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统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触觉问题: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在课内课外阅读时
,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目经常抄错
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另外,这类患者在生活
中还常常丢三落四,似乎经常在找东西,生活上无规律。
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上课时,老师口头布
置家庭作业或者下节课要带什么学习用具,他总是东张西望,
老师的话全当耳边风,一点也听不进去;平时家长喊他,他也
不注意,以为那与己无关;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
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
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甚至怕剃头、怕打针。触觉统合
失调的孩子由于心理上总处在一定的紊乱状态,因而学习与生
活质量不断下降。
平衡统合失调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
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
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
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一个孩子平衡统合失调,往
往会在心理上严重影响其学习与认知热情。
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表现在上体育课时不会跳绳,跑
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很累;在上音乐课时,常常发音不准
,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口吃等。大家知道,这些科目虽
非学习科目中的主科,但是,它们却对上好主科起到很重要的
辅助与促进作用。何况,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考试时,体育
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克服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对策
国外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的心理活动分为三
个阶段,即:认知、调节与交往。而这些的基础便是孩子具有
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纠正孩子的
感觉统合失调症呢?南京市儿童卫生心理研究中心邱景华主任
医师认为先行一步的美国、日本及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
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综合失调症
颇为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
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
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
感觉统合训练
|
|
ps:在以前所教的班级当中就遇见了这样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了我班一些孩子初步具有了内似特征,但是由于不是专业人士,所以特别搜集了资料供家长学习,如有疑似症状,可以去儿童医院心理科进行测试与治疗,老师也可以协同做好工作.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