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授建言删除课文《出师表》说明了什么?

      言论and历史 2007-4-15 20:07:00

作者:小米稀饭

今天下午马上就要吃晚饭的时候,在门户网站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据说是在我所居住的汉王朝的龙兴之地,古都西安,有这么一位65岁的党校老教授,向教育部门进言,请求删除现在中学课本里的一篇古文名篇,诸葛亮的《出师表》。


这位老教授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要求教育部门删除《出师表》呢?据他自己说,是因为,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宣扬的是一种落后的愚忠精神,不利于对青少年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更重要的一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赤裸裸的鼓吹战争,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战争观,不利于将和平主义的思想灌输给年青一代。他进一步表示,应该以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另一位历史人物华歆的《止战疏》作为课文,以代替诸葛亮的《出师表》,原因是华歆在他的文章里宣扬了反对战争,肯定和平的正确的和平主义的价值观。


看了这条新闻,我觉得,我今天晚上的饭有必要推迟些时候吃了,有些话,是在是不吐不快。


《出师表》是我们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文,事实上,在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背诵了这篇名文。其中“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其中透露出的坚定的北伐信念,让我每每想起这篇雄文,都会被文章中所渗透着的理想与信念而感动。《出师表》自从公元三世纪成文之后,对于后代的知识分子们有怎样的影响?在安史之乱时期,避难蜀中的诗圣杜甫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锦官城外的武侯祠,留下了“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在安禄山作乱华夏的时候,杜甫想到的是那位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匡扶天下的理想信念始终矢志不渝,不忘北伐的诸葛武侯,在那一刻,杜甫与诸葛亮两位千古名人的信念和理想通过一篇《出师表》而达成了共通。


在几百年后的建炎年间,一位念念不忘洗雪靖康之耻的宋朝老将军宗泽,在弥留之际仍然低吟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他带着无法看到河北光复、祖国统一、彻底击败侵略者那天的遗憾,撒手人寰,在这个时刻,与他产生共鸣的依旧是诸葛亮和他的《出师表》中所透露出的深深的爱国主义激情。在他之后的几十年,另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又写下了另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其脉络依旧秉承《出师表》,他从《出师表》中汲取爱国主义的力量与营养,他热情的赞颂道“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在千百年间不知激励过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不受外敌欺侮而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正是这种磅礴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保住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没有失却自己文明传承的世界文明古国。


但是现在,《出师表》却被一些人当成是了“愚忠”的代表,当成是了“军国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我们怎么看待诸葛亮的愚忠问题?我觉得首先一点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去看待这个问题,更不能用现在的价值标准去衡量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在封建时代,君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有的封建时代的爱国者,在体现其爱国主义的时候都不可能摆脱当时历史的局限,都不可能只爱国不爱君主。在封建时代,忠君爱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至于说《出师表》宣扬了军国主义和错误的战争观,这就更体现出时下某些人的所谓“新思维”了。在鸦片战争中,抵抗英军侵略,是反对先进的人类文明。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拿起武器保卫国家,是违反了国际公约和国际法的反人类反文明行为。在抗日战争中,拿起武器抗击日本侵略者呢?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通篇都是在讲如何与日寇作战,难道《论持久战》也是动辄宣扬战争观念,树立了错误的战争观?那么现在那些歌颂抗日战争英雄的电影电视剧更不应该播放了,因为,它们通篇都宣扬战争,不利于青少年树立和平主义的价值观。


现在,一些所谓的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糟粕思潮正在严重侵蚀着我们国家的肌体,侵蚀着我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位西安党校的教授,按理说也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事业上的一个建设者和教育者,但是,他对于战争和国家的观点却是荒谬的。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一些历史典籍中的战争,也存在着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虽然从我们现在的观点看,诸葛亮北伐的所谓正统观念和正义观念都值得商榷,但是《出师表》中所体现出的那种爱国主义和追求祖国统一的价值观,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出师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像这位党校老教授所说的那样,培养出了无数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而是成为了无数爱国志士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这其实就是对这位党校教授最好的驳斥。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博学是很有名的,我不相信他没有看过《孙子兵法》,不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的道理,他之所以七次北伐,最终甚至死在了北伐的途中,原因在于,他相信“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他相信国家必然要统一。从《出师表》上看出诸葛亮是个好战分子,是和平主义的大敌,我想这位老教授的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真正的和平主义教育,不在于成天在口头上宣扬,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打仗,打仗是不好的。因为如果敌人来侵犯你了,你却说什么和平主义,搞不抵抗政策,那么就会变成汪精卫这样的货色了。真正的和平主义,是我们热爱和平,热爱正义,不侵略不欺负别人,但是如果敌人来侵犯,那么我们一定要狠狠的教训他------这才是真正的和平主义。


西安党校的老教授,明明看到《出师表》千百年来对于爱国主义的激励是如何的重要,明明看到了,被《出师表》所教育的人都成为了爱国志士、民主英雄,他却视而不见,却“煞有介事”地“担忧”《出师表》会妨碍青年们形成正确的战争观,难道在他眼里反侵略爱人民的战争观是错的?《出师表》从来都不是一部鼓吹战争的好战主义文章,从来都是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千古典范。


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却要把爱国主义经典扭曲污蔑为宣扬好战主义的文章清除出课本,清除出对青少年的教育阵地。不知道这位老教授究竟有什么用心!


最近这些年来,剥夺岳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为秦桧、汪精卫翻案,在上海教科书中删除日本侵华内容,我们的教育界面临着一个接着一个的巨大危机,爱国主义教育在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买办主义者的攻击下节节败退。现在,又在党校出现了这样一位给爱国主义扣上好战帽子的教授。


作为一个党校的教授,居然连最起码的区分好战和爱国的能力都没有,把教育了中国人千百年的《出师表》当成是宣扬好战思想的阵地来抨击,作为一个教授,首先他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就不过关,对于《出师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似乎表现地一无所知,连我们农村里一些并没有读过更多书的老一辈人,都知道诸葛武侯是忠义典范,《出师表》是爱国篇章,但这位党校老教授却能够罔顾一切历史事实,声称《出师表》让青少年形成了好战主义的战争观,与和平主义不符。


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么那些在《出师表》激励下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仁人志士,明显就成了好战分子,而从来对《出师表》不屑的秦桧、汪精卫之流,不就刚好符合党校老教授所说的和平主义者的条件了吗?


这样的“和平主义”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谁最需要这样的“和平主义”?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