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和语言打交道,天南地北的各种语言。01年出国时,目指设计开始学业征途的我大概从来也没想过8年后的自己已经会5、6种外语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对语言有兴趣,毕竟当初我是抛弃了外语系的学业来学设计的,而且我肯定对类似英美文学、语言学、语法学这样的课毫无兴趣,这点我大学里的老师应该很清楚,呵呵。但是毫无疑问我喜欢和各种人交谈,喜欢通过模仿学习他们的语言来了解他们的思维,寻找他们表现形式和行为结果背后的原因。我明白这其实也能是一种设计,因为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交流。
设计是个非常有逻辑的过程。而语言正是逻辑的一个很好的表现,从中我们能体会很多说话人的性格。德语复杂而严谨的语法决定了德国人缜密的思维和有逻辑的行为。拉丁语系的语言,同义词汇之丰富、语法搭配变化之灵活决定了这些地方人浪漫不羁的性格和让人意外的艺术天赋。汉语看似简单的语法和其背后极其多变的应用规律反映了中国人非常实际的生活态度和复杂之极的人情世故,但汉字深刻的含义也反映出中国人极赋诗意的一面。而日语语法有很多与德语极其类似的地方,大概也能为我们解释日本人对比德国人有过之无不及的严谨和逻辑思维,而另一方面,继承了汉字而后汲取多方语言优点的日语表现出日本人善于学习的优点。举些更具体的例子吧。“为什么”,因为什么,为了什么,中国人在寻找和思考原因的时候,一直是想着结果的,实际的性格可见一斑。而中国人中最实际的广东人更直接,“点解”,怎么解决?德语中的“为什么”叫“warum”,或者“wieso”。“wa”为疑问词缀,意为“什么”,“um”意思是“在,在⋯⋯周围”,“wie”就是“怎么、如何”,“so”和英文同拼法的词意思相近,“这样”。从中可以看出德国人的思维方式:靠周边因素去思考解释原因,是种理性的逻辑推理。在这点上,日语的相似真是到了惊人的程度,“なんで(何で)”和“warum”、“どうして(如何して)”和“wieso”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而意大利语的“为什么”——“perché”和汉语也是想像之极。“per”意思是“为,为了”,“ché”就是“什么”。来过意大利的人应该都有这么个感受:这地方好像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的确,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有很多想似的地方,从面条烧饼到人际关系。
这些语言上的小细节常常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也往往能成为一个设计的起点。这点也得到身为建筑师的舅舅的共鸣。上星期的电话中,我们聊到英文“interesting”一词。“interest”除了有“兴趣”的意思之外,还有“利益”这个解释。对西方人来说,interesting的东西也要有interest,有了interest,东西也会变得越来越interesting,难道不是吗?这完全是符合逻辑,也是符合社会和市场规律的。设计师除了要有广泛的兴趣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善于观察、理解和运用细节。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interest转化成一大群人的,甚至是全社会的interest。
设计是个非常有逻辑的过程。而语言正是逻辑的一个很好的表现,从中我们能体会很多说话人的性格。德语复杂而严谨的语法决定了德国人缜密的思维和有逻辑的行为。拉丁语系的语言,同义词汇之丰富、语法搭配变化之灵活决定了这些地方人浪漫不羁的性格和让人意外的艺术天赋。汉语看似简单的语法和其背后极其多变的应用规律反映了中国人非常实际的生活态度和复杂之极的人情世故,但汉字深刻的含义也反映出中国人极赋诗意的一面。而日语语法有很多与德语极其类似的地方,大概也能为我们解释日本人对比德国人有过之无不及的严谨和逻辑思维,而另一方面,继承了汉字而后汲取多方语言优点的日语表现出日本人善于学习的优点。举些更具体的例子吧。“为什么”,因为什么,为了什么,中国人在寻找和思考原因的时候,一直是想着结果的,实际的性格可见一斑。而中国人中最实际的广东人更直接,“点解”,怎么解决?德语中的“为什么”叫“warum”,或者“wieso”。“wa”为疑问词缀,意为“什么”,“um”意思是“在,在⋯⋯周围”,“wie”就是“怎么、如何”,“so”和英文同拼法的词意思相近,“这样”。从中可以看出德国人的思维方式:靠周边因素去思考解释原因,是种理性的逻辑推理。在这点上,日语的相似真是到了惊人的程度,“なんで(何で)”和“warum”、“どうして(如何して)”和“wieso”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而意大利语的“为什么”——“perché”和汉语也是想像之极。“per”意思是“为,为了”,“ché”就是“什么”。来过意大利的人应该都有这么个感受:这地方好像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的确,意大利人和中国人有很多想似的地方,从面条烧饼到人际关系。
这些语言上的小细节常常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也往往能成为一个设计的起点。这点也得到身为建筑师的舅舅的共鸣。上星期的电话中,我们聊到英文“interesting”一词。“interest”除了有“兴趣”的意思之外,还有“利益”这个解释。对西方人来说,interesting的东西也要有interest,有了interest,东西也会变得越来越interesting,难道不是吗?这完全是符合逻辑,也是符合社会和市场规律的。设计师除了要有广泛的兴趣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善于观察、理解和运用细节。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interest转化成一大群人的,甚至是全社会的interest。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