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语言技巧』经过配音的片中人物变得更丰满、更富有立体感

      文案欣赏 2010-1-16 15:19: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上的广泛交流,电影、电视已成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媒介,国外译制片也成了中国观众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应运而生的一支支为国内外影视配音的演员队伍在录音棚,话筒前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仅仅把配音工作视为对上口型,使观众听懂片中人物的对话,是不够的,是远不能满足广大观众对影视艺术完整性的要求的。随着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欣赏力的提高,观众们要求剧中人物在把话说清楚的同时,要把语言进行加工、提高,使之达到典型化、性格化,增加可信度,从而得到艺术享受。
      配音
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活生生的、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配音
虽也属话筒前的语言艺术范畴,但它不同于演播,挖掘书面含义后,可以自己根据理解去设计语调、节奏;亦不同于新闻、科教片的解说,可以根据画面平叙直述、娓娓道来。影视配音要求配音演员绝对忠实于原片,在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人物形象基础上,为人物进行语言上的再创造。它使配音演员受到原片人物形象、年龄、性格、社会地位、生活遭遇、嗓音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允许演员超越原片自由发挥,另立形象。同时又要求配音演员根据片中人物所提供的所有特征,去深刻地理解、体验人物感情,然后调动演员本身的声音、语言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去贴近所配人物,使经过配音的片中人物变得更丰满、更富有立体感。
    
语言艺术是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用语言塑造人物时处处都需有坚实的表演基本功底做基础。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演员在经过严格的表演及语言基本功训练后,如何较快、较熟练地掌握配音艺术中体验——体现的过程。
    
一、牢牢地抓住原片风格紧紧地贴近所配人物
    
影片的风格必然取决于导演的风格,它是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而导演的风格则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才得以具体体现。
     配音演员
是在原片演员已经创作完成的形象基础上进行的语言再创作,可以称之为语言的二度创作,它必须忠实于原片,忠实于原片的风格、时代气息、国度差异与语言习惯等等。配音演员的工作周期短,接触的人物形象多,可以说是两、三天换一个新面孔,无论在性格、类型和年龄跨度上差异都很大,绝无雷同。这些人物又是出自不同表演风格的导演之手,由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且有着不同表演风格的各类型演员扮演,这就要求配音演员迅速、准确地掌握影片风格,去贴近所配人物的形象。首先要弄清楚影片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喜剧、悲剧、还是正剧?演员的表演风格是生活化的,还是戏剧化的?这都将直接决定配音演员的语言风格。比如:同样是国产戏,有反映大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偏远山村生活的。而在大城市生活中,有反映知识分子、学生、干部生活的,也有区域性较强、地方色彩较浓郁的城市居民的生活(如北京的天桥一带,上海、苏州的弄堂)。是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要运用老北京人的语调、语气进行配音,使观众看了觉得熟悉、亲切,地方色彩鲜明。如果把反映老北京人生活的戏如《骆驼祥子》、《龙须沟》的语言换成字正腔圆、四声规范的标准普通话,那么影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
     
不同色彩、风格的影片,不同职业、特征的人物就应该用不同的语调去进行刻画。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战士多来自农村,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单纯、朴实,试想如果从他们的口中吐出的是欧洲王公贵族们那种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语调,势必造成观众视觉与听觉的混乱。反之,如果把《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的老北京人的方言和语调用到美国影片《茶花女》中为阿芒和玛格丽特配音,阿芒和玛格丽特一张嘴满口的京腔,那必然造画面人物与声音造型的错位,人物形象与地区的混乱,从而使观众倒了胃口。
   
影片的风格是编剧、导演、演员的创作风格共同形成的,用什么语言风格、什么语调为片中人物配音,也取决于演员表演的形态与风格。生活化的表演,如影片《克莱默夫妇》、《坠入情网》中斯特里普、霍夫曼和德尼罗那种极松弛、生活、又逼真的表演就已经给配音演员的语言基调定了型,只有用极生活的口语,用亲切、毫不夸张、不加修饰的语调才能吻合得上演员的表演,才能紧贴人物。
   
而《哈姆雷特》、《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蔡文姬》就属另一种风格的影片。它们是根据古典的舞台戏剧改编拍摄的电影。为保持原剧的风格特色,就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进行配音,如孙道临在影片《王子复仇记》中,朱琳在《蔡文姬》中为角色所配的大段独白,比较夸张的带有诗意的念白富于韵律感,吐词清晰、明快、声音宏亮达远,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这都体现了演员在配音时对影片戏剧化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演员将扎实的舞台语言基本功自如地运用到银幕,对人物进行性格刻画的艺术功力。
   
总之,只有牢牢抓住原片风格,赋予人物形象以准确的人物语言才能做到以看不出技巧的技巧而达到极炼如不炼,达到出色而本色的境界。
   
二、准确地把握人物基调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但都有其比较突出的基本特征。虎妞粗野、泼辣,但不失对丈夫执著火热的情感;慧芳温柔贤淑,却不失内心的果敢、刚毅,大胆与世俗挑战;鲁智深好勇、鲁莽,又不失其细腻、精明之处……这些即是他们的性格基调。
   
角色的基调是演员创造出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准绳,是使人物形象准确、鲜明、突出的基本保证。对于为银幕上已经确定了人物基调的角色进行配音的配音演员们来说,准确地把握住为其配音的人物基调,并找到与人物基调(性格、年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等)相吻合的语言基调(语调、速度、节奏以及不同的声音色彩和气息状态),是一件艰难但又充满乐趣的创作工作。
    1
、人物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决定语言基调的不同
   
国产电视剧《辘辘·女人·井》中的狗剩媳妇是个被一个孩子拖累着的年轻寡妇,在一个人多嘴杂的村子里生活,没有男人的帮衬,要想不受人欺侮,必须有一层保护色,久而久之形成了她的性格-厉害、冷漠。结合她的表演配音演员赋予她的语调是:或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或以攻为守提高嗓门儿先发制人,使人没有反唇的机会。而一旦爱上了,她的语调是温柔的,但口气仍是强制性的,这是环境与性格形成了她的固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她虽然年轻,但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使她无暇顾及自己的音色,更多的时候她要横着嗓子与人争吵、骂街。所以在音色的处理上尽量放松声音,气息下沉,在运用中音区的同时使气流与声带磨擦发出沙哑的声音,以体现她的心境不好,生活不如意及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干地里的农活所导致的疲惫不堪。
   
仍是一个下层社会的妇女,由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美国影片《公共汽车站》中的女主角,一个下等酒吧的女招待雪莉则是个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姑娘。她聪明、善良,但却脱不了因长期在酒吧演唱、生活在下层社会当中所染上的俗气。她虽然单纯,可因每日应酬各种人物而懂得如何与男人周旋。给她配音时,我为她寻找人物语言基调,注意努力地贴近人物性格与职业特点,虽然赋予她年轻、活泼的声音以吻合其年轻美貌的外表,但语言不往高雅、有文化上靠,并随着剧情的发展,捕捉到可以体现她俗气、没文化的地方来设计一些俗气的语调,如谈到名人诗句时的尴尬,语句不连贯,忘情时语调起伏大,一惊一乍的,以此来揭示人物的另一侧面。
    “
雪莉在影片中有许多唱歌的场面,歌曲是由玛丽莲梦露本人唱的,声音轻柔甜美,我在声音的运用上做了一些造型,尽量使自己的音色去接近影片中的歌声,在听觉上达到语言与歌声的统一,使观众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这种情况在为国产片配音中也遇到过,而难度更大些。毛阿敏主演的《女明星秘史》,从18岁的农村姑娘演到30岁左右的电影大明星,从年龄到经历上都有较大的跨度和变化,这就要求在声音造型上有较大的区别。片中的许多段歌由毛阿敏本人演唱,而她又是个国内观众对其音色非常熟悉的歌星,音色浑厚、高亢、有力度,导演要求尽量与歌声相吻合,使观众听后觉得说白与歌声出自一人之喉,这对那些平日音色偏高、偏亮的配音演员来说有些困难。所以除了通过把毛阿敏的歌带反复播放、模仿外,还努力从人物身份、社会地位的变化上找语调、声音变化的依据:18岁的姑娘带着美丽的梦初来大城市,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总是处在兴奋之中,此时赋予她年轻、偏亮的音色,观众是能够接受的。随着她经历了痛苦遭遇,经过个人奋斗成了众人瞩目的电影明星,年龄大了,身份也变了,为这时的配音,就要注意把气往下沉,少用头腔共鸣,多用胸腔音,使声音变得浑厚、有力,语气也自信而傲慢,与原歌声较有机地衔接起来。并且在年龄变化的过程中注意声音的逐渐变化,避免断层而给观众造成的不良感觉。这些尝试得到了导演、录音师及毛阿敏本人的认可,从而较好地又一次完成了语言塑造人物的工作。
      2
、人物性格基调不同,决定语言基调的不同
     
影片中的人物个性特征,除了通过形象造型与形体进行表现外,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来得以体现。
     
每个人的言语表现方式都和他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联。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分为修养、能力、气质和性格四方面,而性格具有核心意义。影片中人物性格化的语言是由作者在剧本中完成的,只是剧本只能写出人物说些什么,而怎么说,只有通过演员表演才能具体地体现出来。每个人的言语表现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也就是人物性格基调的不同将决定语言基调的不同。
     
白衣秀才张生面临再紧迫的局面,面对莺莺母要拆散一对情人的高压政策,只会搓手踱步,也不可能从嘴里吐出李逵那骂娘的粗话来;换言之,李逵就是再心花怒放,也不可能咬文嚼字地念出文绉绉的诗句来。人物性格基调的不同决定了人物语言基调的不同,决定了人物说什么和怎么说,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具体、准确、生动。
     
如果一个配音演员只能用一个语调、一种音色,以不变应万变地去为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物配音,那最终只能导致出现千人一面、千面一声的局面。那产生的后果只能是破坏不了原片的风格和人物形象,不可能为观众所接受。
      3
、人物的年龄、生活际遇不同,决定语言基调的不同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从多方面细致地了解人物的经历,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言基调是有益的。
    
法国电视剧《包法利夫人》就是根据剧情变化和人物生活环境及思想上的变化来调整人物语言基调的最好例子。戏一开始,出现的是年轻、美丽、纯洁的乡村姑娘,她纯朴,每日在向往着美好的城市生活,此时赋予她的语调和音色是轻快、圆润、甜美的。婚后,从少女变成少妇的包法利夫人生活在轻松、愉快之中,但环境变了,地位变了,使她在与女仆的对话中增加了自信和威严。不久,对丈夫的不满和与情人偷偷的、狂热的约会使她的语调产生了更明显的变化,感情上的冷漠与厌恶,使她已不愿意把青春和温柔奉献给丈夫,语气多是懒洋洋的应付,或是尖刻的训斥。与情人的对话则语气热烈而缠绵,由于兴奋,声带是绷紧的、语调是高亢的,她要努力在情人面前将自己打扮成纯情少女。后来,被情人抛弃和不断地、频繁地更换情人,使她变成了一个放荡、轻狂的女人,声音里从此消失了圆润和甜美,伴随她的只有大喊大叫歇斯底里的发作。直至吞下毒药后痛苦地挣扎、嚎叫,给这个女人短暂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少女——少妇——荡妇——死亡。
   
《豪门恩怨》中的克瑞斯特尔,从普通女秘书一下变成了石油大亨的妻子、豪门贵族家的女主人。灰姑娘的经历使她整日生活在怀疑、惊恐与不适应之中,得不到安宁。她需用各种语言方式和不同的语调与此同时个家族中的各种人物进行交流、搏斗。
   
《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中的埃玛·哈特”14岁起在有钱人家当女佣,靠奋斗、拼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换了四个丈夫,60岁时成了世界金融界的巨头。十多个儿孙中,有敬仰她的,有仇恨她的,有觊觎她钱财遗产的……14岁到60岁的岁月中,她在年龄上、音色上、心态上、感情上的各方面都在起着明显的变化。
   
经过对人物经历的细致了解分析,随着剧情变化,根据人物年龄、生活遭遇及情感上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音色和语言处理上的变化进行配音,使观众感受到人物外部和内心世界的起伏跌宕,从而大大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学然后知不足,在配音艺术这门学科中,要想成为一个熟练的有造诣的演员,只有刻苦钻研,不断积累文化、文学知识、努力提高艺术修养,提高配音技能,提高对人物原型深刻的理解能力,还要有站在话筒前忘我的感情投入,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用自己的灵魂和语言风格塑造出千千万万性格色彩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让声音传递品牌价值——中国网络配音第一品牌 www.cnpeiyin.com

标签集:TAGS:中国配音联盟 网络配音 外语配音 中国配音网 专题配音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