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有两个年轻人——刘翔、徐本禹。他们俩给我的感觉,一个像阳光,一个像细雨。
像阳光的是刘翔。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2004年8月28日,那一天,从凌晨到深夜,在中国的各个电视频道里,刘翔不知出现了多少次;在东西南北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他。他一出现,人们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表情就生动起来,心里就畅快起来。人们为他的12秒91而惊喜,为他带给祖国的荣誉而感动。他的姿态和他的眼神让我想到阳光,晴朗秋日的阳光。
奥运军团凯旋,刘翔成了最难采访到的人。9月2日,《焦点访谈》得知运动员们要到中央电视台来参加一个盛大的电视晚会,估计刘翔会来,于是,我和摄像等在圆楼门口的广场上。我看到大学生兴奋异常,他们挥舞旗帜,打出标语:“刘翔,我爱你!”奥运健儿的队伍来了,各路记者一阵忙活,眼看着他们走进演播厅,可是,没有刘翔。台上唱着,我不知道在唱什么,只是在想,刘翔应该会来吧!如果《焦点访谈》采访不到刘翔,怎么向观众说呢!我守在现场,想起上午曾给孙海平教练发过短信,要不要再联系一下?忽然,我看见刘翔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悄然坐在观众席上。我立刻打电话招回摄像,等待时机。节目正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了刘翔,可以想象,一旦节目结束,他们立刻就得围上自己的偶像,我还有机会吗?想了想,我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刘翔,给《焦点访谈》一点时间。这时,台上已经沸腾了,刘翔身不由己,他友好但为难的样子让我也没了主张。孙教练到底是老练,他说,这里不行,出去谈。台保卫处长果断地“杀”出一条路,掩护我们冲出人海,背后一片骚动。当我们来到方楼大厅时,我才仔细端详面前的这位世界冠军。他目光纯净,平静谦和,像是不曾刚刚被簇拥过崇拜过,像是不曾从热闹的高处走来。采访刘翔是很愉快的事,他健康开朗,善于交流,有分寸,也有个性,后来,当他平静微笑的样子出现在《焦点访谈》里的时候,又感染了许多人。
有了这次一面之交,我更多地注意他。在鲜花掌声中,在媒体的包围中,在广告的麻烦里,我们年轻的冠军将怎样走过?2008还有很远,他的人生还有更远啊!
当我又一次见到刘翔,是在〈感动中国〉的现场。作为主持人,我怎样引出刘翔?我想了很久。在2004年8月28日以后的中国,刘翔这个名字是不需要定语的,他成为获奖者是众望所归,没有争议,没有悬念的,能让几亿人心潮激荡,怎么说都不过份啊!然而,怎么说更恰切更让人有共鸣?想来想去,我还是想从每个人都有切身体验的“时间”说起。于是,我说——
“一秒钟。
一分钟。
一小时。
一天。
一年过去了。
在分分秒秒的时间长河里,有的时刻平淡得让人想不起它是怎么过去的;而有的时刻却是那样绚丽!以至于它过去很久了,现在想起来,我们还能用心跳应和那秒针的跳动。2004年就有这样一个时刻,这就是8月28日刘翔的12秒91——”
刘翔出现在台上。笑着,依然阳光灿烂。
徐本禹也笑,但即使笑着,也好象有心事的样子,他的眉头始终不那么舒展,似乎蒙着一层云。看着他,听着他,就像在细雨里。
小徐走上台,我和他握手的时候,才看见他戴着校徽。我有些意外,想想,又是情理之中。于是有了开头那些话:是叫小徐?小徐老师?还是小徐同学?
我问到他的学生的时候,他的眉宇间有了更多的云。他好象看见了他们,尽管隔着山、隔着水、隔着千里迢迢的路。说到自己的学生不知道北京,他流泪了。我以前曾觉得,小伙子是不该流泪的。可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是在为别人、为穷人、为苦孩子而流泪,这泪,金贵!我想到一位作家的话:流血容易,流泪不容易,因为,血在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而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小徐的心太软了,他的眼泪不是一滴滴,而是一行行在流着,他一定想到了很多,比在观众面前谈到的更多。
录完节目,我对小徐有了一份牵挂。趁他还在北京,我邀请他来中央电视台看看,因为录象的地方不在台里,他其实还没有看到电视台,我说,回去后你的学生问电视台什么样,也好讲给他们听。小徐来了,神情轻松了一些,他参观了新闻中心的机房、演播室,机房里不少人在电脑前工作,我想,把小徐放在大家之间,表面上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可心里的东西很不一样,他走进大山,便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小徐回去了。我和他还联络着,靠手机短信。1月20日,他说:我走在回村的路上。我眼前好象看到了茫茫大山中的小徐,离开喧哗的小徐,走进寂寞的小徐。1月30日,他说:在集上遇到一个失学的学生在卖菜一毛一斤只卖了十斤挣一元钱后来我全买了给了她20元她哭了我也哭了。腊月二十八,他说:我在学生家过年在这里有事做时间挺快的。除夕,他说:我在大石给你拜年。
2月17日,雨水节气将临,〈感动中国〉播出。徐本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久不流泪的人为他,为那大山里的人们流了泪,正逢雨水,真是天知人意!我发短信问他看了没有,他回答:节目没有看到这里只有远程教育用的电视只有教育台我今晚给六个学生补习。
这次,我哭了。
像阳光的是刘翔。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2004年8月28日,那一天,从凌晨到深夜,在中国的各个电视频道里,刘翔不知出现了多少次;在东西南北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他。他一出现,人们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表情就生动起来,心里就畅快起来。人们为他的12秒91而惊喜,为他带给祖国的荣誉而感动。他的姿态和他的眼神让我想到阳光,晴朗秋日的阳光。
奥运军团凯旋,刘翔成了最难采访到的人。9月2日,《焦点访谈》得知运动员们要到中央电视台来参加一个盛大的电视晚会,估计刘翔会来,于是,我和摄像等在圆楼门口的广场上。我看到大学生兴奋异常,他们挥舞旗帜,打出标语:“刘翔,我爱你!”奥运健儿的队伍来了,各路记者一阵忙活,眼看着他们走进演播厅,可是,没有刘翔。台上唱着,我不知道在唱什么,只是在想,刘翔应该会来吧!如果《焦点访谈》采访不到刘翔,怎么向观众说呢!我守在现场,想起上午曾给孙海平教练发过短信,要不要再联系一下?忽然,我看见刘翔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悄然坐在观众席上。我立刻打电话招回摄像,等待时机。节目正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了刘翔,可以想象,一旦节目结束,他们立刻就得围上自己的偶像,我还有机会吗?想了想,我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刘翔,给《焦点访谈》一点时间。这时,台上已经沸腾了,刘翔身不由己,他友好但为难的样子让我也没了主张。孙教练到底是老练,他说,这里不行,出去谈。台保卫处长果断地“杀”出一条路,掩护我们冲出人海,背后一片骚动。当我们来到方楼大厅时,我才仔细端详面前的这位世界冠军。他目光纯净,平静谦和,像是不曾刚刚被簇拥过崇拜过,像是不曾从热闹的高处走来。采访刘翔是很愉快的事,他健康开朗,善于交流,有分寸,也有个性,后来,当他平静微笑的样子出现在《焦点访谈》里的时候,又感染了许多人。
有了这次一面之交,我更多地注意他。在鲜花掌声中,在媒体的包围中,在广告的麻烦里,我们年轻的冠军将怎样走过?2008还有很远,他的人生还有更远啊!
当我又一次见到刘翔,是在〈感动中国〉的现场。作为主持人,我怎样引出刘翔?我想了很久。在2004年8月28日以后的中国,刘翔这个名字是不需要定语的,他成为获奖者是众望所归,没有争议,没有悬念的,能让几亿人心潮激荡,怎么说都不过份啊!然而,怎么说更恰切更让人有共鸣?想来想去,我还是想从每个人都有切身体验的“时间”说起。于是,我说——
“一秒钟。
一分钟。
一小时。
一天。
一年过去了。
在分分秒秒的时间长河里,有的时刻平淡得让人想不起它是怎么过去的;而有的时刻却是那样绚丽!以至于它过去很久了,现在想起来,我们还能用心跳应和那秒针的跳动。2004年就有这样一个时刻,这就是8月28日刘翔的12秒91——”
刘翔出现在台上。笑着,依然阳光灿烂。
徐本禹也笑,但即使笑着,也好象有心事的样子,他的眉头始终不那么舒展,似乎蒙着一层云。看着他,听着他,就像在细雨里。
小徐走上台,我和他握手的时候,才看见他戴着校徽。我有些意外,想想,又是情理之中。于是有了开头那些话:是叫小徐?小徐老师?还是小徐同学?
我问到他的学生的时候,他的眉宇间有了更多的云。他好象看见了他们,尽管隔着山、隔着水、隔着千里迢迢的路。说到自己的学生不知道北京,他流泪了。我以前曾觉得,小伙子是不该流泪的。可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是在为别人、为穷人、为苦孩子而流泪,这泪,金贵!我想到一位作家的话:流血容易,流泪不容易,因为,血在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而泪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小徐的心太软了,他的眼泪不是一滴滴,而是一行行在流着,他一定想到了很多,比在观众面前谈到的更多。
录完节目,我对小徐有了一份牵挂。趁他还在北京,我邀请他来中央电视台看看,因为录象的地方不在台里,他其实还没有看到电视台,我说,回去后你的学生问电视台什么样,也好讲给他们听。小徐来了,神情轻松了一些,他参观了新闻中心的机房、演播室,机房里不少人在电脑前工作,我想,把小徐放在大家之间,表面上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可心里的东西很不一样,他走进大山,便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小徐回去了。我和他还联络着,靠手机短信。1月20日,他说:我走在回村的路上。我眼前好象看到了茫茫大山中的小徐,离开喧哗的小徐,走进寂寞的小徐。1月30日,他说:在集上遇到一个失学的学生在卖菜一毛一斤只卖了十斤挣一元钱后来我全买了给了她20元她哭了我也哭了。腊月二十八,他说:我在学生家过年在这里有事做时间挺快的。除夕,他说:我在大石给你拜年。
2月17日,雨水节气将临,〈感动中国〉播出。徐本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久不流泪的人为他,为那大山里的人们流了泪,正逢雨水,真是天知人意!我发短信问他看了没有,他回答:节目没有看到这里只有远程教育用的电视只有教育台我今晚给六个学生补习。
这次,我哭了。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