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那棵很传奇的榆树下读过书,它有千年的历史,苍劲依然。曾抚着它的树干,留下少年的身影。很多人对古树慕名而来,老树飘摇着满头翠发慈爱地接纳着一拨又一拨的朝拜者,一千年的风霜雪雨岁月磨砺,锻造了古树坚韧的性格,没有人去猜想它昨天的寂寞,却只看今日香火渐盛遍体披挂祈福的红绸,远远望去,倒像满枝的花朵。古榆从大明朝站立到新农村时代,一个个旧的昨天如梦远去,一个个新的明天即将刻在它的年轮里。
曾经漫步在那尊神秘的古塔前,以一个孩童的思维去想象关于王子的悲凄传说。如果那个传说是真的,我倒觉得这塔很是人性化,是父爱的象征,寄托了王爷痛失爱子的绵绵哀思。这尊塔,是家乡的标志,尚未建县定名之时,这里就被称为“塔甸地方”,即“塔周围低洼平坦的地方”,有河流、水泊和草地,人烟稀少,属于偏僻边塞之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以后,人口渐增,才有了设置建县的新篇章。这塔,是开鲁人民心中的“布达拉”。
家乡的一树一塔,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加年轻,它们成为一种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予以挖掘和发现,其存在的意义已超过生命的本身。它们根植开鲁大地,是上天的造化,也是开鲁之机缘,彼此有幸。就像人民音乐家麦新,著名经济学家苏星,这两位对开鲁有着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名字和开鲁密切相连,他们的精神与开鲁共存共荣,他们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回望着这片情意深长的热土。
麦新是上海人,为了开鲁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从延安走来,一路风尘,一路激情,一路豪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