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大变迁――泉州照相业30年

      重点 2008-10-17 11:57

 重庆婚纱摄影“看这里,笑一下……”1978年,一位母亲抱着刚满月的婴儿站在笨重的“黑箱子”前,“咔嚓”一声,重庆摄影师从“黑箱子”里探出脑袋,笑着告诉她——拍好了!

  30年岁月如梭,当年拍满月照的婴儿,如今已是而立之年,而为他拍照的那台照相机,也早已被各种方便快捷的数码相机所取代。30年间,一间间传统照相馆退出,一批批新式照相馆兴起,犹如一部映城志一般,照相馆在用影像记录一个个时代的巨变时,其自身的变迁也成为巨变的一幕真实缩影。□本期执行:叶舒雯朱娟娟

  上世纪80年代前:

  底片可以改彩照“画”出来

  成都摄影工作室照相技术进入泉州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1880年,成都婚纱摄影工作室是第一家照相馆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诞生,此时距1839年法国人发明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不过41年——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近百年时光里,拍张生活照对于泉州普通家庭来说,都还是一件奢侈事儿。

  戴着从亲戚那借来的手表,胸前别一支金属钢笔,手里再拿一本书,笔直地往“黑箱子”前一站——50年前和哥哥一起拍摄的合影,吴其魁至今仍保存着。现任泉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他是泉州的老摄影人了,家里世代从事户外摄影工作,传到他儿子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因为顾客稀少,当时开照相馆的,基本就只能糊口。”吴其魁说,照相馆经常是两三天才迎来一位客人,拍的大多是证件照和结婚照。除此之外,来拍照的几乎都是家里有华侨的人家——他们照上一张相,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男左女右”是那个时候的成都婚纱摄影工作室约定俗成的站位。所谓“化妆”也并非真正意义的化妆,只不过是两人结伴到照相馆,换上照相馆提供的衣服,把头发梳齐整就可以了。男子多穿中山装、男式汉装,更早的时候还有长衫马褂,女子则穿女式汉装。和结婚礼服一样,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老照片中的——身穿长衫马褂的一位老爷子拄着拐杖,带着眼镜,正襟危坐,这长衫马褂、拐杖和眼镜多半都是照相馆里的道具。

  如果说传统照相方式让今天的许多人感到陌生的话,那拿铅笔修改相片底片瑕疵,听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了。但在黑白影像的年代,那却是一家照相馆打招牌的必备技术。

  吴其魁就是现如今为数不多的懂得这门技术的人之一。他说,那时,相片拍得不好,没有像现在的photoshop这类软件可以修改。慢慢地,照相馆里的师傅就想出了一种办法——用铅笔来修改底片上的瑕疵。

  这是一项极细的活儿。重庆婚纱摄影公司修改底片通常修的是人脸上的斑点、皱纹、两腮,以及光影之间的过渡,也有为盲人的底片修饰眼睛的。修改完后,都要用铅笔在底片上注明:“留影于某年某日”。改底片的铅笔要削得极细,有3到5厘米长,先在磨砂纸上磨得很细,再在墨鱼片上打磨得更尖。

  修底片的时候,人坐在工作台前,往头上罩一块布,让对面的自然光从竖立的台子中的小洞泻在底片上,迎着光开始在底片上仔细雕琢。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陆续使用上电能后,就拿灯泡做光源,比用自然光更方便。

  改过的照片,冲洗出来放大后,能看出一道道铅笔的印迹,必须要用画笔在照片上再次修整——这项活儿就更难了,那时一家照相馆里一般只有一个人懂得。

  改底片是技术活,一般照相馆里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师傅才能做,而做得好的人就更少了。现在,懂得这门技术的老师傅有的早已退休,有的已经过世了。岁月流逝,这项绝活恐怕要失传了。

  老照相馆的另一项绝活是画“彩照”。在彩照技术出现以前,“彩照”都是画上去的。着色师提着毛笔,用“照相透明水彩颜料”在黑白照片上填上颜色,一笔一画,如同现在的孩子们玩的看图填色。但这种“彩照”一般比较单调,容易失真。还有一种手法是油彩。着色师用棉花棒蘸油画颜料轻轻地涂在照片上,这样的彩照可以保存很久。

  根据《泉州市志》记载,1920年以后,泉州市区照相馆发展至5家,这是最早的一批照相馆。至1949年,泉州先后出现了28家照相馆,著名的良友照相馆和罗克照相馆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通常,老照相馆的分工很细致,拍照、冲洗、修照片、裁切,都有不同的人负责,各司其职,从业人员多是父辈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照相馆改为公私合营制,到文革以前,劳动部门很少调配人员到照相行业,照相业出现了短暂的青黄不接。直到文革结束后,不少人上山下乡回来,重新投身于照相行业,照相业才又兴旺起来。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拍照排长队冲洗三班倒

  那时,拍照的时候人都是规规矩矩地站着,清一色标准的微笑;

  那时,相馆里的道具,有自行车、模型汽车、台阶、假花、玩具,做背景的幕布几乎都是风景类的;

  那时,相册每一页都是黑色厚纸板,朴实的封面,精致的内页,厚厚沉沉的一本,质感十足;

  ……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由于各种证件照增多,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拍文凭照、结婚照和全家福,照相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其中中山路上的罗克、良友、前进三家照相馆最为出名。”罗克照相馆的负责人老黄回忆。这个时候,彩色冲印技术在泉州的使用,更是为其锦上添花。

  1985年,中外合资的开元寺照相服务部率先提供彩色冲印服务,半自动手工化操作,成为泉州彩色冲印的起点。之后,旅游部门与港商合作,开办了彩色摄影冲印中心,使用日本QSS902全自动冲印设备,每个小时能洗400多张照片。一些老照相馆如罗克照相馆等也相继使用彩色全自动冲印技术。1979年就在罗克照相馆工作的老庄说,当时,德化、晋江、惠安、安溪各个县的照片都要送来冲印,工作人员经常要通宵,“停人不停机”。据泉州老摄影人蔡其呈回忆,1988年威远楼复建后重新开放那天,他的照相馆也同时开张。“几百个人排着长队来拍照,那天忙活到晚上11点多,老泉州人都为威远楼的复建而欣喜,在楼前留影成了他们表达这种情感的最好方式。”

  那个年代里,正月初一到初七往往是照相馆最忙碌的时候。吴其魁的洛阳照相馆一天能用去几十张6寸片,赚100多元钱。而建于1989年的海洋照相馆,上世纪90年代初生意最红火的时候,30多个员工,每天三班倒,马不停蹄地冲洗照片,忙得“眼睛都闭不了”。由于店里每一组冲洗设备的特点只有长期使用的员工才了解,忙的时候他们都停不了手,甚至有时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一到吃饭时间就让同事在旁边不时喂上一口。

  “那会儿不像现在,逢年过节可以去旅游、去KTV唱歌。到照相馆拍照几乎是我们惟一的过节方式。过年时,全家穿戴一新,从县里到市区去拍一张全家福,是老人小孩都很开心的事儿。”女儿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朱先生还记得当时抱着女儿去拍彩照的情景。他说,那时去照相,多半是因为结婚订婚、毕业升学、过年过节、生日纪念、朋友间留念等。

  改革开放伊始,泉州的照相馆就开始为顾客提供西服和婚纱了。老庄说,他还记得罗克照相馆的婚纱是分上下半身的。新娘要拍全身照时,就将上下半身的婚纱都穿上;要拍半身照时,新娘就只穿上半身的婚纱,而下半身还穿着裤子。“现在想起来,特别有趣。”

  2000年至今:

  重庆摄影多元化分类专业化

  从照相馆到写真馆,从简单布景到多元化拍摄,照相馆30年变迁,定格下一幅幅个体的岁月记忆,目送走一段段时代的影像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部门收回证件照的拍摄权,不少家庭里出现“傻瓜机”,老照相馆开始走向事业的“黄昏”。如今,罗克仍在老地方经营,它的招牌——拍摄全家福为它保留了不少顾客。但漫步中山路上,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这家照相馆,因为现如今,它的店面已只剩下一角,和旁边新潮的服装店比起来,几乎要被忽略。

  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数码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不再是专业人士家中的稀罕物,而成为普通百姓手里把玩的影像工具。欣赏照片,不再需要翘首以待地等个三五天,数码技术瞬间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近几年,手机拍照功能普及,照相更成为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

  传统的照相业走到了尽头,转型或升级,成了照相馆无法避免的选择。个性写真馆、婚纱摄影楼、儿童摄影中心……各式各样的新式照相馆将不同的顾客群细化,以更专业的姿态出现在泉州的土地上。

  重庆婚纱摄影公司明净的落地窗前,一名花季女子独坐巴洛克风格的圆桌前,明黄色的茶影在手中的杯里摇曳……如此美丽的场景不是在咖啡馆,也不是在西餐厅,而是市区一家个性写真馆里寻常的一个拍摄场景。“一块普通的布,我们就可以根据客人的特点裹出不同的风格。”市区一家个性写真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写真馆于2003年进入泉州市场,尽管价格不菲,依旧门庭若市。工作人员说,前来拍摄个人写真的不仅有二十多岁的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人们都想通过摄影造型设计,找回流逝的青春岁月。”

  在另一家婚纱摄影楼,记者看到,随性自然、传统古典、新潮夸张等十多种风格的拍摄方式应有尽有,一排排款式各异的婚纱在店中林立。在供新人填写的资料表上,“希望的拍摄方式、最满意的笑容方式、需要修饰的地方”等细致入微的问题一一列出。“我们会根据客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来设计适合他们的婚纱造型。”该影楼门市主管说,现今的婚纱照早已不见过去结婚照的影子,多变的造型风格、仿真的摄影基地拍摄、专业的后期处理技术……俨然让婚纱摄影成为新人与影楼共谱的一首艺术交响曲。

  成人们在影楼里刻录自己的青春岁月,孩子们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不少影楼看准了这一富有潜力的市场,这两年来,一家家专业儿童摄影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未署名图片均为华提供)

  上世纪70年代,一对新人在拍结婚照。

  上世纪70年代初,手相机还是一件稀罕物。

  上世纪50年代,相片底片可以用铅笔修改,让相片更完美。

  上世纪80年代初,照相馆工作人员正在冲洗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末,艺术摄影开始时兴起来。(陈世哲摄)

   2000年以来,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成为照相师。(洪佳景摄)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富有特色的摄影。(陈晓东摄)

标签集:TAGS:重庆婚纱摄影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