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如下:
去章丘百脉泉公园,是奔李清照故居去的。近年来不断听人说起百脉泉的水,有些向往了。并且,那泉边,还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出生成长的地方。
一走进公园,目光所及之处便是绿树阴下大片大片的幽深清凉的幽幽绿水。远看广阔的水面上均匀盛开着一朵朵小巧的水花,象是有稀稀落落的雨点落入水面溅起的,走近了瞧,原来每一朵水花的下面,都有自水底升腾而起的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那水泡升起之处便是一些细小的泉眼,放眼望去,这些泉眼,数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看来不止是百脉,怪不得导游说百脉泉的湖,有万泉湖之称呢。
那喷涌出来的泉水不仅汇成了湖,也有的汇成了溪,集成了河,在园中纵横交错地随意流淌着,青石板上的绿苔,水中飘浮着长长水草……走在这样的景致,虽然季节在酷暑中,心情也变得清凉了。“怪不得李清照能写出那么好的词,在这样一个地方长大,怎能不沾染这些泉水的灵秀之气。”旁边走着的人不由感叹。哦,养育了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童年和少年,也养育出了千古传诵的易安词的,就是这些喷涌不息的泉水么。
在园中行走,有颜色深绿的墨泉,有游动着一簇簇红色观赏鱼的百脉泉,每座泉边,都汇集着成群的游人。而我的心中,却一直盼望着快些走到清照园,李易安,她不会想到,在几百年后,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着她吧,循着她的足迹,她的故居和纪念馆有四处。除章丘这一处外,在青州、济南和金华还各有一处。
在路上,我问陪同的导游,这里真的是李清照生活过的原址吗?导游歉然一笑说,李清照千真万确是出生在章丘明水,并在这里长到十六岁,嫁给赵明诚,李清照的故居因年代久远,具体的位置不好说了,但是根据考证,就是在这一带。所以,后人就在此地修建了这个纪念馆。
生命中最初的十六年,对一个女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自幼生活在这喷涌不断的泉水旁,这泉水也薰陶了她更加秀慧,孕育了她泉涌般的才思。
走入清照园,迎面就是李清照的塑像,像塑的是李清照晚年的形象,从正面看的神情是忧—国忧;从侧面看的神情,是愁—家愁;远看是瘦—那瘦,已不是因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人比黄花瘦,而是中年后国破家亡,萍踪流离,风住尘香后的苦瘦了。在词中极显神韵的一个瘦字,透着李清照的骨格清奇,“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这三种瘦,却只是出现在她前期的词中。后期的词中就全是乡愁离恨了,芭蕉、梧桐、落不尽的江南夜雨,滴不尽的伤心血泪。这种情况下,如何不瘦啊,可是她的词中却不再用这个瘦字了,只写风鬟霜鬓,只写日晚倦梳头,只写,怎一个愁字了得。
少女时代读宋词,喜欢她前期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中少女的青涩,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闺中旖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万种相思。想想同时代女词人遇人不淑的朱淑真,李清照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优越啊。 然而,美好和幸福去得那样快,转眼间场景便转换然而,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后国家的命运,丈夫的离世,使得她的后半生的岁月中充满了颠沛流离,饱尝了人生的酸苦,回想当年的幸福时光中写下的闲令词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如何的不堪回首。
清照园中回廊曲折,四面粉壁上题写的有李清照的名篇佳句,也有后人评价李词的诗词,园的正中,哗然喷涌着分为五朵的梅花泉和白色的漱玉泉,流动的泉水一直漫过了石阶。一群孩子光了脚丫欢天喜地在水中嬉戏。导游向我们解释漱玉泉的由来,古代不是常说美人如玉么,传说此泉是因李清照未出嫁前曾在这里以水为镜,洗漱梳妆而得名的。那么《漱玉集》是因此泉而得名呢,还是此泉名由《漱玉集》而来?这个恐怕无从查证了。
走进展室,有一面屏风,上面详细刻画了李清照一生的行迹。一个清瘦的背影,带着满腹词章,在靖康之难之后,从江北到江南,曲曲折折,一步一步从幸福中走进沧桑和苦难中去,直至忧伤终老于他乡。几百年后,还有人在为她在赵明诚去世后是否有过短暂的改嫁他人的事实而争议,打笔墨官司。
倘或她真的被生活所迫,改嫁他人,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礼教森严的男权时代,一个身后无嗣的病弱女子,身处乱世,晚景凄凉,她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孤苦无依,与逝去丈夫深厚的感情于她只能是在心底无尽的回忆,享誉词坛的盛名又有何用?即使改嫁也是出于无奈的吧。纵然改嫁,也并没有遇上与赵明诚那样的情缘,只是在注定的悲剧中,增添了另外的一段悲剧而已。
清照园中的词一一念来,从“浓睡不消残酒”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中间的人生过渡和场景转换,让人心生多少不忍。
临去时回首,漱玉泉边,仍有孩童天真的笑声回荡。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几百年前的少女李清照,是否也曾这样在泉边快乐地笑过。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