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夏布文化(Z)

      我的日志 2008-9-6 15:41
【内容摘要】夏布素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名,它具有粗犷、挺括、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优越性与独特风格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中国夏布画把传统的中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使夏布继绢、宣纸之后的第三大中国画原材料得到开发和利用。中国夏布画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成为了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的又一民族文化的奇葩。
  【关 键 词】  夏布    夏布画   文化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其穿着时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抗菌的特点。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七月收的夏麻质量次之,可织一般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最差,只能织粗夏布。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夏布有淡草黄本色或经漂白的,也有染色和印花的。苎麻纱用头尾拈绩,不统体加拈,有仅头尾拈绩成纱而中段无拈度的,也有统体加拈甚至加强拈的。夏布以平纹组织为主,有的细致,有的粗糙,由手工操作者掌握。在中国四川隆昌、江西万载、湖南浏阳仍在手工生产的夏布。夏布一般以平纹狭幅为主,四川隆昌生产的夏布品种繁多,幅宽有33CM、60CM、100CM。
    夏布的历史渊源。《诗经》:“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周代已经以自然发酵方法加工麻料。《周礼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徽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郑玄注:“草贡山泽顷之属可缉绩者。”苎麻列于被徵之例。《史记.越世家》:越王勾践为雪会稽之耻,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越强书》:“葛麻山者,勾践点,种葛麻” “葛麻山之首无草木”,“种麻以为弓弦”。 越女织葛麻布“弱于罗兮轻霏霏” 献吴王。《淮南子.原道训》:“于越生葛桸、紵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苎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每年重新栽种。三国已经认识了苎麻特性,有了种麻经验。陶渊明《杂诗》:“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冬天粗夏布衣服可以御寒,夏天细夏布衣服可以散热。南北朝“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说明当时的手工麻纺织业较为发达,技术也较为先进。唐代时,夏布既刚又柔、色泽诱人,“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被列为贡品。北宋《元丰九域志》也记载有进贡朝廷的精品苎布。宋代黄庭坚《上大蒙笼》诗:“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太祖实录》:“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清代黄原裕《种苎麻法》:“豫章织绩苎布工细甲天下”。 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主要衣着原料。
四川隆昌生产的夏布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经数辈祖传,工艺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改进。在明清时隆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
    夏布的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约为每毫米1.6根纱。在周代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以上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者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这种帽称麻冕。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夏布为21~23升,经测定经密37.1根/厘米、纬密43.6根/厘米,平纹组织,布幅20厘米,重量仅43克/米2。夏布依其粗细程度曾有各种不同名称,其中最细者可与丝绸媲美。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发掘的大批殉葬出土文物中,其中N1N11墓中发掘的苎麻印花布,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目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其精细如丝绸。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所以,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
    夏布的经济价值。夏布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夏布用途广泛,可作高档的服装、床上用品、褥垫、墙布、门帘、工艺美术品面料。夏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夏布所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夏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已经被海内外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生产力低下,所以,夏布生产到今天为止,其精细程度只能达到一般细布水平。
    夏布的文化价值。20世纪以来,在工业纺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这种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正濒临失传。1999年1月29日下午2时30分,温家宝总理一行来到内江隆昌考察了传统产品夏布生产全部织造流程,他被古老的传统工艺深深吸引,他说:“夏布是粗放型经济,向韩国、日本、墨西哥提供原料,出口依赖性太强,市场太小,难以承受市场风波的冲击。只有依靠科技,进行深加工,使其增值。同时要扩大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夏布要走出单一的,依赖性的,粗放型盲区,重视夏布昔日辉煌”。去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用2天时间对其进行了专题拍摄,编导们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的隆昌夏布,对精美的织成品爱不释手;前不久,来考察的专家们又被这种传统工艺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所折服,建议尽快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大千故里、文化内江成立了中国夏布研究所。中国夏布研究所的成立,将中国夏布的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列为科研项目。中国夏布研究所利用夏布的肌理效果和天然的防伪标志,大胆尝试在夏布上创作中国画,实践证明:在夏布上创作的中国画确保了原创作品的真实性、唯一性和不可仿制性。中国夏布画面料古朴,质感效果好,着色效果好,视觉感观好;不易损坏,不易变质,能长久保存;能体现中国唐宋鼎盛时期的书画遗风,特别适宜作青绿山水、人物、花鸟画,画面效果反映了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盛世意境。中国夏布画一经面世,其表现出来的肌理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海内外专家惊叹不已,钦佩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夏布画已成为继中国绢画、中国宣纸画后,又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奇葩。
    中国夏布研究所首创的中国夏布画,使夏布继绢、宣纸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国画材料。中国夏布画把中国传统的国画与中国古老的夏布文化融合为一体,促进了中国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进程。中国夏布画,使中国夏布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弘扬。目前,中国夏布画已列入四川省旅游的特色品牌,专家们十分关注,建议进一步挖掘中国夏布的艺术内涵,尽快将中国夏布画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感知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的改变,崇尚绿色自然、反璞归真意识提高,夏布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必将再展新姿,再现昔日辉煌。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