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因为社会或者自身的原因对小孩多是隔代教育,跟着老人长大的宝宝难免会更粘爷爷奶奶而不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关于这一点,作为妈妈应该思考一下,是否是自己对孩子的亲情教育缺失了什么或者这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无须担忧。
有些妈妈受到孩子的冷落后,只会一味地怪孩子,甚至妒忌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有从自身的一些言行上找原因。比如说有些妈妈因为养育孩子的问题或是生活琐事,总爱当着孩子的面跟家人吵架或发脾气,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的宝宝,心里就会对妈妈产生怀疑:平时可亲可爱的妈妈怎么会变了样呢?孩子也有自己的是非观,他会被妈妈失常的举动吓到,从而对妈妈产生排斥心理。有些妈妈甚至更糟,把工作生活中不顺心的气出在孩子身上,孩子小小的脑瓜会打满问号:我可没做错事呀,妈妈为什么这样待我?从而对妈妈产生畏惧感,向爷爷奶奶寻求安全保护,妈妈被疏远自然在所难免。假如在这方面有欠缺的妈妈,应该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
由于没有时间带孩子,有些妈妈只好由爷爷奶奶家全程看护孩子。孩子与妈妈相处的机会少,孩子自然跟妈妈生疏,虽然妈妈每个月总会抽出时间去看孩子,可是孩子依然对妈妈不冷不热,很伤妈妈的脑筋。其实,妈妈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比如,用难得的休息天带孩子去野外踏青,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陪陪孩子,尤其是晚上睡觉一定要自己陪他,聊聊天,讲讲故事,与孩子说说心里话等等,这些都是老人们无法做到的,也是孩子感情上需要的,相信你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孩子的心里一定很期盼与妈妈难得的相处时间。
当然,你尽到了做妈妈的责任,可孩子仍没有你预想中的热情,其实也没关系,这说明你不在家的时候,他在老人的照顾下过得很好。想想如果你上班去了,孩子看不到你,在家哭成泪人儿,你又如何安心工作呢?孩子和老人亲近,没什么可妒忌的,孩子不是妈妈的私有财产,孩子不粘人,做妈妈的乐得清静,可以匀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性别使然,大大咧咧的,不喜欢主动向妈妈“投怀送抱”,或者觉得跟爷爷玩更合适,做妈妈的只管泰然处之。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