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网上买了好几本书,依旧是关于茶、禅的书籍。总是觉得,读这样的书,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或许是最近事比较多,有一点浮躁吧,需要看一点这种书。同事说不要走火入魔,呵呵,没那么夸张,只是看完这种书之后,觉得世界还是挺美好的。从一个侧面反映,最近的心很不静啊!!!
马明博的《一日沙门》才看了一个开头,依旧是我喜欢的风格。之前买过一本他的《天心月在杯中圆》,就很喜欢。第一篇文章,<可盛的心>,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
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呆呆地看着这只普通的碗,它更像一个深藏不露、经历岁月的磨砺依然饱含信仰的人。
无情岁月,有情 天地,它固守着自己的质性。它随缘而又超然,无论是在碗橱中、人们手中、各种各样的锅边;也无论拿着它的那双手是粗茧还是细腻,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是孩 子胖乎乎的小手还是老人遍布青筋与沧桑的手;更无论要盛进来的是清汤还是浓粥,咸或者淡,青菜或者肥膏。
它的形状,是执意想要守住什么的姿态,外表坚硬,内里温柔,或者说外示以有,内蕴以空,所遇都能安受,从不主动攀缘。
放什么给它,它都不起贪心。多么好的可盛之心!
二
世界上有两种人。观察半碗水时,一种人看到碗里有一半是满的,另一种人看到碗里有一半是空的。
不同的观点和角度,被区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对于积极者与消极者来说,拥有幸福,就是继续往半满或者半空的碗里倒水,把它加满。
碗满了,就幸福吗?难道幸福只是心攀缘外物有所获取的一种感觉?
三
历史的记忆在半坡的一只碗里。
网状的纹络与鱼面的人。那时的人,已经知道用网捕鱼,烧土做碗。碗要烧出来,烧则需火。从他们了解火性、懂得用火,到掌握用火的技巧,不知沧海桑田了几千年。
这浓缩过的风貌与故事,一只碗能够说出的,的确不多。
四
在英语中,碗叫“bowl”;在古代,有一种陶制或者瓷制的容器,叫“钵”。“钵”与“bowl”,发音如此相似。
再往深里想,“钵”、“bowl”、“抱”、“饱”,碗的空性,就是等待中的拥有,拥有之后的等待。
一个“饱”字,“食、色,性也”。原来一个字里竟有那么丰富饱胀的东西。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奶奶,在说到“饱”时,表情里有沧桑也有感恩,而且那样自然地 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情感都灌注在里面了。她和土地、时序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真切,使我不知哪里有一个伤口轻疼起来。
五
商场里正在出售现代人有意制作的外形粗犷的碗,它很像寺院里僧人用的钵,我一口气买了大、中、小三只。
这三只碗,形状各异。大的,口大,肚浅,大腹便便的样子;中的,碗口内收一些,有些苗条;小的,才像常用的碗,只是它小得可人可意,碗壁上,一凸一凸的绳纹,摸着舒服。
拿回家洗干净,分着放在案上,妻子看见了,说:“多像一家三口。”将小的放在中的里面,然后,中的抱着小的放在大的怀里。更像一家三口,夫抱着妻,妻拥着子。
看着这三只摞在一起的碗,感觉温暖、安详。
六
《百丈清规》中,讲丛林要则,有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 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 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从每句里面挑出几个字来,都可以用到碗身上,再拓展一下,碗就成为无声说法的智者了。像:无事是好事,所求唯稳当,守己即精进,容物须尽力,言语无夸饰,至诚为供养,济物为根本……
碗不慕虚名。不会因为你赞美它漂亮,它就翘翘尾巴;也不会因为你说它丑,它就变一副脸色给你看。
七
寺院里的碗常常被一个压一个地倒扣。寺院里,似乎所有可盛的物空着时,都要倒扣。
师父说,里面有水,就会生虫。碗不是生虫的地方。把水倒掉,会伤了虫。倒扣即护生。
有一次,见有位出家人将碗摆在窗台上接雨水。此中有何玄妙?一问,他说,接点雨水浇花,要不雨水也白白地流走了。
这一点一滴,叫爱物,也叫惜福。
八
碗里有情,有自然,有世界。
像喜欢一个人,首先要接受一个人的秉性和胃口。一说到吃,就要涉及碗。离心最近的地方是胃。在心与胃之间,是碗。这时,碗里有爱情。
城里的现代人讲求回归自然,羡慕粗布衣裳、粗茶淡饭的日子。在节假日,他们偶尔会携妻将子往田野乡间去,过几天农家生活。用粗瓷大碗吃饭,坐在夜晚生凉的农家小院里,天上一轮明月,碗中盛满月光。这时,碗里有自然。
年幼时,在乡下生活,每到饭时,我喜欢依着凳子数在桌上摆碗。母亲将每个碗里盛满粥饭。我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馋得用手指头探一下饭汁,赶紧放到嘴里 去。母亲佯装愠怒,瞪我一眼。眼前的碗,对应着一个个正急着往家走的亲人。即使对我这个小乖乖,母亲也不许我先动筷子。必须要等到全家人坐齐了,才开饭端 碗。这时,碗里有亲情。
天地悠悠。谁往这只碗里撒下几点骰子?什么样的筹码,对应着什么样的收获?骰子出手,自有它的必然与偶然。碗没有分 别,它是冷静的,只是清泠地允许这几个点在其中旋转,丁当作响。碗外边的人紧张地屏住呼吸,然后大喜若狂或者黯然神伤。他们无知无觉于自己的处境,像困在 碗里的小鱼。这时,碗里有人生。
九
碗盛过那么多粥,但是它没有喝过一口。常在粥边过,从不起贪心,这是好秉性。我试写《碗铭》。
个碗只钵,四大和成。
假身因缘,地水火风。
地性坚硬,调水成形。
胎相初具,加以火工。
劲风助阵,乃得其成。
无大无小,用其中空。
可容可盛,可淡可浓。
无捡无择,离过离功。
以有为相,以无为宗。
心若可盛,最宜人生。
马明博的《一日沙门》才看了一个开头,依旧是我喜欢的风格。之前买过一本他的《天心月在杯中圆》,就很喜欢。第一篇文章,<可盛的心>,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
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呆呆地看着这只普通的碗,它更像一个深藏不露、经历岁月的磨砺依然饱含信仰的人。
无情岁月,有情 天地,它固守着自己的质性。它随缘而又超然,无论是在碗橱中、人们手中、各种各样的锅边;也无论拿着它的那双手是粗茧还是细腻,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是孩 子胖乎乎的小手还是老人遍布青筋与沧桑的手;更无论要盛进来的是清汤还是浓粥,咸或者淡,青菜或者肥膏。
它的形状,是执意想要守住什么的姿态,外表坚硬,内里温柔,或者说外示以有,内蕴以空,所遇都能安受,从不主动攀缘。
放什么给它,它都不起贪心。多么好的可盛之心!
二
世界上有两种人。观察半碗水时,一种人看到碗里有一半是满的,另一种人看到碗里有一半是空的。
不同的观点和角度,被区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对于积极者与消极者来说,拥有幸福,就是继续往半满或者半空的碗里倒水,把它加满。
碗满了,就幸福吗?难道幸福只是心攀缘外物有所获取的一种感觉?
三
历史的记忆在半坡的一只碗里。
网状的纹络与鱼面的人。那时的人,已经知道用网捕鱼,烧土做碗。碗要烧出来,烧则需火。从他们了解火性、懂得用火,到掌握用火的技巧,不知沧海桑田了几千年。
这浓缩过的风貌与故事,一只碗能够说出的,的确不多。
四
在英语中,碗叫“bowl”;在古代,有一种陶制或者瓷制的容器,叫“钵”。“钵”与“bowl”,发音如此相似。
再往深里想,“钵”、“bowl”、“抱”、“饱”,碗的空性,就是等待中的拥有,拥有之后的等待。
一个“饱”字,“食、色,性也”。原来一个字里竟有那么丰富饱胀的东西。经历过饥荒年代的奶奶,在说到“饱”时,表情里有沧桑也有感恩,而且那样自然地 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情感都灌注在里面了。她和土地、时序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真切,使我不知哪里有一个伤口轻疼起来。
五
商场里正在出售现代人有意制作的外形粗犷的碗,它很像寺院里僧人用的钵,我一口气买了大、中、小三只。
这三只碗,形状各异。大的,口大,肚浅,大腹便便的样子;中的,碗口内收一些,有些苗条;小的,才像常用的碗,只是它小得可人可意,碗壁上,一凸一凸的绳纹,摸着舒服。
拿回家洗干净,分着放在案上,妻子看见了,说:“多像一家三口。”将小的放在中的里面,然后,中的抱着小的放在大的怀里。更像一家三口,夫抱着妻,妻拥着子。
看着这三只摞在一起的碗,感觉温暖、安详。
六
《百丈清规》中,讲丛林要则,有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 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 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从每句里面挑出几个字来,都可以用到碗身上,再拓展一下,碗就成为无声说法的智者了。像:无事是好事,所求唯稳当,守己即精进,容物须尽力,言语无夸饰,至诚为供养,济物为根本……
碗不慕虚名。不会因为你赞美它漂亮,它就翘翘尾巴;也不会因为你说它丑,它就变一副脸色给你看。
七
寺院里的碗常常被一个压一个地倒扣。寺院里,似乎所有可盛的物空着时,都要倒扣。
师父说,里面有水,就会生虫。碗不是生虫的地方。把水倒掉,会伤了虫。倒扣即护生。
有一次,见有位出家人将碗摆在窗台上接雨水。此中有何玄妙?一问,他说,接点雨水浇花,要不雨水也白白地流走了。
这一点一滴,叫爱物,也叫惜福。
八
碗里有情,有自然,有世界。
像喜欢一个人,首先要接受一个人的秉性和胃口。一说到吃,就要涉及碗。离心最近的地方是胃。在心与胃之间,是碗。这时,碗里有爱情。
城里的现代人讲求回归自然,羡慕粗布衣裳、粗茶淡饭的日子。在节假日,他们偶尔会携妻将子往田野乡间去,过几天农家生活。用粗瓷大碗吃饭,坐在夜晚生凉的农家小院里,天上一轮明月,碗中盛满月光。这时,碗里有自然。
年幼时,在乡下生活,每到饭时,我喜欢依着凳子数在桌上摆碗。母亲将每个碗里盛满粥饭。我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馋得用手指头探一下饭汁,赶紧放到嘴里 去。母亲佯装愠怒,瞪我一眼。眼前的碗,对应着一个个正急着往家走的亲人。即使对我这个小乖乖,母亲也不许我先动筷子。必须要等到全家人坐齐了,才开饭端 碗。这时,碗里有亲情。
天地悠悠。谁往这只碗里撒下几点骰子?什么样的筹码,对应着什么样的收获?骰子出手,自有它的必然与偶然。碗没有分 别,它是冷静的,只是清泠地允许这几个点在其中旋转,丁当作响。碗外边的人紧张地屏住呼吸,然后大喜若狂或者黯然神伤。他们无知无觉于自己的处境,像困在 碗里的小鱼。这时,碗里有人生。
九
碗盛过那么多粥,但是它没有喝过一口。常在粥边过,从不起贪心,这是好秉性。我试写《碗铭》。
个碗只钵,四大和成。
假身因缘,地水火风。
地性坚硬,调水成形。
胎相初具,加以火工。
劲风助阵,乃得其成。
无大无小,用其中空。
可容可盛,可淡可浓。
无捡无择,离过离功。
以有为相,以无为宗。
心若可盛,最宜人生。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