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文章系列

      飞扬感悟人生 2008-5-15 9:28
母亲节想写点什么,想到多年前看过这些文章,所以飞扬稍微整理了一下就转来了。



故事一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

这里借用了女作家张洁一篇散文的题目,在我尚未读到文章、仅仅看了一眼标题时,眼泪就已经无法遏制———当时我的母亲刚刚去世。

像陈先生那样的遗憾,也许每个做子女的都会有,多少而已。在数不清的吊唁、安慰电话中,唯有冯安琪女士的一番话至今难忘:“小米,我妈妈活了100岁,她走的时候,我仍然非常难过。”

我一位朋友,高学历,公务员,以阅读和思索为人生最大乐趣。他曾跟我说起他对父母的厌烦之情。因为有段时间儿子由他父母照管,他每周不得不去住上一两天。平时喜欢熬夜挑灯读书的人,为了避免与父母讲话,竟然很早就上床假睡。明知不对,他还是这样做了,他怕讲了话后果更严重,也许会冲突起来,也许会令他们更伤心。

我当时说啥已经忘了,但我忘不了那个令人心惊的细节。事隔数年,我问起。他说,现在好多了。他举例:我出国回来的照片,都拿给他们看了,而以前从不。我忍不住骂他:你拍照片干什么?你以为除了你父母,还有谁真的爱看你的照片啊?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为什么,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总是已经太晚?


“子欲养而亲不待”。请牢记这句话。




故事二

一代还一代

爸爸说,妈妈说,说了那么多,有说到他们自个儿的吗?

没有。

担惊受怕,身心煎熬,有为了他们自个儿的吗?

没有。

一个家庭的喜忧史,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这是典型的东方式家庭。

有一个说法是:东方人辛勤节俭一辈子,到老时刚刚攒够钱为儿子盖起新房子;儿子当了父母后又辛勤节俭一辈子,到老时刚刚攒够钱为孙子盖起新房子……

而西方人为自己贷款买房子,到老时刚刚还完欠债;儿子又只能为自己贷款买房子,到老来又只能刚刚还完欠债……西方人是一代顾一代,东方人是一代还一代。

西方人是为自己活,东方人是为儿女活。

艰辛磨难,愁肠百结,平时又不能老对人说,否则会像祥林嫂。终于吐露时,令人心酸。

唯愿做儿女的长大成人时,能够明白。




故事三

欣赏孩子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本文章所有故事来源于书籍,本文只是转载。故事一,二的作者均为莫小米。故事三,不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