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呼唤公平的竞争

      我的日志 2008-6-19 12:25

学生哭诉竞争不公平

学籍规定不要成为扼杀人才的杀手

政府官员如何作为

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但与学籍捆绑的报名参加考试的条件,在今天正逐渐使其失去公平性,甚至成为了扼杀人才的杀手。一条学籍管理上的规定:学生必须回到其户口的所在地去参加考试,导致每年上百万学生升学的理想成为了泡影,并且与最终的命运发生根本的错位。

 

此条学籍管理规定的缺陷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学生原籍的人口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会造成同一所学校大学所招收学生的入学分数相差近百分;另一就是借读地区的教材和原籍教材的差异,导致借读的学生几乎无法参加原籍的考试。高考对于学生来讲一生只有一次,因此这条规定对一位经历了多年寒窗苦读的中、高考学生来讲几乎是杀手。

 

令人忧虑的现状

    广州的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小真从小随父母到广州生活,从幼儿园起就到广州上学了。然而在天河区一所民办中学读初三的小真在面临升学时却发现,他根本无法参加中考,因为他没有广州的学籍。象小真这样的学生在该校初三年级有十多名。为了能让孩子参加中考,小真的父亲林先生四处奔走,但为时已晚。林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现在回家乡报名也不行了,多年来都在广州读书,同样没有家乡的学籍。没办法只能让孩子去读中专学校了。”这件事被报道出来后,天河区教育局展开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仅在天河区,就有1500多名无学籍的学生。

 

湖北、河南、江浙、福州都是我国的人口密集的大省其中河南的人口超过了1亿人,但重点大学或大学的总体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要考到北京至少要比北京考生高出60-70分。而为了这几十分,学生每天学习16个小时以上,还没有保障。

 

2007年11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的通报显示,目前北京登记办理暂住证人口超过520万,其中长期在北京居住和工作(指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到360万人。全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超过1.8亿,其中18周岁以下的超过2000万人,且跨省流动的占近四成。这些流动青少年的升学教育问题,往往由于户籍学籍等原因,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北京爱迪国际学校的名额只是杯水车薪

   日前在北京爱迪国际学校,挤满了前来求学的家长和学生,连校长亲自接待了他们,一位没有北京“绿卡”者的学生哭诉:“我是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小孩,伟大的父辈把我带到北京……终日发愤忘食笃志好学,08年面临中考,但原籍的教学进度和教材都不一样,今天几乎到了无学可上的境地,若有一天能公平竞争,即便是我落败,也会心甘情愿,心服口服”。家长也很无奈地表示:“为了儿子上学的事情几乎被拖累得筋疲力尽,我实在是没有精力在扛下去了。这种情况在高考时还会出现,因此我们选择了爱迪国际学校。” 由于爱迪学校的课程是澳大利亚的国际课程体系,可以报考全世界所有的大学,因此没有学籍的限制,任何人都可报考。

 

 

看到孩子忧郁的面孔连校长非常担心,他说:“我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在参与其人生的第一次奋斗时就面临到不公平的竞争,这样会在他们一生的发展中留下阴影”。“但爱迪的容积毕竟是有限的,每年的新生以30%速度在增长。08年2月、6月、10月三次入学时间,几乎快满了,学校是毕业了多少学生才能招进多少学生”。连校长继续担忧地表示:“07年爱迪多名学生考上了英国剑桥、美国斯坦福、耶鲁等世界名校,同时为了保证100% 的国际大学入学率,但为此爱迪的老师已经24小时住校,全部超负荷工作,这样下去老师的健康状况会令人担忧。因此,我希望报考爱迪的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籍的问题,而是真正遵循爱迪的教学理念有志于到国际发展的同学”。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