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就喜欢战争题材的影片,在那样的一个特定的时刻,许多平常无法看见的人性都在那一个个光影中闪现出来,而《黑鹰降落》正是这样一部给我视觉震撼的电影,有人甚至建议用此片代替有关历史记录片,因为他对发生的历史的描述的非常准确和翔实。 《黑鹰降落》是根据马克·鲍登1999年的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的,描写的是1993年10月发生在非洲索马里的一场真实悲剧。 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国自越南战争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地面战争,伤亡也最惨重。当时还是新闻记者的马克·鲍顿敏感到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在事件发生后不久,亲入摩加迪沙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写成了内容详实、广受瞩目的纪实报道《Black Hawk Down》。
 1993年10月3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 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这次事件的悲剧结局促使许多美国人反思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干涉政策,也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 在正式开拍前,全体演员连同只有几个镜头的小角色都分成三拨分别在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游骑兵部队和黑鹰直升机基地参加5天的军训,除学习部队生活、武器操作和团队精神外,他们还和摩加迪沙之战中阵亡者的战友和亲友交谈,对自己所扮演角色有更感性的了解。由于无法在索马里实地拍摄,全片是在摩洛哥完成的,得到了摩洛哥政府和美国国防部的全力支持,也使得这部影片能尽可能地完整再现当时的事件真相,连剧中人物的姓名除目前仍在美军服役并付有特殊使命的队员外,都采用了真实姓名。
当然,翻开当年的新闻,事实是在这次行动中,虽然有部分美军是作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为完成人道主义使命进入摩加迪沙的,但游骑兵部队执行的却是美国的干涉政策,希望通过捉拿索马里高级军事将领,削弱阿迪迪军政府的实力,并最终达到推翻阿迪迪的目的。这也是在美军遭到围困后,联合国无法及时派遣救援部队,最终导致对峙双方重大伤亡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这部电影近距离的表现了美国大兵的英勇形象。而对我来说,印象深刻是电影里的各式武器,以及"不让一个同胞遗失在战场"的决心.美国对个体士兵的生命的感情和关注,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不过,我也无法忘却那街头的巷战中,成群结队像蚂蚁倒下的索马里黑人,美国士兵面对他们时,又是面对一群怎样的生命体呢:没有感情?没有生命?没有思考?要知道,索马里人才是为自己的家园和亲情而战的。 面对电影激烈的光影效果,我想自己也不过是一个看热闹的过客,看着各式先进的武器像伐木一样一排排击倒索马里人,也许在那一刹那,自己有了美国人一样的快感和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