创办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 先后任筹备组负责人、地质力学系负责人。从 1982 年至1984 年主管地质力学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 年起,在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研究所工作,曾任构造地质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 年 12 月退休。

邓兆伦先生怀有一颗报效祖国、崇尚地质事业的热忱之心。他刻苦钻研教学与科研业务, 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 为祖国的 找矿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在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期间, 呕心沥血, 继承前辈科学大家李四光先生的未竞事业, 创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质力学系”。 和众多老师、同仁一起, 辛勤耕耘, 教书育人,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全面掌握地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栋梁之才。在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研究所工作期间, 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培养造就了一批遥感地质方面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地质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

邓兆伦先生安息吧!


悼念慈父大人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 对于我们全家尤其是我母亲来说, 经受了一生中 最重、最痛彻肺腑的变故----父亲的离去。 父亲,您选择这种令我们所有 人都未曾想到的方式平静安祥地离开了我们, 没有事先留给我们一句话,也没有教给我们如何去面对您的离去。 也许您觉得您已经把您的意愿通过 您的一生, 传达给了我们每个人 但是我们多么希望您能在我们中间, 和 我们说话, 教导和指引我们。 我们知道您肯定希望我们全家, 尤其是我 母亲,能够坚强地面对您的离去。 父亲,您放心, 我们会遵照您的愿望 好好地生活, 就像您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一样。总感觉您一直在看着我们, 看着每一个想和您接触, 跟您说话的人。

父亲, 我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我们和您还有很长时间在一起, 我们做儿子的有的是时间孝敬您, 侍奉您。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希望您还在听我们说话, 听我们谈您。 尽管我们知道通过任何语言, 都不能表达我们真正想说的, 相信您会宽容我们所说的话, 给我们祝福,护佑着我们, 就象您以前一样。

作为一家人, 母亲和我们兄弟俩很难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 我们想做的, 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尽量表达出来, 希望其中也能包括父亲的一些愿望。

亲人们听到噩耗, 以最快的时间纷纷奔来, 或以各种方式慰问, 以亲情、真情守护着母亲度过最为艰难的时刻。 由于是一家人, 在这里就不多说感谢的话了。

首先感谢的是,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的董文明及一家人。 儿子的不孝,在父亲离去的时候, 没能陪着母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天变故。 小董在第一时间赶到, 替我们尽着做儿子的孝心和责任。小董, 谢谢! 父母经常说:“小董就跟我们的儿子一样”。 这种亲情自然而然, 发自内心,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也是父亲所欣慰的。

还要提的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 —— 孙大妈家。 父亲离去后, 几个哥姐也飞快赶到, 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忙前忙后。一家人, 也就不说见外的话了。

还要衷心感谢航遥中心和地质大学的领导, 父母的同事、相知、相交的前辈、师长、学生和好友对父亲后事的筹备安排, 对我们一家的慰问,特别是对母亲的抚慰、支持和帮助。

我们想就我们所知, 能对父亲的生平整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作为儿子, 父亲是我们永远的存在,但要谈到父亲的生平, 却有太多我们所不了解、不知道的东西。 相信作为与父亲相知相交的前辈、师长、学生, 会对父亲有着许多我们所不了解的关于父亲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记忆。 尊敬的各位前辈、师长,如果您愿意, 您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以各种方式与我们分享您与我们父亲相识相交的经历, 也帮助我们家人更多地了解父亲的人生经历, 更好地了解父亲,理解父亲。

下面我们就从做儿子的角度简要回顾一下父亲的人生之路。 父亲也会象以前一样宽容我们所要说的而有不合您意愿的话, 并且还有太多的我们表达不出的东西。

父亲 1933 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的一个贫寒农家,在家排行老大。 父亲的童年很苦,但永远是那么乐观、坚强和豁达。 父亲从小在家干了很多农活, 又聪慧好学, 成绩优秀。 但由于视力问题,没能报考海军军官学校,父亲以满腔热情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 父亲在三个志愿栏都填的是地质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被学校录取。 1955 年, 父亲只身一人赤着脚, 背着当
地领导送的一双便胶鞋,踏上了从广东到北京的求学之路, 从此开启了父亲一生的又一个崭新篇章。 父亲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留校当教学辅导员, 参与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这期间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知、相爱并结合。 对于父亲的这段经历, 我们只是后来才有所点滴了解。 父亲从来就是心地正直、善良、心胸宽阔坦荡, 敢于直言, 坚持自己的观点, 并且天不怕地不怕。在地质学院与父亲相识的同辈、长辈都知道父亲有一个外号叫“老错”。 作为晚辈, 不了解也没资格对父亲一辈人的那段经历有什么评价, 但父亲所做的, 至少使我们体会到父亲一贯的人格魅力的彰显。

父亲一直保持着纯朴、节俭的本色。 父亲说他来北京上大学后, 由于父母是农民, 自己又是家中老大, 生活一直很拮据。 有一次由于羡慕其他家境好的同学, 就写信向广东老家要钱。 当父亲知道老家寄来的 10 块钱是我的祖父卖了 100 斤大米换来的, 非常后悔, 从此以后父亲从来没再向家里要过钱。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父亲上学以后第一次回广东老家 是在和母亲结婚后, 那时已是离开广东 10 年以后了。 而再一次回家就是带着全家, 包括我们俩兄弟, 却是在 1980 年代后期的事了。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 父亲都倾尽自己所能以各种方式帮助了许多其他生活或经济有困难的同学、学生。 我们从来不知道具体细节, 只是知道有些人成了我父亲一生的朋友。

父亲一直有一颗报效祖国之心, 喜欢实实在在钻研科研业务, 他的聪明才智和眼光也得以充分发挥。 父亲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多年积累宽广深厚的学术造诣。 父亲心胸坦荡, 真心尊重挖掘各种人才。 父亲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贯彻前辈科学家的嘱托,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力学系”。 父亲从投身地质事业的一开始, 最大的兴趣就是地质找矿。 父亲在地质学院教书, 带学生实习, 上地质队, 到后来调到航遥中心直到退休后, 象许多其他地质工作者一样, 走遍了祖国的山川大地,《地质队员之歌》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从未有如此经历的后辈我们。 祖国的土地生养了我们, 祖国的山河大地留有我们父辈们的坚实足迹, 使我们后辈无论走到哪里, 都深深地眷恋着祖国。 父亲一直是希望祖国美好, 人民善良幸福。 我们深深理解父亲的情怀。 虽然我们和父亲之间没有这样明白地交流过, 但是希望父亲现在能听见我们所说的。 或者就象以前一样,我们父子默契,尽在不言中。 其实我们最希望的是我们什么都不说, 只要父亲还能回到我们身边。

父亲一生一直有一颗坦荡的赤子之心。 父亲有他自己独有的智慧与才华, 但从来没有什么心机。 在父亲眼中心中,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父亲永远以一颗真诚、善良和隐忍的心对待所有人和事, 乐观、昂扬、向上, 宠辱不惊, 问心无愧。 父亲有着多彩的人生, 有野外的风餐露宿, 有各样的顺境, 逆境, 有平凡的生活, 也有所谓的大场面, 但父亲一直是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除了与工作有关的角色,父亲还有多个角色。父亲在家里是长子,是弟弟妹妹的大哥, 是丈夫,是父亲,是爷爷,又是姐夫等等。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父亲无愧于他的每一个角色。父亲不善言辞, 但极重情义。 许多与父亲有接触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孝子, 对弟妹们和其他亲戚朋友也是关爱有加。 在我们俩兄弟中,哥哥出生后不久, 就被父母完全托到河北姥姥家, 从一岁多到五岁多, 是和姥姥家的兄弟姐妹一起玩大的。后来弟弟也是老家的姨帮忙带。 长辈亲人的倾力抚育之情,我们后来才慢慢了解, 为了照顾我们兄弟, 有的姨还心甘情愿地因此耽误了本来很好的机会和前程, 不仅毫无怨言也从不提起。 父亲母亲教导我们体会其中的亲情与恩情, 他们也长期和两边老家保持亲近的关系, 并且尽己所能提供需要的帮助。 对于家里的同辈或晚辈, 如果需要, 父亲总会在适当时机沟通, 交流, 劝导, 真心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儿子, 我们体会最深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一直相濡以沫,和谐默契,有着我们做儿子也不能完全体会的心灵深处的默契和交流。 父亲和母亲给了我们一个永远可以依赖和温暖的家。 我们兄弟小时候,母亲经历了好几次大手术, 有几年弟弟多病, 父亲一直是全家的坚强支柱, 以乐观的心态, 坚强的意志, 支持鼓励母亲, 带领全家一步步风风雨雨走了过来。这些,在父亲来说, 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 他从来也不说, 自己心底里也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 要说我们这个家和父亲, 是我们永远也想不完也说不完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一生去慢慢体会。 父亲您放心, 我们和母亲会象您在的时候那样好好生活。 我们也会放松地体会, 您其实是以您的方式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 能做您和母亲的儿子, 是我们永远的福分。

父亲, 您这样地走, 不愿意麻烦大家, 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虽然我们可能还不能了解, 不能知道,但是您一定是到了您想要去的地方。 如果您累了, 您就好好休息。 如果您愿意, 您就听听我们对您的倾述, 或者您就象以前一样, 对我们笑笑。 您知道我们都这么的想您,这么的惦记您,您就不会太孤单。

父亲, 一路走好, 愿您天堂幸福安乐。

父亲, 安息吧!

 您的儿子:为民 为国 泣血拜叩
2012 年 4 月 5 日

亲友吊唁

沉痛悼念大姐丈邓君兆伦:

呜呼哀哉!兆伦兄长,去何匆忙?倏尔仙逝,人实悲怆,痛哭涕
泗,酌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吊君出身,严慈躬耕,贫寒贤良;

吊君幼年,孝亲友爱,品行端方;敏而好学,同侪榜样;

吊君青年,英姿勃发,儒雅温良,学业大成,祖祠荣光;

吊君壮年,传道授业,桃李芬芳,慧擢大才,国之栋梁;

羡君晚年,慈善和祥,伉俪情笃,子孙齐芳,福德泽继,代代恒昌。

享年髦耋,鹤游天堂,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崔振汉 崔新渭 崔新格

崔振虎 崔新志 崔新桂

泣 血 祭 拜


崔新省女士及二子:

惊悉邓兆伦教授不幸逝世的噩耗,甚为哀念。愿他走好!

邓兆伦教授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力学和遥感地质专家,而
且也是地质教育家,他在创建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和促进
“文革”后期复课招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地质教育史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后新省有事要我帮助,可通过为民、为国的电子邮件与我
联系。

顺祝健康长寿!

师友:李东旭

2012 年 4 月 3 日于多伦多

 
北京广东五邑侨乡海外联谊会吊唁

崔新省女士:
惊悉我联谊会会员邓兆伦教授不幸逝世的噩耗,甚为哀念。愿他走好!但他的爱国爱乡和敬业精神将永存。旦愿你们
节哀!
北京广东五邑侨乡海外联谊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日
标签集:TAGS:亲情往事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