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涵义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㈠ 主体
⒈ 国家机关——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
⒉ 企业
⒊ 其他社会组织
⒋ 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内部单位
⒌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公民
⒍ 国家——发行国债
公民——国籍 人民——政治
| 公民(自然人)——外国人、无国籍人 → 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 法人(组织) ↗ |
公民行为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
| 18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 10~18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 10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 |
法人权利能力(经营范围):始于登记,终于倒闭
与公民的区别:⑴ 能力不一致 ⑵ 权利之间不一致 ⑶ 有些公民有,法人则没有
条件:
⑴ 依法成立
⑵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⑶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⑷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㈡ 内容——权利与义务
㈢ 客体(标的)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 注册 → 法律事实(原因) |
| 登记 ↗ |
|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结果) |
四、法律行为
五、代理
| 委托代理(授权范围) |
| 法定代理 |
| 指定代理 |
六、经济法律责任
| 过错 →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产生法律后果,但还是希望发生,放任不采取急救措施。 |
| ↘ 过失——明知自己的行为产生法律后果,由于自己的轻视、忽视。 |
七、诉讼时效
| 普通时效——2年~20年 |
| 特殊时效——1年 |
| 起算 → 知道(明示) 国家强制性规定 |
| ↘ 应当知道(推定) |
作业:
⒈ 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它有哪些关系?
⒉ 什么是主体?主体包括哪些范围(6个)?
⒊ 什么是法人?法人必须具有什么条件?
⒋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与公民有什么区别?
⒌ 什么是客体?客体包括哪些范围?
⒍ 什么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包括哪几类?
⒎ 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效途经是什么?
⒏ 哪几种情况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能力?
⒐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效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些区别?
⒑ 什么是代理?代理有哪几种?
⒒ 什么是民事责任?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⒓ 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有什么区别?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