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分外怀念颐和园,也常常思及中国的诗词歌赋,越发觉得其中的博大精深是一言难尽,洋文万万不可及的。近两月在做的方案,让我有些失落,虽然讨论过程颇有趣,但结果在我眼中并不完美,它实际得就像一堆专门雕砌的石块,全无天然之味,全无意境可言。我们只为满足人们所想人们所愿,从中获利,便以此来判断方案的优劣,实在让我不敢苟同。
昨夜画图,画着画着眼前忽地浮现出颐和园的景色,山水相绕荡轻舟,樱花春日落翩翩,那些深埋在脑海里的影像一帧一帧浮现。千千静听,一曲古筝平湖秋月让人心怡神爽,思绪一飘,好似回到了那优雅的山水之间,笑看落樱纷飞,坐听石问清泉。长长的汀,长长的廊,晶莹的琉璃,檀木的窗。一墙一屏,仿佛隔了春夏秋冬,深幽过后的柳暗花明,唱尽世间之绝境。春一支碧桃,秋一枚红叶,清丽洒脱,纵然芳艳,却不惹尘埃。待到冰雪时节,银装素裹,枝挂白帘,风吹湖面成玉镜,投石问路穿水行,鸟声不绝于耳。
边听边想,抬头望了望碧非,一个念头飞起,立刻给他换上深蓝色的瞳,带上漆黑如墨的发,退去大衣,批上锦缎,一个翩翩君子就这样出现了。他淡薄如雪,他清丽无双,如水般深幽的瞳里装着清风与流泉的吟唱,湛蓝恬静的眉子里映满日出的青丝,日落的烟华。一袭长发黑如无星晚空,墨如无底深潭,发丝柔顺的被微风带起,从肩滑落到腰,然后停在风中。幽幽清涟花飘碧,硝硝尘世不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