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榜免费流量统计系统 

我辈尽是蓬蒿人

 我的日历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我的相册 新浪新博 山人旧馆
国外备用 豆瓣蓬蒿 百度空间

梦回故乡 天涯之涯 魅力无限

超人妖精

照猫画虎 独舞天涯 阿飞正传
金风细雨 流浪小狗 谁醉春风
随遇而安 灵飞何处 睡在下面
T N Z Z  老丁你好 鱼的空间
都市罂粟 大嘴男孩 谁晓远方
拜金小姐 语心涵意 盘丝做衣
舞偶天下 东西南北 菠萝记事
东西南北 再想一想 飞过无痕
大千世界

小田姑娘 大智同学 看谁糊涂
碎叶知秋 小Jason 飞天婧婧
暗黑舞者 娜可仙踪 马来友人
驿外断桥 习惯八卦 燕阳天空

微言子曰 落汤之猫 一苇之杭
偶像师姐 杜伦比亚 伪通社长
小强老师 大展鸿图 叫他良兄
东北偏北 菲常师姐 邓码字员
两厢生活

乡村八记 疯狂尚帝

十年同窗 譬如朝露 笑看绿竹
巴尔扎克 完全静止 天若有情
筱筠支书 一把秋菠

1416教室 有龙则名 少华评论
彭网络兰 光晋评论 广告农场
胡说百道


落汤受难 隐忍雄心 影链大全
广州同行

新闻周报 人大新闻
  访问计数

 

+------------------------------------------------------------------------------------------------------+

搬家公告:已经搬家至http://lyx538.blogcn.com,请大家更改链接,特此公告。

 

北京“陈化粮”倒卖传言是否属实

   实习记录2006-8-25 10:12
北京“陈化粮”倒卖传言是否属实




南方周末    2006-08-24 14:30:57



  □本报记者 马昌博 苏永通 □实习生 刘宇翔 龙玉琴
  
  自7月底,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北京“陈化粮事件”,称北京市粮食局在2003年SARS期间购进29万吨陈化粮,并于2006年售出,而且这批陈化粮已进入口粮市场。
  报道立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地,并成为坊间热点。经济学家郎咸平撰写的评论更被广为传播。
  8月9日,北京市粮食局官方网站贴出题为“所谓‘陈化粮事件’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声明,指斥港媒体报道失实。
  
  匿名举报信
  8月20日下午,河北保定市定兴县粮食局直属三粮库19号库。
  笨重的粮库铁门被拉开,一股呛人的味道迎面扑来,巨大的铁板后,是成堆的稻谷。这些稻谷还有一个名字———陈化粮。
  这些稻谷表面没有光泽,很难剥开,剥开后米粒呈黄色,而不像一般米那样透白。
  陈化粮中的黄曲霉菌,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280℃高温下仍可存活,国家严格禁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今年4月4日,定兴县粤大饲料公司从北京市粮食局公开竞标拍得这批陈化粮,按照有关规定,陈化粮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安排下,定向销售给具有购买资格的企业。而且只能用于生产饲料和酒精。
  来自天津、河北、江苏三地的6家饲料和酒精企业参加了这次共3.1万吨陈化粮的拍卖。
  然而,三个月后,香港媒体报道称,有大量的可致癌的陈化粮已流入北京口粮市场。
  8月9日,针对个别媒体报道,北京市粮食局官方网站贴出题为“所谓‘陈化粮事件’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声明。
  报道指责,北京市粮食局2003年SARS期间购进29万吨陈化粮,并于2006年售出,而且这批陈化粮已经流入北京市面;北京市工商局和技术质量监督局曾组成“专案组”对此事进行调查。
  北京市粮食局对此予以否认,声明称,2004年,该局从黑龙江购买的是好粮食而非陈化粮,实际入库稻谷共28.7万吨而非29万吨。其中有3.1万吨粮食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了陈化,这些陈化粮在今年4月初按程序采取竞标销售,“购买企业均为工业用酒精和饲料加工企业,均具备国家规定的陈化粮购买资格”,“并未流向口粮市场”。
  本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一封匿名举报信于4月19日发往国家工商总局,但并非举报北京市粮食局违规,而是把矛头指向天津和河北的5家购买企业以及北京的两家粮食加工企业。15天前,上述5家企业刚刚购买了这批陈化粮。
  举报信称,由北京市粮油交易信息服务中心2006年4月4日拍卖的3.2万吨陈化稻谷,被天津蓟县某梁姓粮贩和北京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江浦源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的7名个体加工户买走,后者通过抓阄的形式分别控制各个粮库的陈化粮,以共同底价0.52元每市斤竞买,一人分到3000吨。
  不过北京粮油交易信息服务中心3月23日发布的“2006年第一次粮油竞价交易会公告”中显示,4月4日拍卖的是3.1万吨陈化粮,不是3.2万吨。
  举报信没有透露这7个个体加工户的具体身份。举报称,这些没有陈化粮购买资格的粮贩子,通过付给5家企业每吨100元的“执照使用费”,让它们代拍陈化粮。
  购得当批陈化粮的6家企业中,除了江苏的一家企业外,其他5家企业都在被举报之列,分别是———天津星月酒精有限公司、天津绿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冠达实业总公司、天津静海县方兴饲料有限公司和河北定兴县粤大饲料公司。
  举报称,上述粮贩会在“五一”期间把这批陈化粮运走加工,要求工商部门“防患于未然”,严密监视这批粮食的流向。
  
  工商总局要求核实
  虽然是匿名举报,但据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在举报当天,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仍然指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工商部门予以核实。
  河北定兴县工商局副局长李自清向本报证实,该局接到了工商总局批转下的这封举报信。就在举报之前,北京市工商局已按规定给河北工商部门发了通知函,告知要对这批陈化粮进行监管,定兴工商局向记者出示了该通知函。
  国家工商总局接到举报信的三天后,4月22日,保定市工商局和保定市粮食局联合派人来定兴调查。第二天,河北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孙茂增亦前往调查。
  但此时,被举报的定兴县粤大饲料公司还未从北京方面拉运已经购买的陈化粮———本报记者查阅粤大饲料公司的台账发现,该公司第一批陈化粮是在十多天后的5月9日由北京大兴礼贤粮库拉出,台账上有定兴县粮食局业务股长和定兴工商局市场科科长的现场监督签名。
  负责此事的定兴县工商局副局长李自清向本报透露,举报信出现带来的是“更严格的监督”:
  从5月9日粤大饲料公司开始拉运这批陈化粮开始,每次从北京粮库拉运都要北京工商和粮食部门现场监督,过秤,车到河北后,河北当地工商和粮食部门已经在现场等候,再重新过秤,确认中途没有被倒运,随后监督入库。
  本报记者翻阅了拉运账目,从5月9日开始到6月9日结束,粤大饲料公司拉运的总共5188.012吨陈化粮每次都有定兴工商和粮食监管部门两个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督签字。
  定兴县粮食局业务股长孙德林也证实了上述情况。
  按定兴县工商局和粮食局所说,此后的陈化粮使用过程亦在监管之中:每次从粮库提取陈化粮的数量要和之后生产出的饲料的数量吻合,以此防止陈化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移。
  上述河北方面的监管部门认为,整个监管过程可以保证这批陈化粮全部用于饲料生产,“凡是到了河北的粮食(陈化粮)肯定一斤都没走出去。”河北省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孙茂增肯定地说。
  与河北情况类似,4月20日,天津市购买的这批粮食开始从北京出库,但就在4月5日以及之后的几天内,天津市工商局、粮食局甚至市政府,就陆续接到同样内容的匿名举报信——这比给国家工商总局的举报信要早得多。
  天津的4家企业是这批陈化粮的购买大户,3.1万吨陈化粮中有2.3万吨被天津的4家企业购买,这4家企业都在被举报之列。
  “我们叫监管,不叫调查。”天津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班绍泉说,“我们这粮食还没来,那举报信就来了,我们能信吗?”
  班绍泉说,这批2.3万吨陈化粮从北京出库,到运输,到入厂,到加工,工商局和粮食局都“全过程监管”。
  同时负责监管的天津市粮食局市场处处长尚金祥也为上述说法提供佐证,“来多少就有多少票对上”。“粮食开始加工时,要有加工记录,原料有入料单,出了成品,变成酒精饲料了,卖了,才算完成任务。”
  “从北京进的2万多吨陈化粮,可以说,没有进入口粮市场的。”班绍泉说。他反复跟记者强调,陈化粮监管非常严密,企业倒卖的可能性很小。
  之前,记者在采访定兴县工商局副局长李自清时,该副局长也说自己作为一个监管部门的领导,说话肯定是要负责的。
  
  证实和未证实的
  本报记者曾联系天津冠达实业总公司(前述被指责的5家企业之一),该企业办公室主任说“工商查了,没问题”,并说老总正出差,无法接受采访。
  该企业所在的宁河县工商局市场科黄科长说,他们一直在监管,“冠达已经用了4000多吨陈化粮,还剩1000多吨”。
  河北省定兴县粤大饲料公司负责人于克义则直接否认了举报信中关于自己的公司和粮贩达成协议、收取执照费的指责。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举报信的逻辑:“好玉米的价格每市斤只有0.50元”(玉米和陈化粮都可以作为生产饲料和酒精的原料,产出相当),所以这些企业以0.52元的价格购买陈化粮(稻谷)是不合算的,所以,这些企业一定会选择将陈化粮卖向口粮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
  但根据北京市粮食局信息中心4月12日发布的价格信息显示,当时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在每市斤0.65元左右——现在已经升到了0.68元。并非如举报所说的只有0.50元。
  作为饲料原料的陈化稻谷,于克义出示的购买合同显示,他是以每市斤约0.52元的价格购得,从原料价格上,这批陈化粮每吨便宜了260元(每斤比市场价格0.65元低0.13元),这在粮食企业里已经相当可观。
  每吨的直接利润大于举报信中所说的100元“执照使用费”。“我生产饲料的利润足够大,没必要冒这个险。”于克义说。
  定兴工商局和粮食局证实了上述说法。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举报涉及的北京两家粮食加工企业——北京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和北京江浦源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均受到调查。作为口粮加工企业,他们都没有资质购买陈化粮。
  曾有消息人士透露,要购买陈化粮的是北京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7个车间主任,并称本来是8个人,因为其中一个事后被甩开而举报了上述7人。
  但玉德顺老板田广玉否认那批陈化粮流入该公司。不过他承认,4月28日,北京市工商局跟朝阳工商局进行了联合执法,一起来的还有国家质检中心的检验员。
  “他们怀疑陈化粮通过别的渠道转到了我们这,把厂子整个大清查了一遍。”
  最终,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的15个加工厂(11个有粮)3家被检验出粮食有问题,“北京市跟朝阳区的工商局抽样,这三家的粮食不合格,给打为陈化粮”。田广玉说。
  田广玉称,之后,有关部门将疑问指向4月份拍卖的那3.1万吨粮食,向玉德顺索要购货发票,调查来源。田广玉说,他们买的是“东北三省的陈粮”,出自黑龙江佳木斯桦南县第三粮库,他说工商部门还亲赴东北去调查,证实了这批粮食的来源,并非来自北京市粮食局。
  田说,最后,工商部门按“涉嫌投机倒把,不具备加工资质”,而不是以加工陈化粮的名义,处罚了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没收了近2000吨粮食,并责令其停产。每一个车间罚款2万,被查出“问题”的三个车间各罚5万。
  北京江浦源粮油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玉芝同样对举报给予否认,她说北京工商部门曾先怀疑该企业在陈化粮处理方面有问题,后来又改为“下属车间无照经营”,目前认定的处罚还未下达。上述北京两家企业负责人都称自己的企业目前正在停产过程中。
  而本报记者无法从北京的工商和粮食部门处证实北京玉德顺工贸有限公司和北京江浦源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的说法是否属实,北京市粮食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以粮食局的公开声明为准。
  如果按照河北和天津工商和粮食监管部门的共同说法,被举报的这5个企业所购买的陈化粮,事后都在严密的监管过程中,不可能流入口粮市场。
  换句话说,无论上述5个企业之前是否曾被粮贩操纵试图倒卖陈化粮,因为这封举报信的出现和此后河北天津两地加强了的监督,这批陈化粮最终没机会流入口粮市场。
  (P1176031)
  
  向春/制图(图表略,详见PDF)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


                                                                                                                                       [纵横天地谈何易^_^随风轻飏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