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耶鲁梦开始的地方——访爱迪(国际)学校12年级学生王睿,杨伊

      我的日志 2008-6-19 12:26

日前,北京爱迪(国际)学校12年级学生杨伊取得了雅思6.5分,托福96分、王睿取得了雅思7分的好成绩。他们于十一月份参加WACE/TEE考试,准备申请斯坦福、剑桥、牛津等11所世界名牌大学。这是首次中国本土的学生有资格直接报考世界顶尖级大学,意义重大,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TEE是什么样的课程?两位学生的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带着极大的好奇,记者直接采访了爱迪学校的王睿和杨伊同学。

 

王睿,在景山中学读完初二后,从初三起一直就读于北京爱迪学校。杨伊,在师大二附读到高二,后转入北京爱迪学校。

 

记者:王睿、杨伊,你们好。你们优秀的英语成绩和即将报考世界名牌大学的事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眼球。你们现在的心态是怎样的?

 

王睿:现在的感觉好象是准备做一件自己喜欢和刺激的大游戏,有些兴奋,至于结果倒是没有过多的考虑。

 

记者:为什么敢选择世界顶尖级的学校?

 

杨伊:(笑)Why not我觉得中国学生上耶鲁之类的大学不象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从大量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在海外的中国学生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国内学习的课程和考核的内容与世界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差异,没有综合素质的内容,语言水平也不够。其实这也是我选择读国际课程的原因之一。我并不是比其他的中国考生更优秀,而是得益于学的课程恰是人家所需要的。

 

记者:有多少自信可以考上耶鲁大学?

 

王睿:机会有了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在爱迪学校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形成了勇敢尝试的精神。自信来自于实力。我考耶鲁的想法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初中的时候我在班里落后很多人,来到爱迪后慢慢地随着实力的增强,才有了冲击世界顶尖级大学的冲动。

 

记者:那么,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选择了爱迪呢?

 

王睿:我是在景山中学读完初二后,选择到爱迪(国际)学校读初三的。我当时觉得国内高中的课程太沉闷,读起来不是很兴奋,因此就想换个刺激的全英文的课程来读。选择了几家学校觉得爱迪的WACE/TEE课程的通道比较宽,可以考世界任何一所大学,而且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大学都可以选,这样学得好了可以冲击一下世界顶尖级的大学,如不理想也保证有一流的大学上。整体大学的层次还是比国内的占有优势。

 

杨伊:我和王睿感受差不多。没来爱迪之前我是在重点高中上学的,但我被那种压抑的学习气氛搞得很苦恼。考上大学不难,但是想上好大学真的很难,总之,一切都是分数说话,大家都象个学习机器一样,呆呆的,一点活力都没有。但是在爱迪,这种情况是没有的,我们的学习也同样辛苦,但却觉得有兴趣和充实。

 

记者:那你现在觉得自己学得理想吗?

 

杨伊:WACE/TEE的优点就是50%的成绩来自于平时,这样你自己基本上能知道已经积累了多少分数,剩下的目标该如何确定,时间该如何分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国内考大学,全凭高考一次成绩,万一有点失误就会上不了自己喜欢的学校,搞得人总是很紧张,担心这也没学好,那也没学好,反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记者:那你们觉得读国际学校就一定能成功进入顶尖大学吗?

 

王睿:这个嘛,没成功前肯定不敢说一定,只能说成功的几率大些。不象国内只有高考一条通道。我们在爱迪,就有不同的课程可以选择,有高中、有预科也有大学的连接课程都可以升入世界的大学。学习虽然不轻松,但学校始终鼓励我们保持甚至发展我们的兴趣和特长,而国外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也是很注重这些方面,这样比起只是专注于高考要求的几门课,又可以多点优势,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我们班的高远同学和已经出去的田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杨伊:录取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国内统一以高考的成绩分批次录取。虽然同一批次中可报几个志愿,但如果第一志愿不能录取,往往同一批次中的其它志愿也就没戏了,会被刷到第二甚至第三批次的学校,档次拉得太大。国外学校的录取是各自独立的,不存在某一学校要等同一档次的另一学校决定是否录取后才能拿到档案的问题,学生如果同时被多个大学录取,还可以自己选择读哪间大学,这样当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上一流甚至顶尖的大学。另外,我们所学课程的成绩是被很多国家的大学接受的,能申请的学校不限于某一国家,大大扩展了选择的范围,自然也增加了申请成功的机会。

 

记者:你们刚才都说了国外教育体制的好处,那你们为什么都没选择直接去国外读书而选择爱迪呢?

 

王睿:我是初三转到爱迪学校的。那时候我的独立生活和英语的能力都不行,而且我也不知道国外是怎么上课的,谁知道能不能适应?爸爸妈妈也不放心。报纸上不是经常有低龄学生出国没学好反而学坏的报道吗?我觉得还是在国内全面地训练一下,准备得更充分后再出去更好。爱迪学校在采用国外教育方法的同时,对我们的管理和训练也是既严格又不失人性化,所以我选择了爱迪。

 

杨伊:现在出国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出国和是否上了大学,是否获得学位,是否最终融入到主流社会和就业最终成功还远不能划等号。我们班就有几个同学通过中介出国但在国外学习不理想,后来又回到爱迪来读书的。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也是我选择先在国内过度一下的原因,出国的花费还是很大的。我觉得爱迪就是我去国外进一步深造发展的中转站,让我在家乡的土地上首先感受一下异国文化,适应一下异国文化,这样我就不怕自己出国会不适应了。

 

记者:你们能谈谈对爱迪的感受吗?

 

王睿:我当时选择爱迪的想法很单纯。当走进爱迪的校园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平等温暖而又活泼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和我当时的学习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喜欢。现在看来它的课程确实有较大的优越性。几年下来,我们的同学中也有转到其它学校去的,结果都不如在爱迪的好。

 

杨伊:我是师大二附的学生,当时已经读到高二了,但觉得考入清华、北大还是没有把握,可是看到在爱迪原来基础比我差的学生都升入了墨尔本、悉尼和科廷大学,而且这些大学的世界排名都超过了清华和北大,我就有些好奇。由于我妈妈是搞教育的,很熟悉爱迪学校,她的许多朋友的孩子都是通过爱迪成功的,就建议我进了爱迪学校。我的英语原来一般,我是奔着爱迪的英语课程来的,后来对爱迪的WACE/TEE有了兴趣。

 

记者:看来爱迪让你们感触很深。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国际课程呢?

 

王睿:最重要的应该是英语吧,因为出国首先要过语言关,要有能力和外国人交流,而全英文授课没有英语的基础也无法听课。在爱迪,入学后每一位同学先要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英语的强化训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为学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杨伊:思维方式也很重要。国际课程的考题往往是让你自己选择赞同或是不赞同某一个观点并阐述理由,因此知识面要广,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老师的,不要刻意地迎合老师的观点。同老师的答案一致,这在中国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但在国际课程中往往还需要强调创造性的思维。很多刻苦的学生论文写得很漂亮,但缺乏创新,分数也不会很高。

 

王睿:学国际课程也不是不吃苦,只是不是那么枯燥而已。我们经常用英文演讲,辩论或是开英文的party。我很喜欢这种晚会。以前学英语是“要我学”,而现在是“我要学”。

 

记者: 来爱迪之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对你们的影响肯定也很大,那么你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王睿:我觉得是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记得第一次在爱迪上课,老师提出问题,你不回答,老师会认为你已经懂了,就会过去。国际课程的很多考核都是看你的态度和直接表达,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

 

杨伊:爱迪在前期的双语适应性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国际课程强调能力和应用。比如,英语的学习,在国内总是强调单词的记忆并总结出了许多规律性的方法,这很好,但爱迪更强调语言实际的交流和应用的能力。所以一好是不行的要几方面都好。

 

采访完两位学生后,我们又采访了北京爱迪学校的连虓校长。连校长有长期从事国际教育的经历,对不同教育体制的特点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连校长谈了很多。在此我们将连校长的主要观点整理出来,以使大家对爱迪的国际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

 

连校长认为好的考试体系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成功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难倒学生,不断让学生品尝失败。中国的高考制度更多地体现了统一和严格,却忽略了人的差异,在公平性和科学性上还有待于改进。国际教育也可以说是差异教育,因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经验来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设计论文表述的形式。国际课程给了“偏科”和应试不理想,但其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一个腾飞的机会。这样的学生在国际课程的学习和社会上的作为往往超出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国内有很多人期望能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然而,国际国内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及由此导致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中国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障碍。经过十几年的国内教育学习,如果直接去国外面对接受了十几年本土教育的外国学生,中国学生的竞争优势并不高。留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国外教育的过程,加之很多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都不行,结果有些人不但学业受到影响,甚至性格和心理也受到了影响。爱迪则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国际学习氛围的同时,又能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施教,既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国外的教育体制和文化环境,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了出国带来的风险。

 

从爱迪多年的实践来看,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价毁誉参半,但它实实在在地给许多中国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高端学习的出路。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体系,根本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各尽其用的人才。这是爱迪学校秉承一惯的办学宗旨。

 

后记:我们的采访结束了,走出爱迪校园十里仍能感受到它的呼吸声。从两个踌躇满志的孩子的经历和感受,到爱迪教育者的肺腑之言,我们感受到中国教育有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爱迪将同她的学生们一起带者自己的梦想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