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先生谈联对

      江南水莲 2009-6-9 10:23

                与先生谈联对

前些日子,天一在网上看到一下联“多情明月,犹照旧楼台”,征上联。冥想多日,终得一联,“薄凉秋露,涓滴香桂叶==多情明月,犹照旧楼台”。

请先生点评,先生曰:“能对,但已然浅了点……”。

思之片刻,改对“寂寞春风,漫摇新塘柳==多情明月,犹照旧楼台”。 

先生又曰:“也行,但意境上还有些淡……‘漫摇’一词有点浅化意境”。

再改:惆怅别绪,遍移秦筝雁==多情明月,犹照旧楼台。

先生问:“遍移秦筝雁——怎么解?”

答:“离愁别绪融入到凄婉的筝声里。”

又答:“‘秦筝’,弦乐器的一种,传为秦卜蒙恬所造。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此段来自网络,自作聪明的以为先生要问的是这个。)

先生略略沉吟,道:“断肠别绪,空寄秦筝雁==多情明月,犹照旧楼台。”

先生终于满意,评曰:

此联好,上下联融为一体,以反衬增进意境氛围,强化离情别绪之痛;临台抚琴,寄托情思,以明月依旧照楼台反衬物是人非的无奈与缅怀,意境凄美,意味悠长;“空寄”对“犹照”,增强反衬效果——有秦筝音却无知音听,所以“空寄” 也,明月多情人无情,明月还依旧照着楼台,人却远去,幽怨之情付瑶琴,明月知情,知音难留,其心绪如断肠之痛……别看一联虽短,其意悠远,可以让读者产生无边的联想,享受所带来的美感。

以上是先生对该联的意境与美感的阐述,是说先生的感受。

又谈及文学鉴赏,先生道: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与读者的文学素养及个人的阅历有很大关系,所以每个人所享受美感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文学素养越高,阅历越接近文学创作所营造的典型细节,感受的深度就越深,这就是所谓的共鸣。

末了,先生也没忘安抚天一:

先生一逼,天一努力一下,稍微一推敲,好句不就有了吗?!先生不逼,天一哪儿会去再想后面的这一联呢?!天一还是很有慧根的……

天一最中意先生最后一句话,呵呵!!

标签集:TAGS:江南水莲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