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Leonidas Kavakos超级音效小提琴集

      鏇轉的木馬 2005-6-19 1:29:00
唱片名:Leonidas Kavakos超级音效小提琴集
作曲家:Kreisler, Paganini, Wieniawski, Tchaikovsky, Debussy, Schubert
唱片公司/CD编号:TMCD 1030
出品:Top Music 公司
CD编号:TMCD 1030
演奏:小提琴:Leonidas Kavakos 李安纳塔斯.加华高斯 / 钢琴:彼德.纳吉

引用:
内容简介:
  天乐公司最注重的就是唱片的品质,这品质包括演绎和录音。本片的小提琴演奏家卡瓦科斯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他能以简洁的手法,不造作地直接抒发出音乐中蕴涵的情感。他在演奏慢板乐段时带出阵阵暖意,轻快之处干净利落。录音本身就已经很有水准,再经过加工,使得小提琴的音场和定位更加精确,弦声质感更强。曲目选择也很讲究,有巴齐尼的《小精灵》,柴科夫斯基的《旋律》,还有克莱斯勒的《爱之欢乐》、《爱之悲伤》和恩斯特的《夏日玫瑰主题变奏曲》等,都是小提琴曲目中的精品之精品。
  听过这张CD后,最直接的感觉炽能是技巧高超,靓声至极!加华高斯驾驭小提琴的技巧实在令人惊叹,无论是快速的旋律,或是拨弦演奏,他都一样运用自如,给人的的感觉不但没有丝毫的慌乱,而且是充满自信,每个音符都是干净利落,在他的弓下喷涌而出,那份动感,那份欢跃,真使人为之振奋。另一方面,琴弦之音是清丽脱俗,纤细明亮,延绵不断,纯结无暇,可谓达到完美境界。
  这个专辑的原版录音是1991年在美国洛杉叽的一间大教堂进行的,收录了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舒伯特的《L’Abeille》、巴齐尼的《小精灵舞曲》等12首乐曲,现在Top Music公司运用当今顶尖的Apogee UV 20bit数码录音技术重新制作,它除保持有原来通透明朗的音质之外,小提琴和手风琴的质感和结像线条感都有长足的进步,加上使用超合金压片,使各种技术指标达到一级水平,音响效果定能满足发烧乐迷的要求。

CD曲目列表:

01. William.Kroll-Banjo and Fiddle for violin & piano
威廉.克尔:斑鸠与提琴[2:47]
bbs.megajoy.com/up_up/up_ ... 1102621418875_1.wma

02. Antonio Bazzini -La Ronde des Lutins, scherzo fantastique for violin & piano, Op 25
安东尼奥.巴齐尼:小提琴与钢琴:精灵群舞,作品第25号[5:05]
bbs.megajoy.com/up_up/up_ ... 1161545358890_2.wma
  欧洲的戏剧舞台上时常出现这样的形象:一群活泼动人的小妖精,他们神出鬼没,古怪离奇,言行诙谐,引入发笑,有时还会作弄人。但是,他们生性善良、乐观,又有生趣。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里就有这样的描述:一对情侣在寻求保护人的途中,黑夜路经一个森林,一群小妖精出现了,作弄他们,折磨他们,形成一个
剧情进展中有趣味的穿插。这样的音乐形象在门德尔松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中居重要地位。
  这支“精灵群舞”就是表现类似形象的一个小提琴音乐作品。
  作者巴齐尼(Bazzini 1818--1897)是意大利提琴家和作曲家。他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在演奏上曾达到相当高的成就。他写过交响乐,也写过歌剧。1873年在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任作曲专业教授,后来在1882年担任该音乐院的院长。著名的歌剧大师普契尼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当时正逢意大利十九世纪!的器乐复兴时期。这时器乐的技巧发展已经达到很成熟的阶段,全世界对意大利的器乐成就十分敬仰;在表现音乐形象时技巧上可以发挥的手段大大丰富了,写作的技巧由于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得到很大解放。……所有这些都可以从这支短短的小曲里逐一见到。
  “精灵群舞”是巴齐尼的第二十五号作品,这个标题的下面还有一个副题——“幻想诙谐”。首先音乐快速地开始了。这个急切的节奏,好象一群小精灵突然间在舞台中央一拥而上。
  这个鲜明的节奏带出来的是十分活泼的音调,对于小提琴来说时常引起我们自豪的是,它不仅能表现各种情绪,也同样可以模仿各种乐器不同性质的音响。这个活泼跳跃的音调(E小调),是用一种特殊的跳弓——小鼓捶弓法(弓在弦上象用鼓锤打小鼓一样自然弹跳)清脆地奏出;它在各个音区里,在各个调性间转来换去。这音调给人直观的印象是跳来蹦去没有片刻稳定和安宁——小妖精的活泼姿态。
  这段音乐给人快乐和生动的感受。并不因为写的是“灵精”、鬼魂就一定让人感到阴森恐怖,而是高兴的活跃的情绪。
  中段,突然转成C大调。这段音乐奇特处在于:象是任何音调都一下子消失了一样,音乐模糊一片,再也不象刚才一开始让人听到的那样鲜明的甚至可以说有立体感的形象,而象一片烟雾,此起彼伏,忽东忽西,且又一直是很弱的音响,但突然又出现几个特强音,好象小鬼精灵骤然间在那个树后面屋角处露出身影,刹那间又埋进烟雾里去……。这种性格小品音乐的形象很突出,它能使人与视觉的想象很容易地联系起来,这在提琴小品中是很少见的。
  这舞曲有着回旋曲的结构,经过第一个主题的再现后,音乐又引出一个奇特的形象:这个音调具有如此谐谑性,简直就象在故意作怪样,作鬼脸,逗人发笑。音调通俗易懂,一听就能记住,其性格和民间的欢乐歌舞音乐十分相似。
  这里介绍一下这个音调在提琴上是怎么演奏的,因为这几乎是全曲仅有的一个技巧“绝招”。这四个音(3 3 3 3 )本来可以在一个弦上奏出,但是巴齐尼竟要在一个弦上只演奏一个音。因此,如果您仔细听一下这段音乐时,会发现四个音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E、A、D、G四个弦上奏出)。这个特点对于不演奏提琴的欣赏者恐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对于一位提琴演奏者来说,这个平平常常的四个音要能完美地奏出来,那将意味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巴齐尼的其他作品远没有这支小曲所具有的魅力。

03. Fritz Kreisler –Liebesleid 'Love's Sorrow' for violin & piano
克莱斯勒:爱之悲伤[4:26]
bbs.megajoy.com/up_up/up_ ... 1211461926023_3.wma
  此曲与作者的另一首小品《爱之欢乐》成为一对“姊妹篇”,两首小品的知名度不相上下。本曲同样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为a小调,3/4拍子,略带烦恼及伤感。相当清丽的主旋律首先出现,接着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乐曲的中段旋律色彩较为明朗,仿佛是忧郁之中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主旋律。本曲与《爱之欢乐》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但两曲又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连起来欣赏时趣味更浓。两曲的演奏时间都在三分钟左右,并且都曾被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及其他器乐曲。

04. Fritz Kreisler - Tambourin Chinois for violin & piano, Op 3
克莱斯勒: 中国花鼓[4:00]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126123845363_4.wma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05. Peter Tchaikovsky –Souvenir d'un lieu cher, for violin & piano (or orchestra), Op. 42
柴可夫斯基:旋律[3:46]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130437234585_5.wma
  小提琴曲,创作于1878年,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曲《回忆留恋的地方》里的一首。全曲由《冥想》、《恢谐曲》和《旋律》三部分组成。据称,1877年,柴科夫斯基因婚事的挫折到欧洲去旅行,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库勒兰,一面疗养神经衰弱症,一面写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出于对库勒兰美好景色的怀恋,他写下了这三首乐曲作为纪念。这一首《旋律》,原是计划在同年所完成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里做第二乐章用的,因此,在风格上多少与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小曲有相似之处。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降E大调,行板,3/4拍。音乐一开始就呈示出如歌的主题,那匀称悠长、徐缓平静的旋律,犹如柳丝随风摇曳,温和中带有几分凄清的韵味。钢琴则随着小提琴做平静的伴奏。随着小提琴奏出的一段半音上行,乐曲进入中间部,以另一方式继续进行,有开朗舒畅的特点和起伏的情绪,接着在小提琴奏颤音之下,钢琴展开变化音型。然后经过一段小提琴交替的快速音群,回到原来的主题,最后在平静略带伤感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06. Franz Schubert - Bagatelle for violin & piano, 'Die Biene' Op.13/9(The Bee)
舒伯特:蜜蜂[1:12]
bbs.megajoy.com/up_up/up_ ... 1323755811809_6.wma

07. Nicolo Paganini -Le Streghe, variations for violin & orchestra (or piano) in E flat major, Op 8/MS 19
帕格尼尼:小提琴与乐队(或钢琴)降E大调女巫舞曲Op.8(1813) [9:24]
bbs.megajoy.com/up_up/up_ ... 1432078422387_7.wma

08. Claude Debussy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Sur la luzerne en fleur'), song for voice & piano, L. 33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2:26]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146953697903_8.wma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一译《金发女郎》,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为第一集中的第八曲,作于1910年。
  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 内容描写的是"坐在盛开着鲜花的越桔树丛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作者从此诗中获得创作灵感。 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具有"五声音阶"的特色。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活龙活现,她的内心世界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犹如少女歌唱的清晨那样质朴、温暖,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和幻想。

09. Fritz Kreisler -Caprice Viennois for violin & piano/orchestra, Op.2
克莱斯勒—小提琴与钢琴或乐队:“维也纳随想曲”,作品第2号[4:27]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150275886844_9.wma
  这是一首运用了维也纳乡土旋律的幻想小曲,内容相当伤感。一段维也纳古都风采的序奏旋律首先出现,接下来的中段旋律为缓慢的行板,B大调,3/4拍,徐缓的圆舞曲充分表现了小提琴双音和波音的魅力,具有咏叹调和间奏曲风格,之后由序奏材料引出来的第一段旋律再现,全曲结束。整个乐曲的演奏时间仅三分钟。这首小品的演奏技巧虽然极为复杂,内容却很充实,不会给人以特意炫耀小提琴技巧的感觉。克莱斯勒出生于维也纳,也成长于维也纳——这首曲子的中段慢板旋律充满了他对祖国的恋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被人填上歌词而成为《战士之妻的摇篮歌》,直到现在仍有人唱它。


10. Henri Wieniawski - Polonaise brillante (No. 1) in D major for violin & orchestra, Op. 4
维尼亚夫斯基: 小提琴与乐队:D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第一号) 作品第4号[4:54]
bbs.megajoy.com/up_up/up_ ... 563948495194_10.wma

11. Fritz Kreisler –Liebesfreud 'Love's Joy' for violin & piano
克莱斯勒: 爱之欢乐[3:49]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22307331315_11.wma

12. Max Ernst - Fantasy & 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Rossini's Othello
恩斯特:罗西尼的“奥赛罗”主题变奏曲[13:08]
bbs.megajoy.com/up_up/up_ ... 221210620605_12.wma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