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艺术类考试热潮有增无减。笔者分析其原因,固然和艺术这两年在人们心中的认识度提高有关,艺术类考试本身分数起点低等等原因也包含其中。但本文着重探讨这几年来传媒的动作对艺考热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希望其中得出的观点对考生和社会有启发意义。(500字)
一。传媒追求注意力也就是影响力。娱乐传媒疯狂推崇明星,创造经济效益。(800字)媒体把关不严。经济至上。娱乐至上。大氛围下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也大众化。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
二。而受众的十几二十岁的学生人群受影响最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最快,好奇心强,判断能力也最不稳定。选秀和明星炒作活动影响最明显的人群就是中学生。学生认同这些明星,表现在疯狂追星,从一个城市追到另一个城市上,堵截机场,听演唱会,买明星的唱片,海报,写真集。这些疯狂举动对娱乐公司而言都是商业效益的源泉。越来越丰富的娱乐节目流入现代生活,2005年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超级女生》选秀节目,平民明星的可能性让学生们从盲目追星发展到生存层面上的效仿。(800字)娱乐至上,其影响力最大群体当属青少年。
三。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媒体按自己的逻辑规定着媒介的文化消费者的思想和行动。
学生:艺术考试是一条捷径
家长:主要是考虑求职容易
据了解,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的确比其他传统专业看好,而且艺术生的谋生能力也明显高于普通院校毕业生。
艺术考试,广种薄收几乎是许多学生唱的“同一首歌”。所谓广种薄收,就是多报考、多交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家住上饶县的松松(化名)学的是音乐,他这次也报了三所院校,其中上饶、南昌的,还有上海音乐学院。
在一些学校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无望考取二本,几乎是突击半年选一门艺术课,掌握了一定技巧就像模像样地走上艺考路,根本不顾自己今后的发展。当然,这里要排除从小就学习了一门特长的考生。
艺术专业是个特殊的专业,学生除了刻苦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学生的教学只能精雕细啄开小灶式地培养,大批量训练是违背规律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少量的录取名额,大量考生只能无功而返,浪费的是家长的钱和其它社会资源。同时,从事艺术工作除了专业技巧外还需要文化修养,这与社会上流传的"考艺校文化不重要"的说法大相径庭。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饶音乐家协会主席汪熙明认为,艺术是需要积淀的,不能一蹴而就。
爱好艺术是一种修养,但不一定就要走这条艺考独木桥,竞争很激烈。他说,近年来日渐升温的艺术高考热,带来了饶城中小学生的学艺热,就拿今年来说,学钢琴、古筝的就很多。上饶音乐家协会名誉会员、博雅琴行的曾老板说。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