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见“网瘾”变成精神病范畴的消息,为之惊讶。真的如此严重吗?那岂不是每天泡在网吧里的亲少年都成了精神病患者,是何等壮观的事情。不解之处在于,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可否认的是网瘾并非遗传也不会完全是气质性的。那么既然是非生理原因的问题,用药物是否可以达到彻底疗效吗?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能!这里并不是要谈论把网瘾归咎为精神病是否合适,我不是精神科大夫说了不算。但我却看到了很多仅仅是“网络依赖”的学生们被错诊为精神病强迫就诊,强迫治疗,这些手法上到的确很像精神病的治疗方式。
治疗“网瘾”一直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在家里得不到关爱,或者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照顾,才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青少年的自制力往往比较差,对花花世界的探求度需求很高,往往沉迷于网络就无法自拔了。
网瘾,大多是由于生活中得不到应该有的关爱和权力,才将目光投注到了虚拟的世界。那么解决之道当然在重新建构他在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而不是仅仅去重构人的大脑!那么是谁剥夺了这些网瘾者的权利,不让其享受被爱的温暖呢?是孩子们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些可以左右他的人。有的父亲抛弃了家庭、赌博让家庭破碎、离异导致生活陷入绝境之地。孩子们早早就失去了被爱的权利。
网吧是孩子的不情愿第二选择。如果家里很温暖,家里给他民主,不是那种强迫地爱他,暴躁的爱你,孩子会选择留在家里上网对不对?当我们还不能有能力反抗的时候,通常我们只能选择躲避。
网瘾就如同孩子们其他易范错的社会行为,如果你想让网瘾蜕化为网络依赖,再退为亲子关系淡薄,那么问题就会大而化小,渐渐得到解决。相反如果你想把网瘾升级为精神病,那么就要吃药住院,孩子渴求被关爱的夙愿并不可能完全达到,效果也许会有,但走出医院,他能学会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吗,能知道不用暴力也可以解决关系问题吗,能够去相信身边的人吗?留给社会的是一颗种子还是别的什么呢?
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和他人的关爱,而不是这样错误的完全控制的爱,这样只会让青少年越来越叛逆的生活,即使没有网络,也会造成其他的后果。
那么,请先来好好的爱护孩子吧。(800zhao资讯)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