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家公告:已经搬家至http://lyx538.blogcn.com,请大家更改链接,特此公告。
韩国纪行完整版 [2005-8-15] lyx538 发表在 流水帐
| 2005年7月26日,我有幸作为学生记者跟随“韩流记者团”赴韩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参观访问,作流水记事如下,是为纪行。
离开中国是在天津,飞行的还没有北京到天津的车程长。入境登记表填完,再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餐,翻了翻机上准备的杂志,再看窗外,已经是异国土地。
韩国的机场不允许摄像,摄像机拿出来的时候,便衣就会走过来阻拦。那便衣简直就是个学生,不像国内的某些人,唯恐旁人认不出自己的身份,张牙舞爪的耀武扬威。
汉城多桥,据说共有29座大桥横跨汉江,我们走过其中的一座桥,目的地是汉城的西江大学。
在西江大学,我们的任务是听李银淑教授讲一节课。李银河教授是研究韩流文化的学者,她用韩语向我们作了讲座。讲座上李教授力图证明韩国文化在亚洲的领导作用,但是满屋的中国人都经过了十足的大国教育,大家对李教授的“文化自尊”很难认同,事实上,在今后的几天行程中,我们将多次领教这种“文化自尊”,并逐渐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感情,此为后话。
韩国的记者给了我们这些学新闻的孩子一个不那么光彩的印象。从大学前往酒店的途中,我们被要求下车接受韩国最大的报纸——《朝鲜日报》记者的采访。采访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摄影记者。这位拿着佳能相机的韩国记者把我们带到一家女装店门口,叫出店主站到我们中间,要求我们“作出亲切交谈的样子”。可怜这位不会说英语的店主,大笑着和我们假装“亲切交谈”——后来这张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朝鲜日报上。
晚饭时初尝韩国清酒,酒精味十足,好在无“副作用”。
汉城是个山城,这一点在早上起来的时候体会得尤为明显。窗外的街区被挤在连绵的丘峦之中,也无怪昨晚看不到绚烂的夜景。
第一站是“大长今”主题公园。大长今是近来在东亚东南亚热播的一部韩国古装剧。制作大长今的MBC公司就在公园旁边。电视剧的外景地似乎一开始就按照主题公园的样式设计,或者说早就料到电视剧的火爆程度。一切剧中的场景在公园中均真实再现,甚至厨房里的鱼肉、蔬菜也用逼真的模型替代。
儿童票(国小以下)价格3000韩元,相当于人民币24元,成人票价不超过5000韩元,相当于人民币40元。而韩国的物价水平大概是中国的三倍左右,这样看来,主题公园的门票票价相对较低,在大陆就是8~14元钱的价位。
公园内游人很多,绝大多数是外国人。我见到了很多香港人,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据说大长今在香港的收视率相当高,师长们都推荐孩子来收看。剧中所体现的“忠孝”的观念本来就和中国人所信奉的观念一致,市长们当然希望孩子们学习这种古代遗留的精神。与此同时,韩国的文化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来到香港,在香港,小孩子们甚至会穿着韩国和服上街。
主题公园吸引了大量的“剧迷”来此参观,简要的剧情和场景介绍仅是为了那些熟悉剧情的人所准备,如我等无甚了解之人,尽可以当作自己在韩国的某一名胜古迹游玩。公园里的宫廷建筑几乎与中国一模一样,指示未见到房屋上有压脊兽和重檐的设计。正房均为歇山顶的式样,不知道在景福宫里是不是有更正规的设计。
公园内的各种道具都可以直接拿起观赏,这也是这种主题公园的长处,没有古物被损坏之忧,又能给游客真切地感受——面对异样的、久远的生活眼前或手中的物件只要像古物,那真的古不古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那些“古时”的建筑也贴对联,用的是汉字,但是贴得很没章法,在屋子外面的柱子上都贴,甚至会有找不到上下联的情况出现。门上也贴门神,用的是“龙、虎”两个字,只可惜“龙”字上面画了只虎,而“虎”字上面贴了条龙。
公园的东北部分是所谓的“贱民区”,就是贫民百姓的生活区,我可能在什么地方走错了路,没按照地图找到免费品尝米酒的地方,却一路拨拉着蜘蛛网来到一个热闹的小院。院子里很多人,院外的草棚里也坐满了人,我开始只以为他们都是休息的游客,还走过去坐在草棚里系上我的鞋带,。知道我发现了熟悉的摄像机,才晓得他们在拍电视剧,由于不让靠前,只远远地偷偷的拍了两张照片回来。
离开公园的时候见到了一群韩国的“阿兵哥”。据导游介绍,韩国的男孩子在高中毕业后或者大学毕业后,要服三年的兵役,这使得韩国的男人无形中形成了“忠”的概念,他们平时做事也显得很有魄力。同时服兵役造就了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在韩国,男子的平均婚龄居然达到了32岁,女子则是27岁。随着社会的节奏加快,韩国的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年轻的夫妇不愿要孩子,又使得妇产科医生成了韩国最“惨”的医生。
我们正在过隧道去往北纬38度线附近的统一角,导游介绍,为了限制私家车的使用,隧道对私家车单独收费——这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万一北韩打过来了,”导游说,汉城这些隧道都可作防空洞使用。
韩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战争恐惧植根于心。
导游是这样给我们讲述韩战的故事的。金日成看到毛大哥取得了胜利,认为毛大哥能做的事我金日成也能做到。于是向苏联要了武器装备,突然打过了三八线,几天之内便攻下了汉城。韩国军队节节败退,政府退守釜山。眼看北朝军队就要大获全胜,联合国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出兵朝鲜。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一下在切断了朝鲜军队的补给线,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了韩国全境,又向北打过三八线,占领平壤,金日成退守鸭绿江边,此时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中美在三八线附近反复争夺,北韩军队占领了三八线以南的开州地区,而在东部,美军占领了三八线以北的雪岳山地区。前者成了半岛的重要工业基地,后者如今是韩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双方坚持不下,于是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战争虽然结束了,可是停战协议生效后,战争还是随时可能爆发的。
“韩国人很可怜”,导游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悲壮。
韩国太小了,9.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4700万的人口,不及中国的一个省大。国小,人少,几乎没什么资源,真发生战争的话,对所有人来说,首战即是决战,因为无路可退。
韩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北韩土地是韩国领土,人民是韩国人民——可是至今这半岛的北半部分只能遥望而已。我们的下一站是鳌斗山,哪里能直接看到朝鲜的地盘,鳌斗山的中文名字好听,叫做“统一角”。
韩国大概有3000万离散人口,一道人为的界线隔开了他们。几十年间再也没见过线那边的亲人。“韩国人很可怜”,导游说。
鳌斗山只是一个小山包,浅浅地站在被铁丝网困得严严实实的临津江边。临津江后来汇入汉江,但在这之前,它只是曲曲折折的冲当了两种意识形态的分界线。
江不宽,最宽处3.6公里,最窄处离鳌斗山不远,只有460米。估计江也不深,水面上露出很多小洲,惹的人脑子里尽是诗经的句子。另一个证据是临津江下的地道。据导游介绍,朝鲜曾挖过许多条从江底地下经过的隧道通往韩国。最大的一条可容许2000人轻装在40分钟内跑到汉城。
朝鲜当然不会在对岸也设置面向南韩的观望处,但是他们知道南韩这里每天很多游人向北方远眺。为了宣传他们的建设成就,朝鲜特地在江北修建了几动不住人的楼房来向世界展示。后来可能是宣传效果不够,朝鲜又在江北一线上建了几座村庄,迁人进去居住,权是比较现代化的那种公社模式,全部三层小楼。村子里专设偶像化金日成父子的礼堂——究竟怎样的偶像化,不得而知——以上的这些都得自鳌斗山统一观望台三层的展望室,那里还提供了整个三八线沿线的模型供人参观,比例尺很大,一线江山看得特别明显。
整个了望台,面北的一侧无论是展厅还是露天平台,都设置了望远镜“一了北韩”。望远镜是收费的,500韩元换一个小钢蹦,扔进去能看两分半。从师兄那里要了一个钢蹦,扔进去大家轮流看,隐隐约约地能看见对岸的山丘和村庄,但是远不如在展望室的投影上看得真切,用相机来拍,也只得到雾气蒙蒙的一张照片,看不清什么东西。
展望台一层有一间“北韩展示室”,韩国搜集了关于北韩的各种资料和实物放在里面展览,另有几台电脑供人检索北韩“情报”。我正面对着满屏的韩文发愣,后边有个人用汉语问我,“能看得懂么”,回头一看,是个中年男子,可他是个韩国人,他跟我的交流仅限于知道我是中国人而他是韩国人,别的他也听不懂我也弄不明白。
整个统一角的展厅有很多,二层的统一展示室里面环绕的是南韩为了争取统一而进行的种种努力,在这些图片介绍的中间,是一个朝鲜半岛的模型(顺便说一句,整个统一角的各种模型展台都是没有玻璃罩的,可以直接用手摸到模型),模型上有一排小灯标示着从汉城到平壤的两条路线,一条从海上,坐飞机绕好大一圈,一条从路上,坐车几个小时而已。金大中坐飞机来到平壤后,下飞机的第一句话就是“几个小时的路程,我走了五十年……”
据导游介绍,在北韩南部的开州地区,目前已经有限的允许南韩商人设厂生产,现在已经能在韩国买到很多北韩生产的轻工业品。第一批生产出来销售到韩国的产品是饭锅,据说一个下午就销售一空——购买者都是韩国的离散人口,能买到在故乡土地上做出来的锅,能吃上这锅里煮出来的饭,“死都瞑目了”,导游说。
离开统一角的路叫作“自由路”,路面很宽,南北各有两车道。路的中间空出四车道的宽度栽满了青草——据说这是为了统一而预留出的道路,等到统一后,自由路将拓宽成为八车并行的大道。
像是为了让我们多在自由路上为南北的统一祈祷一会,司机带着我们在自由路上转了两圈——开到头,转回来,再开到头。于是北边的江水连同江边的铁丝网和岗哨两度出现在我们眼前,和车轮下等待着统一扩建的自由路一起将一个民族的无奈深深地留在我们这些异族人的心里。
波州出版小区是韩国出版业的聚集地,各个出版商都将自己的产业挪到这里(关于规模和公司数,韩方只给了这样一个数字,规划建设150个“建筑物”,17年来已经建成了62个),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出版社自发的向这里迁徙(可是为什么呢?),后来政府介入并加以统一规划,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这里进行着书籍从策划到印刷发行的全过程,每天有近80万册书从这里运往全国。这里的建筑都很特别,形制上很像明德楼的风格,不过是楼不高但是很有气势,颜色上十分接近人大红,走近一看是建筑的外表竟是生锈的钢板,用手一摸还能蹭下铁锈。小区的金部长告诉我们整个小区的建筑都力求最大限度地“亲近自然”,钢板外表不着任何化学油漆,任其自然生锈,两年后锈会自动脱落,露出光洁的外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据说小区基本建成后,久未光顾此地的侯鸟又回到了小区的芦苇丛中,建设的环保成效可见一斑。
我们参观了一家印刷厂,金部长向我们展示了从制版到印刷的全过程,可惜印刷车间里的机器都只是看着眼熟,我又不敢开闪光灯,只草草拍下几张虚的照片,就跟着队伍走出了巨大的厂房。
出来送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跟所有人握手话别,我是最后一个。他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胸牌,指着我的名字很兴奋地念道“劳(刘)”,然后递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给我看他的名字——原来他也姓刘,名片上用汉字写着他叫刘明镇,是这个“宝晋斋”株式会社的出版部次长。“刘”在韩国不是大姓,而且平时也很少听说朝鲜族人有姓刘的,也难怪碰见一个姓刘的,他这么高兴,也或者他像我们的导游一样,父辈或祖辈就是华人,见到老乡,分外亲切。
KINTEX是韩国的国家展览馆,就是KORE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关于这个名字,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孩还专门问了展馆的市场部经理金成位——你们为什么起这个名字?金经理说,我们想了很久,觉得这个名字最好。
KINTEX作为韩国的国展馆出现,当然是极尽铺张,求大求全,场馆的本身构造可想而知。汉城地处东亚的几个展览中心(北京、上海、东京)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相对优越,KINTEX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成为东亚展览贸易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尚未开工的展馆附属项目,一个是位于展馆东侧的“中国城”或“中国庭院”,另一个是在“中国城”东南的“韩流”区。虽然说是附属项目,两个工程的规模可都不小,“中国城”规划时就不是传统的“唐人街”模式,而是一个规模稍小于展馆的综合性商业区,据称清华大学将在其中设置自己的海外分校;“韩流”区就更大了,占地99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一倍多,专门做“韩流”相关的买卖。
这一天晚上尝试了盘腿坐在地上吃的朝鲜拌饭。
第三天要到国会访问,还要参加文化部副部长召开的“记者招待会”,由于一切已经定好,在回去的车上要分一下每个人的问题。教育台、中央台、北京台的摄像或策划们以自己的身份不是出镜记者为由,找了几个学生代替他们第二天提问。李博士很不满意。学生记者最后出了一个人提问,那当然是青人的副总编辑。
回到宾馆的时候时间尚早,大家都没闲着,出去换钱,买电话卡。虽说时间尚早,但也已经九点出头,大多数写着大大的“EXCHANGE”和“两替”字样的店都已经在辉煌的灯光中显得暗淡。最后换钱的地方是在一个漂亮的洋酒店,插在架子上的酒瓶在灯光下炫耀着奇光异彩。走过酒架,把500元人民币从一个小窗口递给里面的一个瘦瘦的男人,他并不看真假,数过之后,从用点钞机数出一沓韩币给我——六万块。不过是六张纸而已,可是揣在兜里就从一个穷小子一下子变成了万元户,再看那超市里标价几百上千的东西便不再感到害怕。我和袁在梨泰院的街上闲逛。一路上还真有点异国的感觉,不过倒是并不陌生。梨泰院地区本身就是韩国的外国人聚集的地方,美军的总基地又在这里,街上多的是西方人,也能看见不少操着东北话的中国人,韩国人倒显得很少,除了街边的小摊老板和仍然有灯光的小店中坐着看电视的老人,路上只有几个偶尔结伴走过的年轻人。有一段马路上,街边的长椅和石墩上都坐着光脚的女子,像是在等什么人。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紧锁的玻璃门里还留着点白天的繁华,比如NIKE-GOLF的店,比如关了门依旧留一束灯光的车行。路边摊上的东西很贵,一条脏兮兮的普通帆布腰带就要15000韩币。在地铁车站里看了看,毕竟没有向导,又不知道想去到哪里,不敢买票更下一层,看了看地图便走出来。韩国是个山城,城市活在连绵的上下起伏中,梨泰院这条街像是一个小小的山腰小镇,东西方向望是远远的黑暗,街道的南北方向是曲曲折折向上的小径,偶尔也有一路向下的巷子,淡淡的灯光下空空的小路很有怀旧的感觉。捡几条“爬山”的路走了走,街边满是挂着小酒店或者舞厅(PUB),一例是用黑色帘子遮住门和窗,只在门缝中留着点诱人的灯光,印象中似乎还能听到淡淡的音乐。小路上外国人就更多,也能看到执勤的美国军人。在一条小路上还有一家专门的外国食品店,专门卖西洋货。超市很多,最多的是一家“My Family”,也有“Seven-Eleven”,不过和北京的形制不大一样。白天在车上也见过家乐福——牌子上当然写的是韩文,不过那个典型的标志我还是认得的。韩国的街上不是我们想象的一尘不染,也有成堆的垃圾对在路旁。在一家舞厅的旁边我们见到一辆面包车——其实第一天晚上从被采访的地方到酒店的路上就见过他——车主显然是以车为家,驾驶座后边被改造成了卧室,摆了一张床,一个小桌,桌上还有一台电脑,主人是一个小伙子,聚精会神的坐在电脑前——据说韩国的网络普及水平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不知道他在车里能不能上网。逛满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在酒店楼下的超市里见到了那份登有我们照片的《朝鲜日报》,花500韩币买了下来。可惜只此一份,于是两个人又在梨泰院四下里寻觅,又走了整整一圈。这时候时间已过午夜,街上的行人更少,路上的灯光也黯淡了很多,有些地方甚至阴森的怕人。在几近绝望的时候,终于在早些时候买电话卡的一家小店里看到了“朝鲜日报”。
袁买了两份,回去后却意外地发现有一份是前一天的报纸,我向他买下了那份报纸,准备回来送人——最后我拿回国的报纸竟然有一本辞海那么厚,可能还要厚一点。
第三天在日程中是最重要的一天。高团长要求有正装穿正装,没正装穿团服——结果不幸带了正装的同志们在大热天不住地流汗,尽管是在比北京凉爽得多的汉城。
大家都准时起床,匆匆的吃过丰盛的早饭(由于吃不惯韩餐,很多人就等着早上大快朵颐,毕竟酒店的免费自助早餐丰富得很),上车赶往一个叫做“鲁依岛”的地方,这个岛似乎是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网上搜索不到相关的信息。这个岛有点韩国的华尔街的意思,韩国的三大电视台、国会还有LG的总公司都在岛上。
车子停在一栋大楼下,楼下是一条窄窄的街道,街道的另一面是一个小小的铁皮屋,导游说那是个擦鞋铺子。经营这么个铺子可不简单,首先一定要本人对国家有功或者是军烈属,才能获得由政府颁发的许可在此擦鞋。这地方是韩国最重要的办公区之一,这位擦鞋人垄断了整个办公区的擦鞋生意,每双收费2000韩币(相当于16元人民币),每天至少能擦几百双。小店可以转售,但想盘下这么个店面,至少要1亿韩元(相当于80万元人民币)。
那大楼的9层是我们早上的第一站,韩国世界杯文化市民运动促进委员会。这是个挺特殊的组织,在韩国举办奥运会和世界杯这两个大型文化赛事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民间组织出现,协助韩国政府举办赛事。世界杯文化市民运动促进委员会早在世界杯开始之前就开始工作,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它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制作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免费播放,这些公益广告是他们旨在提高韩国人的国民素质的若干工作的一部分,广告涉及到排队文化、环境清洁、电梯文化、“红魔”文化、邻里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从生活细节入手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思想改变。在长达数年的工作后,为了验证工作成果,委员会请了一个跨国公司对韩国人的“正直、人性”以及“国民礼仪”、“电梯文化”、“公厕清洁度”等几个方面做了等级评估,结果发现这些广告的宣传卓有成效,国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这些广告中有一个宣传地铁文明的广告,号召国人在地铁中保持安静,不再喧哗,颇像国内移动电视上常见的“喧哗=不文明”的公益广告。韩国人借着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全面提升了一把国民素质,稍带着整治环境,把一条发臭的汉江愣是由浊变清——而中国的奥运也近在眼前了。
委员会出门乘车不过三分钟便到了国会。那是个恢宏的地方,国会大厦面前是宽广的草坪,草坪两侧又分别是国会的办公机构,很有点天安门前的感觉,不过是在天安门广场四周都是旅游景点,这里的草坪加上四周的建筑全是国家机关——但是这个机关没有站岗的武警和张扬的便衣,导游一直跟我说“在韩国,主权是‘完全’在民的……”普通国民只要提交申请,都可以到国会来随意参观这个最高权力机构,没有什么障碍。草坪中央,喷泉围绕的是一尊象征自由的塑像,塑像西边的路上,远远地走过来两个人,只有两个人,左边的是在北京见过面的吴先生,不只是因为胖还是热,西服没有系扣子,被风吹起来,风尘仆仆的样子——他是国会议员郑清来的秘书长;吴先生右边一个精干的汉子,就是此次出面邀请我们来韩的郑清来议员。
郑议员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很亲切也很客气,非常内敛。他笑着在一群镜头中间和高团长客套,笑着甘当景物,让每一个异国客人站在身边留影,笑着告诉我们,身后的一从盛开的花就是韩国的国花木瑾,接着又笑着匆匆和秘书长沿着长长的甬道返回办公室,他和我们的正式会面安排在中午的宴会上,现在不过是工作之余,先看一眼来自中国的客人。
回头去参观很西化的国会大厦,国会礼宾员申先生接待了我们。在国会的第二会议室,自学汉语的申先生为我们介绍韩国的国会制度。国会其实有两个会议室,第一会议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南北统一后的国民大会准备的。韩国人无论建造什么东西,都想着半岛统一后的前景,可一边又战战兢兢的生活在战争的恐惧之中,生怕自己朝思暮想的兄弟有一天突然对自己痛下杀手。
正在认真听讲,会议厅进来了一群小学生,一位女老师引领她们坐到离我们不远的座位上,给孩子们讲着什么。申先生解释说这就是很普通的韩国学生,假期跟着老师来参观国会大厦。
申先生说国会是记录性的历史,会议室外边的走廊上就布满了国会相关的历史资料。大厦里面灯不是很明亮(我的理光相机光圈要开到2.2测光表才有微弱的反应),正如地上地下不过才四层的国会大厦本身,并不宏大辉煌,庄严的气氛也并不浓重。
郑清来议员在国会准备了午宴招待我们。郑议员是韩国299个国会议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主要负责文化、体育方面的工作。1987年6月,在韩国爆发了名为“民主主义战争”的民主运动,正在上大四的郑清来积极投身运动,曾四次被捕,两次入狱。郑议员在饭前向我们介绍韩国的政治发展史和韩国的文化,特别是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郑议员介绍说韩国的游戏业、IT行业、动漫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在全球都占有重要的份额,而这样的巨大成就,要特别感谢韩国目前的自由空气。在他眼里,金大中总统最大的功绩不只是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南北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让韩国人有了说话的自由——这和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文化观光部副部长对我们说的一样,那位副部长告诉我们在韩国,以电影为代表的韩流文化,能得到巨大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自由,电影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午宴很丰盛,数了数有5个钵,1个面碗,2个汤碗,1个粥碗,2个鱼碟,1个饭碗,9个圆碟子。
午饭后先在国会附近的KBS电视台参观了一下摄影棚中的节目录制,之后就来到了文化观光部参加文化观光部副部长召开的记者招待会。观光部的大楼外边贴墙挂着一幅张扬的图片,一个韩国孩子正准备在向着世界前进,很能反映韩国人急于借文化之威称雄世界的心情。一切都是准备好的过场戏,此处无话。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座椅和条桌都是全无色玻璃制作,晶莹剔透,十分可爱。
从文化观光部出来,大家的都很开心,因为本次行程中最“严重”的部分已经结束,剩下的时间里,多是没有包袱的参观和感受。
紧挨着文化观光部的就是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可称戒备森严,在围墙四周均有站岗的警察,甚至在一墙之隔的文化观光部院子里,也站着为美国人守卫的巡逻人员。在围墙靠街的一侧,还停着一辆货真价实的装甲车。韩国巡逻的警察穿的都很运动,黑色的衣服,黑帽子,很休闲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在巡逻地点四处走走,很亲民的感觉,不知道那根棍子有多大的威力。
走过停着装甲车的大街,韩国的信息通讯部UBIQUITOUS馆就在面前。那是一个旨在展示未来的信息生活的科技馆,韩国人把自己对网络的热情也深深地贯彻到了对未来的设计当中,科技馆里的各种模拟展示也非常的精彩,只是人们普遍觉得里面的未来生活有点太冷冰冰,科技已经凌驾于人的感情之上——这其实正和科幻界对人类未来的争执相类,究竟是人还是机器在未来起到更大的作用,似乎韩国的科技馆的这种设计更多的体现了旧的西方思想。
晚餐是自助餐,东家当然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亚细亚文化产业交流财团,理事长申铉泽带着财团的员工来和我们共进晚餐。坐在我对面的两个韩国员工,一个姓金,一个姓片,我们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必要时借助杨雪的翻译,居然也聊的宾主尽欢。
饭后的节目是被称为汉城十大景观之一的“乱打”表演。汉语的发音是“NANTA!”。乱打,是利用各种生活用具(主要是厨房的炊具)表演的一种打击乐剧,演员在表演中除了打击乐外还融入了多种表演元素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比如中国的武术(其中有一段两个演员用拖把杆和两个擀面杖的较量明显是中国的双节棍破枪套路)、魔术、杂技、幽默表演等等等等,为了使节目能被广泛接受,整个表演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演员的语言很少,完全没有传达重要内容的语言,都是靠世界通用的表情和动作来和观众交流。简单的情节交待完全由开场前的字幕交代,而这字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目元素,摘录几句如下:
本剧的道具为“刀刃锋利 滚烫的油……”
“观看时鼓掌和尖叫是良好的习惯!”
“好 现在请女观众们尖叫”
“好 现在请男观众们尖叫”
等到人们被字幕折腾的差不多了,字幕打出“各位是世界上最有水准的观众!”——台下绝倒。
剧情很简单,一家举行婚礼,请了三个厨师做洗宴,主管洗宴的管家又派了自己的外甥帮厨,五个人在厨房演出了一场“乱打”的闹剧,当然到最后是一切大吉,婚礼顺利举行。演员极尽搞笑之能,整个演出过程中台下笑声不断,观众几近失控。我们同团的杨师兄还被请上台糊里糊涂做了一回“新郎”,等到节目结束,舞台上打出了大大地新婚照片,令人喷饭。
乱打似乎是一个新的剧种了,但这个剧种只有这一出戏,虽然少了点但韩国人把它做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正如同文物古迹或是高楼大厦,谁来都看这一种,居然也风靡世界。
演出之后,采访团的兴致一下涨到最高,大家都异常兴奋。这回晚上回来得又早,几个人决定到白天经过的一个叫“中洞”的地方去转一转。
学生本就不多,男生总共四个,拿着地图指南针,就向着地铁站出发,一路英语问路,无数次被当成日本人,还被一个不知道中国除了台湾之外还有大陆和香港的大叔热情的主动帮忙,在韩国错综复杂的地铁站里居然也没迷路。韩国的地铁文化果然了得,在车上只偶有人拿着手机玩游戏,或者读报,人们若是交谈,至多是悄声低语,宽大的车厢安静得很。我们几个平常音量的交谈在车厢中显得尤为刺耳,赶紧闭口不言。
一路到站下车,却发现离目的地还要走路几分钟,对着地图前行,很快找到了中路,可惜来得太晚了。店铺几乎全关门了,可是街上人很多,人行道上有很多人热情的向你手里塞名片似的东西(说真的,这个可是没想到)。没走几步,碰上大雨,找了一家小超市避过大雨,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到酒店——这算是亲身体验了韩国的大众交通。
(顺便插句嘴,韩国的气象预报真准,导游说,明天有雨,结果刚过了十二点我们就被大雨拍到路上了)
第四天有雨。雨很大,在雨幕中乘车来到韩国的战争纪念馆,不过不是来参观纪念馆,是到纪念馆中的跆拳道训练馆接受为期三个小时的跆拳道训练。
教练很严格,大家练的也很辛苦——虽然未必能严格按要求做,但至少出了一身大汗。每个人最后都掌劈了一块木板,木板上写好了每个人的愿望——看了周围的几个人,天真理想一点的人写的都是自己的梦想,涉世较深的人们都写上了“中韩友好”这样的愿望。我还披挂上阵,和来自清华的赫同学一决高下——但是打了个平局。据说我们打得很好看,我没戴眼镜,看不清楚,就听见导游在边上不断地喊“跆拳道!你打的是跆拳道(不是武术)!”
训练馆非常体贴,训练结束后,很庄严的,教练站在台上宣读着这次训练的成果,并发给我们“结业证书”,上边写着“我们很自豪的宣布,某同学在一天的训练中,顺利完成任务……”
下午的参观安排在韩国的奥林匹克公园——汉城奥林匹克纪念馆。“这里容纳着在过去一千年来我们民族最光辉的瞬间!”在纪念馆的宣传册上写着这样的句子。
奥林匹克纪念馆不仅纪念88汉城奥运会,同时也利用各种手段收录展示现代奥运会的100年发展史,那间展室的最后一栏空着,是留给2008年的北京奥运——韩国人为一切未来都做好了准备。
韩国是个小国,可是这个小国办过奥运会,办过世界杯;韩国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地大物博”的含义,可是缺乏资源的韩国人自造资源,用影视剧吹出一股韩流,风靡亚洲——这些不能不令人佩服,即使在提起韩流的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夸大了某种文化的影响,带着膨胀的自尊心;即使在跆拳道训练馆我觉得这不过是中国武术的变种,变化还更加粗糙;但是在世界杯文化促进委员会和奥林匹克纪念馆参观之后,我更多的是在为北京的2008感到担忧,我们能把一个大国的国民素质在一届世界性的盛会之前或者是之后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么?我们能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个“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瞬间”么?当然不能,这不是我的悲观。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不然,治小国易,治大国难,尤其是治这样一个吃穿不愁的大国,没有危机感的大国。北京奥运,为中国人画了一个完美的饼,这个饼做出来什么味道,现在还不得而知,可是如果这个饼的味道不那么好,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信任危机。08年的奥运,在我的心里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同时我盛赞韩国人的成就,他们让奥运成了一件真正划得来的商品,借奥运之鸡孵文明之蛋,如今小鸡成群。我们的奥运如果成了郑和下西洋式的展示,那奥运带来的将不是财富。我这才明白我们之前嘲笑过的那个问题,那是在文化观光部我们向副部长提出的问题,“如何将一个城市的奥运变成举国奥运?”,这其实正是中国奥运的症结所在,可惜获得的答复并不令人满意。
韩国人口不多,地方又小,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在韩国,大学的普及率相当高,韩国的劳动力平均素质也比较高。在韩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里,集中了韩国的数所大学,当然最有名的三所大学都在汉城,分别是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三所大学的首字母拼起来恰好是英文“SKY”,在韩国,这三所大学处于超一流的位置。
最后一天的活动是参观高丽大学,名字上看其地位相当于清华——其实也正是如此。高丽大学是殖民时期韩国爱国商人们投资兴建的,建筑一色是罗马风格,以大石堆砌而成,虽然岁月变迁,建筑更替,但整体建筑风格从未改变。
学校特意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中文图书(古书),据说有10万册之巨,据观察应该有相当数量的的书是古时韩国出版的中文书。
学校的各种设施现代化气息十足,而且十分人性化。零散地用于旁听的椅子上会有折叠的小桌,网络接口无处不在,充分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在商学院的门口我拿到了商学院的学生报纸,商业化气息极浓,版式大气的很——相较于国内的学生报纸。后来和高丽大学《高大新闻》的学生记者见面,不过很仓促,基本上还没有交流便匆匆告辞。《高大新闻》的商业气息也很浓厚,但版式上比起本校商学院的报纸还略显稚嫩。
之后便是归途,本来到此便无话可说,可是韩亚航空的工作人员罢工,我们的飞机误了点,晚了几个小时出发。导游说韩国的工会权力很大,罢工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介绍到这,流水文章可以一结,但两相比较,还是要继续进行。韩国的旅程随着飞机的起飞而结束,当飞机下终于出现熟悉的土地,心里还是稍稍的紧张了那么一下,毕竟祖国的空气里,弥漫的是北京特有的那种顽固的炎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