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起了雨,当昨晚哗哗下的时候,打开窗户外面是一片朦胧,看雨水落在地上泛起的朵朵涟漪,我很想这个时候一个人打着伞出去走走,但脚步却怎么也迈不出,躺在床上只有一味的瞎想,很想找个人聊聊天,拿着手机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发.我的青春就向落在手掌里的水一样慢慢的从我的指隙间滑落不留一点点的痕迹.
走出宿舍楼,抬头便是晦暗天色,但时间却是不折不扣的清晨,空气中满是青草和雨水的味道。树荫下,身着短袖的女孩们不时抚起双臂,似要护住昨日残留的暑意,以抵挡今日丝丝入侵的微凉。此番情景应是江南的初秋——生机尚未颓败,却在细雨中渐渐静谧起来,显出一点点落寞的样子。
远处传来“雨打芭蕉”的声音,而事实上,那只不过是水滴掉在了塑料棚上。不去探究现实的乏味,姑且将其算作是自然的绝响,沙沙沙沙,这旋律胜过一切诗意的语言。
细雨之于江南,恰似盐卤之于生活——必不可少,且很添味。身在北京已三年,每年都只在寒暑假才回去,所见之雨不是电闪雷鸣的狂暴之徒,就是寒彻心扉的冰雪干将。而江南再普通不过的绵绵细雨,倒是早就被遗忘在了北方近乎磅礴和悲壮的沙尘之中。至于南方人那一身独有的细腻,也似乎在马不停蹄地奔波中消失殆尽。只是当偶尔这么一瞬,天公突然开窍似的向世间洒下了万千银针,心头的厚茧才得以软化,并安心等待起雨水的滋养。
“北方的风里都带着刀,南方的风里都带着润肤露。”舞蹈家金星如此评价南北方风的区别。精当!其实,风之如此,雨又何尝不是?尽管今日的北京之雨已有了一丝娇态,但它的骨子里仍无法与江南细雨相比,略微干燥是它的常态。而江南的雨要来得更彻底些,它常常尾随在酷暑之后,淅淅沥沥地下个几天几夜,直到浸润了大地每一寸肌肤,清洁了尘世的每一块污浊才肯罢休。待到清晨雨停,世界已把旧貌换作了新颜。贪睡的人们枕着美梦,苏醒之时眼前将是一片澄澈之色:蓝天是蓝天,白云是白云,绿树是绿树,粉墙是粉墙,黛瓦是黛瓦。分分明明,清清爽爽。
“小的是美好的。”这本是用来描述长尾理论的句子,而今放到这里去形容一场雨,倒也恰如其分。的确,这细雨给人的心灵滋润远胜于突然降温的透心凉,而最重要的,是它给了人们一个安静的机会。
在北京待得久了,见多了漫天狂沙和摸不着边际的水泥森林,不知不觉就习惯起粗线条的生活。总在极速的奔跑和高调的叫嚣中寻求刺激,浮躁的心无法宁静,修身养性成了一种极为遥远的追求。这对一个有着正常感官系统的生物来说,实在是有违本性。
蓝天是蓝天,白云是白云,绿树是绿树,粉墙是粉墙,黛瓦是黛瓦。这是一种理想,关乎内心的宁静。但一路走来,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做到平和:喧嚣侵扰了每颗安宁的心,我们忙碌地哭着、笑着、担心着、愤怒着,却忘记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沉淀。就像蒙上了太多尘土的花朵,不淋雨便难见其生动的容颜。幸好今日,繁忙的生活因这场雨而有了喘息之机,浮躁的我们尽可以腾出时间来望一望天空,看一看窗外,想一想自己,再静一静灵魂。惟愿天公多小雨,让心灵的纯真再现。
文章引用自:http://www.auto147.com/html/7.html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