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时间
这里的“时间”应该是物理概念,指时光的流逝。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时光的流逝:因其所见草长莺飞、四季轮回,故有“天道昭彰,周而复始”之说;同时他们又认识到时间是无限的,所以又有“吾生有涯”的体会。
孔子“逝者如斯夫”是叹时不我待;李白“昨日之日不可留”是说时间一去不返;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又有感于时间之无穷。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带走青春年华、带走英雄豪杰,谁也不能挽留他,谁也不能远离他。古人由此崇拜时间,渴望拥有时间,是以神魔仙道皆能长生不死;彭祖寿数八百便被尊为人皇;“天子”们凡胎俗骨偏要空言万岁。就连《西游记》里未成正果的妖精要吃唐僧肉,也是为了得不老金身。
但是空想归空想,在现实中操纵时间的人就往往被广为传诵。譬如《三国演义》里的张松,真正是过目不忘,气的曹孟德自焚兵书;再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之母,亦是仅仅翻阅半日便记下《九阴真经》;又如作家钱钟书,人称有“照相式”的记忆力,不仅记得快,读得也快,成为北大校史上读完本校藏书的仅仅两人之一。
尽管人们对天才仰慕不已,可毕竟大多数人资质平庸,而古来成大事者天才还是只占少数。究其根底,成功者多对时间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时间愈用愈有价值;时间是一去不返的,所以牢牢跟住时间才会脱颖而出。史载始皇每每处理国事至次日拂晓,若非如此,恐怕六合不能归一;祖逖若非闻鸡起舞,久后也不能入朝为将。充分的利用时间,不能只表现在勤奋上,旧社会有那么多的读书人,虽然也是满腹经纶,但最终一事无成。谁也不能说他们不勤奋,但他们多数人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为导向。时间是线性的,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要想充分的利用时间,就要将时间的方向对准目标,才有可能学有所成。毛泽东少年领袖、周恩来学而救国,二人终成一代伟业。
充分的利用时间,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例如达芬奇的神奇睡眠法,还有现在流行的速读、速记术。那种盲目的起早贪黑是不足取的。
综上所述,时间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可以在主观上为人所用;时间虽然不可挽留,但可以追赶;时间虽然带走一切,但人们总能从时间身上获取点什么。
有心有力有行动的人们总能跟上时间的脚步,至于那些不重视时间、虚度年华的人吗,或曰“混混、浪浪”,或曰“败家”,总之,“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不再多说。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