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感,感材料

      关于设计 2009-7-10 21:50

设计里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决定结果。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基本上是如何发展和控制一个设计过程,从而得到理想、甚至意外的结果。但是在过程之前,出发点也不容忽视。然而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出发点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我不否认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经验,是作为一名设计师需要具备的洞察力和感觉。对材料的感觉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它需要我们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接触、体会,然后运用,直到理解。这是坐在电脑前学不到的东西。名为“东京纤维’09 - 感具”(Tokyo Fiber ‘09 SENSEWARE)的纤维材料及制品展今年在米兰国际设计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展览之一。

090525_1

材料改变着世界。它挑动人类创造的直觉,激起人们造物的欲望。策展人原研哉打了个比方,回顾历史,石头作为一种材料,在石器时代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当你手握一把石斧头,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坚硬的本质会让你感觉你身体里某些东西被唤醒,刚刚从直立行走得到解放的双手一定会感觉到石材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重量、合理的可塑性,赋予我们砸东西的能力。石材激起了当时人们设计和改造周围环境的欲望,从而进一步触发了石器时代的文明。当你手握一件石器的时候,你会很本能地理解这一过程。

纸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各种土壤色原料中提炼加工而成的纸却拥有洁白的色彩和一定的坚韧度。不过纸的这两个属性是脆弱而易被破坏的。在如此纤细精致的材料上,人们用黑墨写字做画。黑与白这让人吃惊的对比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创造欲的一个驱动器。

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改变。如今在这个资讯飞速发展、科技秒新分异的时代,面对不计其数、特性各异的材料,站在创造领域前沿的设计师们,我们该如何去体会、去领悟、去创新呢?

日本科技产业联合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师们,以“东京纤维”给了我们绝妙的启发。纤维作为一种材料已经是历史悠久。天然纤维像棉、亚麻、丝绸,以它们不同程度的柔软、温暖,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样式、颜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用途早已超越了保护人体、保暖的基本范畴。即便如此,纤维材料的创新也从未放慢脚步。纳米纤维的粗细只有人发丝的1/7500;新型碳化纤维不仅既坚韧,又有弹性,还让人惊讶地轻;导电纤维的导电效率无异于金属;可模压的纤维能用来塑造三维形体;还有很多智能纤维如同动物组织或细胞般精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材料呢?

坦白说,“东京纤维”里看不到任何商业产品。它并没有刻板地给我们带来单纯从材料到最终产品应用的模式,不是提问回答那么僵硬的方法,而是为我们展示了各种新材料的属性、提供人们亲身接触体会材料的机会、表达设计师们的想法、铺开一张组织者脑中对未来的蓝图。更准确的说,“东京纤维”是一个提供刺激和促进因素的机构,从而进一步拓展每个人的想像力。17件展品各个精彩,我在这里就不逐一解释说明了。大家可以到他们的网站(http://www.tokyofiber.com/)继续体会。但这17件作品只是“东京纤维”概念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展示了材料的艺术,一幅极有启发性的生动画面,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刻的问号和感叹号的同时,更是一个长长的待续的省略号。这样的展览没有为我们带来产品,但必将激发无数新产品的诞生。在现在这样极其多元化国际化的时代,相比果实,不如重视一下培育果实需要的营养和环境。在滋润的空气里,我们反而能闻到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这是现在中国最缺乏也是最迫切需要的吧。

090416_1

090422_1

090422_2

090422_3

培育植物的不是土壤,而是下面一层一厘米多厚的纤维

培育植物的不是土壤,而是下面一层一厘米多厚的纤维

Picture 3

加入光纤的混凝土砖

加入光纤的混凝土砖

090422_10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